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第十八愿善导释》10 5别中之别,独名本愿

二、别意弘愿“以此为别意弘愿”,“弘愿”有所谓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凡学佛修行,尤其是大乘法门,以成佛为目标,都要发这四弘誓愿,可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有别于一般的四弘誓愿。一般的四弘誓愿是烦恼要自己断..

你总是不快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今天立冬了,天气却是出奇的好,晴得自在,只是一阵阵冷意还是在清晰地宣说冬季的正式到来。午后与同学一起背诵《道德经》,念到兴起,各自放飞思想宣说自己的见解,果然印证了那句话,“一百个人读《道德经》,那就有了一百本不同的《道德经》。”《道德经》云..

一句弥陀,速转违缘,赶紧念起来!

我们念佛,怎样面对逆境?在净业持名四十八法里面说到,凡是一切逆境当前,我们要用智慧来观照。了解这都是过去世的因缘,现在照面因缘和合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逆境来了不可以再起恶念,就像冤家对头,或者事上的不顺等等,因为生起恶念又种了恶的种子,它会引起未来的果报。我..

为什么僧鞋要破六个洞?

大众去寺院礼佛,经常会遇到法师,有的人可能就注意到,部分僧人脚上的鞋是破了六个洞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和佛教的“戒杀生”、“惜福”等理念有很大关系。出家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需要辆牲一千条蚕的性命。所以他们穿草鞋和布..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通过佛力提高众生内在的境界?

达真堪布做超拔,是通过佛力提高众生内在的境界,增加内心的智慧。所以超拔是超拔众生的境界、超拔众生的相续,而不是超拔众生的身体;是增加善根与福德,善根与福德提升了,境界也就提升了。因此众生无论在哪一道都能做超拔,都能得到利益。生者做吉祥,亡者做超拔。每个众生的相..

佛菩萨那么多,念哪一尊比较好?

念哪一尊菩萨,功德都是一样的。你想想,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是大慈大悲,他有力量去帮助众生解除一切苦难,又有力量给众生究竟的快乐,像这样的菩萨,他会不会有智慧呢?实际他已经功德成就了,只是说在示现的时候,大家一念观世音菩萨,就会想到他是慈悲的化身,但并不是说他没有智..

四个秘诀教你遇事不生气

生气,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通常,是对我们不愿听见、看见的人或事的反应。尤其是“自我”受到伤害后,我们往往条件反射般地现起这一烦恼。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主要是从平时开始预防。其关键,在于淡化自我,并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同时,积极修习爱心、慈悲心,以此化解并..

元音老人语录精华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修行成就,六个要点证入佛位,永无退转对死尸禅,振威暴喝开悟之后,绵密保护先修后悟,先悟后修任务圆满,洒脱归家证虹光身,莫作游魂谈禅说密原相通举个例子来证明禅宗与密宗完全相通,因为红教说虹光身证成,执着虹光身,那还是宇宙间的一个游魂,要认识连这..

改造自己的命运:勤积阴德,施比受有福

改造命运:施比受更有福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

关于心想事成的秘诀

关于心想事成的秘诀佛陀说:“为利益众生而成就自己。”一个人为众生着想,最后成佛的是他;而众生只为自己着想,所以会堕落。其实,这里蕴藏着菩提心的核心秘密,也就是心想事成的秘诀,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认真思维这一点。我们凡夫总会运用看得到、摸得到的表层因果来处理事情..

佛陀金口所说: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好处

(五)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好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

人间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必备条件

《佛说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是往生极乐必备的三个条件。有人说往生极乐的三资粮是“信愿行”,不过在我看来“信愿行”是修行所有佛法的基础资粮,可是如果善根、福德和因缘这三条,如果缺任何一条,都是不可以的,这就使得很多..

海涛法师:碰到好的或不好的,完全决定在你的念头,念头决定一切

各位,当你心里对某一个事情不满的时候,你要赶快「嘛呢呗美」,你赶快「阿弥陀佛」。当你觉得这个事情被欺负了,这个习性又跑出来了,甚至你的嘴巴要开始去骂他了,你赶快停止,你一定要转念,因为我们是佛教徒,佛教徒要保持「正知正念」。「正念」,就是慈心、悲心、菩提心、善..

