自力的禅他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他也靠不上,两头都靠不上。两头靠不上,那就什么呢?他一辈子也在修行啊,他也在持戒啊,但是他解决不了生死问题。解决不了生死问题,以他持戒修行这种程度――有浅有深的定慧之力,就自然地因果报应,感得来生得..
净土
印光大师:净土经意平时说和临终说(文白对照)
原文印公老法师慈鉴.久仰泰斗.恨未亲承。弟子自出家以来.于净土法门.深生信愿.依而行之.盖已久矣。近阅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吕碧城女士.与王季同居士书.以四十八愿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而观无量寿佛经.又许五逆往生.互相冲突.而退信心。王季同之答.不甚详尽。弟子障重多疑.于此亦深..
这一生什么事该认真干?
下面说,「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洞开此门只有一个人,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欢迎我们去往生,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这才叫洞开此门。由此可知,学佛,这一生不能往生,我们的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
88年净修学人男师兄征菩提眷属,阿弥陀佛
各位师兄大德好!我是来自湖南的男师兄,今年31岁,身高177cm,体重70kg,学历本科,目前在深圳工作,做空间设计这一块的工作,主要修学的是净土宗,茹素,受老法师影响比较大,现想寻求一位志同道合的莲友,菩提姻缘,大家能够相互护持,同心同德求生净土,在家做个在家的好样子,..
道证法师:如果我作爸爸的,不能带你回家,让你安乐,那就不叫爸爸
佛的强力保证我们若把四十八愿会合一起来体会,就是一句话――「如果我不能让你往生极乐,来这里永离众苦、但受诸乐,乃至成佛的话,我就不取正觉!」上次我们晨曦社诸位童子,受完八关斋戒,燃臂回向的时候,大家念着慈云忏主净土文,一面燃臂,一面念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
黄柏霖警官:明了真相,解脱生死的恐怖
那这个地方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就是王湘他死掉的时候,他的神识是浮在半空中,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中阴身。就是你离开现在这个业报身的时候,在下一生还没有投胎以前,这个中间的过程叫中阴身。那么在佛家来讲,它讲神识,它讲灵性,迷的话叫神识,悟的话叫灵性。那在一般民间的习俗..
在佛教之前,早就有六道轮回一说,六道轮回也离不开两个字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说明六道轮回确实存在,六道是那六道呢,即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婆罗门教修禅定,他放下的愈多,突破的层次就愈多,于是六道他见到了。六道的状况,古老的婆罗门修行人很清楚、很明了,他们说得不错,但是..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不能见如来’和观想念佛矛盾吗
我们平常念佛,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观想念佛就是心里观想佛的相好庄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用我们的意念去想,当然不是乱想,你要依经文。《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就教我们怎么观想,你..
大乘无量寿经(第136-140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三六集)2002/12/29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36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八面,经文第七行。科判是第三个小段「说法利生」,这又分两小段,第一小段是「树说法」。请看经文:【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
大乘无量寿经(第131-135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三一集)2001/8/11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31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三面,「光明遍照第十二」。经文讲到这个地方,介绍西方世界的正报庄严。经文分两段,第一段是主,第二段是伴,主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请看经文:【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
大乘无量寿经(第126-130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二六集)2001/7/7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26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二面第二行,经文第二行看起:【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我们从这一段看起,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环境的庄严..
大乘无量寿经(第121-125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二一集)2001/5/26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21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一面第一行,这一品是「皆愿作佛」第十,请看经文:【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 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
大乘无量寿经(第116-120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一六集)2001/3/24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02-034-0116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第一次讲经,是因为居士林的道场现在正在进行改建的工程。这个工程,李会长告诉我,大概需要两年半;我们此地这个临时道场,也就得要使用两年半。虽然是临时搭的篷,昨..
大乘无量寿经(第111-115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一一集)2001/1/6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11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八面,看「酬因感果」这一段。这一科里面也分两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福智」,第二个小段是「感果」。请看经文:【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我们先来学习..
