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他的这个“最”之名,从何而来呢?水陆法会,之所被称为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首先因为其持续时间长,从洒净之时起,连续七天,道场之内,经声不断,忏悔不已,佛号相续,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信众,都可以在法师的引领下,精进..

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北,无人不知,尤其为诸方出家禅和子所称道。他籍贯福建,听说是少年出家,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矮小个子,只有五尺多高,古铜色皮肤,头角峥嵘,两颧高耸,说话声音如洪钟般的宏亮。他在大殿中讲经说法时,..

净土法门法语:因果报应是否有神或佛掌管?

1佛家相信果报,与我们所行的善恶相称,杀了人的人,不会只受牙痛之苦;偷了一块饼的人,不会受破产之报。这个因果相称的机制是怎样设立的、如何维持?是否有神或佛掌管?2这个事情在佛家来讲,没有人掌管,业因果报是宇宙之间的定律。你造作恶因,因要遇到缘才会有报。因有,缘没..

《金刚经》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得什么说什么【须菩提。..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人歧途的危险..

圣严法师答:如何才能真正‘无我’?

问:我已很能接受‘无我’、‘无常’及‘一切唯心,万心唯识’的观点,但总觉得在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我’在,不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时,都有这个‘我’在作主,究竟何故?如何才能真正‘无我’?圣严法师答:由理解佛法而认知‘无我’,并不..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而且军官所带的士兵各有多少,如前五识只与卅四个心所相应,六识与五十一个心所都相应,七识与十八个心所相应,八识只与五个遍行心所相应。以上八识和五十一心所,是佛法对于心理现象的说明,而且尚是提纲挈领的大要,假使仔细分析更是无量无尽。专研究这方面的叫法相宗,也叫唯..

楞严经百科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

佛说明了"我"是假象后就无人能伤害

【佛经原文】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圆觉经》【经文解释】善男子!若知我空,“我”本来是空的,只不过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假合体,假若能真正了知“我空”,我也空,法也空,谁毁谤你呢?没有我,他毁谤虚空啊!有人毁谤你,你..

南怀瑾:生死问题,在中国文化看来不成问题

生死问题是人类根本问题,没有人不怀疑它,没有人不怕它,尤其人越老越怕这个问题,因为来日无多了,不晓得死了到哪里去。如果有旅馆可订嘛,也可以预订一个,可是不知道在哪里!这是很麻烦的事。——《庄子諵譁》“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懂了《易经》的道理,像我们学佛、学..

明如居士:业的分类

我出生在农村,并在农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对农民的耕作和播种之事非常熟悉。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和爷爷一起在自家自留地里种蔬菜的情形。在播种某种蔬菜之前,先要去镇上购买这种蔬菜的种子。走进卖各种蔬菜种子的种子站,就可以看到各种蔬菜的种子,有青菜种子、苋菜种子、茼..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

南怀瑾:人生最怕是着魔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个资本家不敢把财富交给后代,权位也是这样。我经常跟几位在位的老朋友们讲:你们要注意呀!权位就是魔鬼,没有到手以前,这个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后,便会着魔的。——《易经系传别讲》“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意思就是说一切境界来的时候,都不..

南怀瑾:我对待鬼神是这样的态度

许多人学佛有个毛病,好高骛远,一上来就要成佛,连天人都不在话下了。其实,佛法是五乘道,首先是人天乘,先从做人开始,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升天。小乘里头特别注重这一点。然后一步步从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修行,最后进到佛乘,证道成佛。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人都还没有做好..

南怀瑾:我对待鬼神是这样的态度!

南怀瑾先生许多人学佛有个毛病,好高骛远,一上来就要成佛,连天人都不在话下了。其实,佛法是五乘道,首先是人天乘,先从做人开始,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升天。小乘里头特别注重这一点。然后一步步从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修行,最后进到佛乘,证道成佛。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人都..

千万不要搞得一身佛气 真正大乘道不用装样子

学佛不要搞得一身佛气《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有一次有辆基督教的宣传车开到我家门口,讲了两个钟..

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学佛要防职业病 千万不要搞得一身佛气

平实就是佛法《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有一次有辆基督教的宣传车开到我家门口,讲了两个钟头还不停..

人都喜欢说假话,直心是道场的人非常少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维摩居士开口就一棒打过来,你还想去哪里找道场啊?就在你心中啊!哪有清净烦恼之分!都是你的自心在捣鬼。与直心相对的是我们都有的谄曲心,喜欢转弯的心。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

生个孩子没有三灾八难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贪嗔痴是人心理上的劣根性,佛学上叫“三毒”。贪心起因,所遭遇的恶果是水灾、饥荒、饿鬼道。嗔心的果报是火灾、刀兵、地狱道。痴心的果报是风灾、瘟疫、畜生道。人在世遭逢到不好的果报,是多生累积的贪嗔痴三毒引来的。..

谁是这世界上最多情的人?

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扩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爱欲所发生,佛菩萨也由此我而成,但其爱欲化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萨者,大多情人也。——摘自《习禅录影》菩萨等于中国文化中圣贤里的贤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如何才能身心无病?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把内心洗刷干净才是真忏悔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业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

南怀瑾生前惊世预言:将来手提老鼠弘扬佛法

南怀瑾2016年是一代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诞辰98周年,今天3月18日是诞辰纪念日,因此小编整理了南怀瑾先生的一些预言,基本都与佛教有关,全部摘录于已出版的著作,至于这些预言准与不准,信与不信,各花入各眼吧。——凤凰佛教所有宗教不打开大门就是作死我曾经在香港对宗教人士演..

把内心洗刷干净才是真忏悔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

众僧开悟不简单 断臂折腿样样都来

编者注:此段故事节选自南怀瑾先生的《圆觉经》略讲,其中当佛讲到如何依止善知识时,南怀瑾有感而发,结合经文讲述了以下的故事。善知识如同污泥中的莲花【经文】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

众生既然本来清净 为何复生为众生

众生生死轮转不停歇《圆觉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实为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后注】我们注意这一段佛的答话。刚才净诸业障菩萨问佛说:本性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