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菩提达摩,印度来华高僧,中国禅宗初祖。根据佛教史籍记载,达摩来华之时,已年近一百五十岁,渡江北上,在少室山面壁九年,传法慧可禅师,留下诸多神奇传说。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传奇一生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或528),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
圆觉经
久晃法师:学佛人不能证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弟子问:学佛人不能证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师父(久晃法师)答:很多修行人经过很长时间努力而没有证悟,究其原因,常常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即生成就佛道没信心。这主要是因为对佛法没有真正下功夫去了解,对佛陀的本怀没有领会,而只是以懒惰的心,有漏的心,贪执的心,求东..
法布施消业非常厉害!自己近年转载和写作劝善文的亲身经历
《无量寿经》云:“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法布施,是以佛陀的真理劝人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令众生具足正确的知见,开启智慧,依正确的法门来修身摄心,得到世间的安乐与出世间的解脱。法施的功德,远远超过财施,因为财施的作用和范围是有限的,而法施的利益是无限的。对于生..
婚外恋情让人上瘾,孽缘一定要断;害人、害已、害家人
题记:罂粟,二年生草本。叶平滑,长椭形,有缺裂及锯齿。罂粟是提取海洛因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罂粟虽然如此毒恶,但它的花朵却相当美艳和妩媚。正如同婚外情一样,美丽的外衣下,有着足以让你走向毁灭的魔鬼..
南怀瑾: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大家都听过佛教一句俗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了。那天有一个同学说,他也该回去对父母尽点孝心了,他说这话时是真有孝心,就像佛在眼前。回去以后,爸爸说:你怎么又回来那么晚!他看到爸爸那个脸色,实在不是味道,这一下与想..
真有极乐世界,马宁良往生故事
再讲讲秀水马宁良往生的事迹。他是一个秀才,平常教一些学生来谋生。三十多岁的时候得了咯血病,碰到了一位祥峰达文法师劝他念佛。病好了,他就持长斋、受五戒,每天念三万声佛,这样过了十多年。后来病又发作,躺在床上一个多月。自己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
手淫会把今生和无量世的福报、寿命都折损掉
《圆觉经》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生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释迦牟尼佛是个本事人,当年困扰他很多劫的难题,几个字就表示出来了。哈哈,一切..
佛教是绝对反对自杀的,自杀痛苦无边,得无量罪
佛教徒是绝对反对自杀的,自杀得无量罪镇江人张大,旅居扬州,康熙七年五月病死,见了阎王,阎王说:抓错了人!你既然到这里,可捎一封信到阳间。于是,令一鬼兵引他游览一座城市,城门口匾上写着“枉死”两个字。他看到很多鬼魂,拖着一尺多长的舌头,自称是吊死鬼。每天到这个时..
华严宗五祖宗密禅师圆寂日是哪天?农历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禅师圆寂纪念日。宗密禅师(780~841),唐代高僧,俗名何炯,四川西充人。出生在豪门望族之家,少年通阅儒学,20岁探学佛经。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赴京师应贡举,途经四川遂宁,听闻道圆和尚说法,于是随其出家,法号宗密。因他长期住在陕西..
邪淫最损阴德,留得百世骂名;断绝子嗣,死后堕恶道,永沉轮回
邪淫最损阴德,难成世间利益1、断绝学业功名:《赞戒论》中说:“前有财富耗尽如水泡,精勤无义却日见衰损”。邪淫最损阴德、福报。好比数十年辛苦的基业,一把大火就可毁于一旦。“邪淫”大火危害更甚于此――纵有须弥山王大甚至浩如虚空般的福报,淫心一起,福报就如同飞泄直下..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师圆寂日是哪天?农历十月十一
农历十月十一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师圆寂纪念日。憨山德清大师(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法号德清,安徽全椒人氏,俗家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谥号弘觉禅师。十二岁时从金陵报恩寺永宁诵习经教,十九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并前往栖霞山从法会受禅法。因仰慕清凉澄..
客尘是什么意思?客尘的意思
客尘是对烦恼的一种比喻,尘世的种种烦恼。烦恼不是心性本有的东西,而是因为迷惑颠倒产生的。烦恼变幻无常,刹那生灭,本质上从未真正存在过,所以称为客。但烦恼会障覆心性,让众生迷失本有的智慧德能,所以称为尘。《佛学大辞典》对客尘的解释客尘,(术语)形容烦恼者。烦恼非..