仁清法师:假如佛菩萨能显现的话,是非常明了,非常清楚的
接下来,念佛可度有缘孤魂。这是答复的杨佛典居士的一封信。看来杨佛典居士在信当中提了很多问题。在修行过程当中,是念佛过程当中,看到了黑影之类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在这里给他解答。“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你信中所提到的黑影,并不是佛..
仁清法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持上执着好的境界极容易着魔
接下来还有一段,“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这个意思是很多的修行人,他稍微的有点修持的话,他就会升起功高我慢之心,升起功高我慢之心来。这里打了个比喻,就像磨的镜子一样,当尘垢擦去了,那么镜子的光明自然显..
仁清法师: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接下来一段,题目是求感通为修行大障,这是答复弘一法师的书。弘一法师是近代的一代高僧,律师,专门研究戒律的,修行戒律的,印光法师给他的书信是这样写的:“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这是回答弘一法师..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多处提到,富贵人学道难,女人学道难。富贵人骄慢奢侈,待人接物很难谦卑自牧,要放下攀缘心,虚心求道,很不容易。女人则执着自己的容貌,常常心怀妒忌。却不知纵然外表天姿国色,身体里面依旧不过是一包粪便。贪恋这个虚幻的..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得了癌症怎么办?非常恐惧,非常不安,怎么办?才发现有多种原因。污染、雾霾,化学添加剂多少、食品安全的问题、生存压力问题、职场拼搏问题,就是这些种种因素加起来,得癌症。得癌症,怎么办?那世间他没有经过这个训练,他..
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得阿 跋致,就好像步行到达目的地,如蚂蚁爬高山,难行。你信方便,信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念佛求往生净土,得阿 跋致,快速成佛,这就像行船顺风扬帆,一日千里到达彼岸。所以这个时代众生修行一定要走仰靠佛..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大师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特别强调“至诚恳切”这四个字。这句话也是他一生最愿意说的一句话了,他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
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缘甚深,多有书信往来。(参见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其夫人胡氏往生后,印祖专门写一篇文章《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发其佛性,及助念之隐义,并夫人事实之大略。以期修净业者,知所取法焉。”民国..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24.宗教一门
一、印光大师文钞原文:24.宗教一门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此约后世说,当初但只圆顿教耳。)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聪利,多得..
学地藏菩萨孝亲尊师
地藏菩萨是代表孝道,《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你就可想而知,佛法的基础确实建立在孝道上,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诸位要想成佛作祖,要想大彻大悟,你从哪 修?要从孝敬上修。所以把孝顺父母之心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佛的孝,这是大菩萨的孝道,而后才能够成就。――..
放生仪轨
放生仪轨是正信佛教徒为所救护物命获得究竟解脱,在物命耳边念诵的仪轨。在《金光明最胜王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为所放生的鱼念诵宝髻佛名号,使鱼群寿尽离世后,立即转生为三十三天天子,而后逐渐皈依佛门,步入解脱大道。显密宗派有众多大德所作放生仪轨,多数可以直接依..
印光大师:《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
【印光大师开示】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七章)04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七章春去引得千春来春去引得千春来《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六祖因《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点。《金刚经》是须菩提问佛修大乘的方法。他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
仁清法师:一心不乱,念佛成片是一种功夫
接下来一段是这样的。“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念佛必须摄心啊,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似了。念佛有四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执持名号,这个咱们很多居士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没掌握其他方法,没接触其他方..
仁清法师:读经要心存恭敬
接下来再给大家念一段《印光法师文钞》当中,这一段是关于《念佛当中功夫境界》的开示。这一段是答徐福贤女士的一封信。当中有这么一段,“念佛虽一切时,一切处,皆无妨碍。然须常存敬畏”。念佛啊,是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妨碍,都可以去念,然须常存敬畏,必须视佛像一如活佛。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