利益与坚持,我对读诵经典的一些体会

经典是佛,是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我们现在还能读到这么多经典,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福报。因为坚持每天读经背经,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亲身体会,有意和大家分享。读诵经典的过程是修定力的过程。欲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一定要有好的定力。定力越高,越容易作出成绩。有的学生不能安心..

慧律法师:拜神与拜佛有什么差别?

问:师父,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慧律法师答: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祖母这样拜,自己也就拿香跟着拜。人家说拿香跟着拜就是这种人,他根本不知..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六

不但佛住世时我们要请转法轮,就是佛灭度后,如果有能代佛讲经的法师,我们大家也要请转法轮。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明白,如来正法是世间明灯,有如来正法的地方就是光明所在,犹如塔寺。就像我们这个地方讲经,光明智慧之灯就在这里出现,这个地方就是光明遍照。同样别的地方有讲经..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7

民国宗律宗律,姓杨,是四川人。生来聪颖异常,一向具有慧根。幼年出家在贵州某寺。民国十三年,依靠度厄法师听《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不久,随度师到金陵普照庵,资助生莲社,专修净行,把西方作为依归,六时礼念,辛苦勤恳。十六年,返回贵州,目睹法门腐败,于是要为他..

星云大师: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

皆仁法师:为什么说佛号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呢?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这段经文是说:十二药叉大将,各自有七千药叉眷属相随。其实,十二药叉大将各有七千眷属,其总数就是八万四千,暗合断八万四千烦恼..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命运既然如此奥妙,那么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呢?1、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著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像小沙弥增长福寿..

文殊法师:教你改善自己的命运

(一)改善心念人的心念,喜怒无常,爱恶不一,喜爱时,良善如天使;憎恶心生,则恶毒如魔鬼。天使令人幸福,魔鬼给人制造恶运。故改善命运,第一秘诀,就是要注意自己心念,时刻检讨自己,每天有多少善念,又有多少恶念,知其善而精进,知其恶而不为,努力止恶,积极行善,自然转..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五)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别时意(五)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研究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第五段是“会通别时之意”。“会通别时之意”分为二点:第一点是成佛别时意,第二点是往生别时..

净土法门:这一句话就太重要了!落实了,往生的条件就拿到了!

《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三辈九品”,最重要的纲领统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这一句话就太重要了!益大师在《要解》里头,把八个字更简单扼要的变成四个字,叫“信愿持名”。“信愿”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讲得好!愈简单愈好。真正深信不疑,我相信..

净土法门:中国古人教学,小孩在十五岁以前一定要记住这些东西!

我们学佛,我们跟老师求智慧。真正好的老师,帮助我们把悟门打开,把真心开发出来,好老师!这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代,中国历史有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至少也有三千年,古圣先贤把他们所悟的、所说的用文字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这是真正的宝。为什么?它能解决问题,最深的问题是心性..

净土法门:自己开悟的是“家珍”

“悟由自心,非从外得。”下面接着“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两句话是禅宗的,比喻话,“从门入者”,外头来的,那不是你自己家的,是从外面来的。自己家里什么?不是从门出,是从我这里出去的,这个味道很浓。这个“门”是什么门?悟门。自己开悟的是“家珍”;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是..

方海权:你岂知念观音菩萨何等功德

观音菩萨以大悲为称,悲去诸苦,故众生念菩萨名号能灭诸苦。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菩萨从耳根闻自性,得大自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以耳根为灵,能听十方向,余五根无此能力。故念佛念菩萨可学习观音菩萨耳根圆通,也即是囗念耳听心记,以身口意合一,万念归一念,一念归..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遁世是放下一切,一心修学,..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十八岁。他写了一首诗,在我们佛教圈里边流传很广。“小住人间十八秋,遁入空门复何求,青山借我袈裟地,笑看花飞与水流。“多么自在啊!十八岁呀,你看看,通常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你说这哪里是世间..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佛住止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鞠提,聪明广学,博古通今。他前往佛前,禀白世尊:“若我出家,智慧辩才能与舍利弗相等,我即甘心甘乐出家;若是智慧辩才不如舍利弗,我即返家。”佛回答:“你不如舍利弗。”梵志听了即止息出家..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dasadisah,巴利语dasadisā。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土、十方刹等。又其中之诸佛及众生,则称为十方诸佛、十方众生。十方佛名号:善德佛、檀德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