唐朝将军郭子仪的佛缘 转世捉贼显神威
郭子仪将军禅师的幽默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时,又配合回纥兵收复了长安、洛阳,因而升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然而,这位功盖天下,权倾朝野的郭子仪,却又以一个平凡、卑微的佛教徒自居,常去佛寺拜望禅师,聆..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
灾民。随又升任修撰,东宫讲官,再迁升司业。焦竑为官,淡泊名利,勤于职守,正直无私,直言犯谏,皇帝恶之,上司不乐,借故罢职,返归故里。既罢归,心安理得,潜心悟道,先拜师耿天台、罗近溪研习佛法。随之又笃信李卓吾,力事参究,有所省悟。居家之后,用己所学开导后学,跟从..
一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师 金身不坏400年
中兴曹溪,功在千秋。著述等身,影响深远。示寂南华,金身不灭。憨山德清大师(1546~1623),世称憨山大师,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师虽是禅门宗匠,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极力倡导禅净一致,尤致意于华严;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
逆流
居遁禅师悟道的故事:龙牙山居遁禅师参禅很久,但自觉收效不大。为了求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决定去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在终南山,他诚恳求教,但一月多来,始终未蒙翠微禅师召见开示。居遁忍无可忍,一天,他竟自走进法堂向翠微禅师问道:“学僧来到禅师的座下参学已经好几..
将领竟运用神通指挥作战取得胜利
古代将军《圆觉经》: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亦复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十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后注】:所以佛说“先取至静”,我们学..
三生石的传说
三生石的传说(上)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三生石的传说】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 祈愿众生安乐远离病苦!
药王菩萨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菩萨圣诞日。药王,梵名 Bhaişajya-rāja,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药王菩萨亦与药上菩萨一起出现在经典中。《妙法莲华经》的《..
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如果你去看禅宗公案,或者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看了可能会懂,但没有办法悟道。这些般若的经典,道理都懂,但对你都没有用。因为禅宗经典讲的是修道的生命的一种境界,是顶峰的部分。这些经典,是给阿罗汉境界的人讲的。其实大乘佛法的经典,都是给阿罗汉讲的,不是..
诵经是最稳当的修行方式
有个道友问普门品和金刚经的功德。佛经在作用类型中,有些是用来指导修行的,属于行法的,比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就告诉你怎么占察。属于用的部分。还有一部分讲般若的,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般若部分诵经颂的最多的,是金刚经,像圆觉经,楞严经,颂的人就比较少,这..
理性告诉我 佛是人而不是神!
佛是圣人(资料图)通过学习研究《金刚经》以及参考印度人对佛的定义,以及结合《心经》《圆觉经》等经典的精神,我理解佛是智者,仁者,觉者,勇者,是能够不断超越自我,永不停止追求理想之人,是圣人。1、佛拥有超越时代人的智慧,它对自然对社会有清楚的认知,所以说佛是个智者..
众生被七情六欲转 故自性不明 生死不了
虚云老和尚(资料图)《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
“住持”和“方丈”傻傻分不清楚?
住持进行“升座”仪式之后才能成为方丈有的寺院,寺主(即最高负责人)是住持;有的寺院,寺主是方丈;有的寺院,既有住持,又有方丈……住持和方丈到底有什么异同?【住持】最开始,住持是动词,意思是“安住之、维持之”。《圆觉经》中就有:“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意思就是,..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入三摩地
《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入三摩地无论是人、事、时、地、物,在佛的眼中尽是幻。人生、宇宙尽如幻。人、事、时、地、物,一切尽是缘起,缘起尽是如幻。《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所以,修行,你体悟到如幻,就入三摩地。如幻三摩地,弹指超无学,无学就..
何为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何为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文/常福法师善男子,这是圆觉经句,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汝从朝至暮如是了知一切心里心外包括心..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
一定要看: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诵经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华经》、《华严经》。诵经的方式,如系一人,可用木鱼,也可不用木鱼,两人以上..
六尘缘影为心相
这几天和一个同修交流中,发现他问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的“这个”。现在罗列出来供养大家,也是更具体地回答他的问题的方式。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妄认四..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他的这个“最”之名,从何而来呢?水陆法会,之所被称为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首先因为其持续时间长,从洒净之时起,连续七天,道场之内,经声不断,忏悔不已,佛号相续,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信众,都可以在法师的引领下,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