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
临终
劝病苦念观音圣号
●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增广文钞·致谛闲法师问疾书)●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
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惊恐。当初唐玄奘法师,临终也有大病,何况我们是被罪恶业障重重缠缚的凡夫,怎能没有病苦啊!要知道,这些病苦是前世恶业所感,若不念佛,这些恶业就会感招后世地狱的重报,幸得善知识开示,发心念佛,那么这些恶..
《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渡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
《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
一、临终四事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真正离苦得乐。还有必须明白,怕死还是要死,但死后不可能往生,因你已经失去往生的信愿。2、不可留恋:首先要放下这虚幻的身躯,放下亲属,放下万..
《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高我慢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同修,习惯于用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或者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多、看得重,又不能真诚地去帮助他。有的同修接受意见不够虚心,对过头意见不能正确对待,甚至觉得冤枉了自己,心里放不下。有的同修只喜欢听人家赞赏的话。这都反映出对自身的烦恼习气、..
《临终助念往生》
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
《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了重要开示。还有《临终须知》、《临终津梁》、《临终切要》一类的著作,也是应该学习的。因为学佛就..
《学佛必须忍辱》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要自度度人。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众生的范围很广,所以,佛教把忍辱列..
《浅谈地藏菩萨的临终修法》
出家行道忙的是临走时走得很清净在《地藏经》的教授方法当中,说到我们若要死了,临终时,你怎样修?我们出家行道,忙了一生,主要忙的时候是临走的时候走得很清净,走得很解脱,不被多生累劫的业障所缠缚。人人都有恐惧心,都怕最后的时候失去念头,走的不好再堕落下去,一失人身..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的,很颠倒的,如果临终助念念佛还好点,如果你到医院再打点吗啡镇痛剂那就更颠倒了。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第一是东南西北怎么辨别;第二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说不准会误认。你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实..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况,十二至廿四小时后,经有经验莲友小心‘探温’后,确定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后方算死亡,才能移动。此阶段内一切行为皆需万分谨慎小心,以免贻误亡者生西大事!1、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印光大..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七人出家为僧。可知这样的礼俗应是从佛法的轮回观念而来。中阴七天转生做七的法事,在佛法中又可称为“斋七”、“七七斋”、“累七斋”。根据佛法的义理,这一..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的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正念,指引其焦虑迷茫的心灵回归本来清净快乐的西方家园。帮助一个即将堕落六道的人出离生死苦海,化短暂为永恒,找到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归宿,使其一期的生命圆满而无憾。我们北京莲华助念团在多年的..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今天我趁着身体康健、头脑清晰时立遗嘱,你们不要觉得惊诧和不吉利。人生无常,空幻不实,有生必有死,我是学佛之人,早已明了此理。死亡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尽早做好准备,以免临终之时忙乱出错、误了大事,使我一生的愿望与努力付之东流。因..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若以念佛一门、摄生世出世法言之。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界也。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界也。畏恶道故,发心念佛,人法界也。求天乐故,发心念佛..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地藏经》中末法众生“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的情形。尤其在中国大陆,唯物主义断灭论成为主流价值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心迷茫躁动、我慢深重,人们困在自划的藩篱中,既不屑于圈子之外的世界,同时也恐惧走出藩篱的保护,..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如《亲友书》所说:假如你能认识到生死的过患,那么希望你能尽有生之年,努力获得三种福德的光明,否则一旦死亡来临,便须独自走向连日月光明也难..
黄念祖老居士:爱情并不神圣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那个时候缘不殊胜怎么办?
1自古以来,这个法门都讲带业往生,可是要知道,凡夫虽然带业往生,烦恼要是没有伏住,这就要看临命终时的缘分。2有很多人念佛念一辈子,临命终时念头错了,去不了。什么念头错了?恩怨放不下,情爱放不下,儿女子孙放不下,财产放不下。3统统要放下!只要有一个念头放不下,就去..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要求对方笃信正教,别的条件都压得很低,甚至有些为信仰而过分将就的意味。这显然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徒的迫切渴望,那就是建立一个充满佛教气氛的家庭,以便心情愉快地学佛,并减少修行中的阻力。若真能遇..
佛教偈、颂短信汇编
赞佛偈、念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百颂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
印光法师答:为什么临终助念很重要?
问:为什么临终助念很重要?印光法师答: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
印光法师答:怎样判断人死后去往何道?
问:怎样判断人死后去往何道?印光法师答:经中说死后生各道之证据,有偈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死热气由下而上者,为超升。由上而下者,为堕落。若通身都冷,顶上犹热者,则超凡入圣。生西方,为超凡入圣之最胜者,故曰顶圣。若热在额颅及眼者..
印光法师答: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
问: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印光法师答: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
玄奘大师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留下的两个字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
高僧入殓后龛内传来清脆明亮的念佛声!
法云法师,字天瑞,俗姓戈,江苏长洲人。父母亲向佛祈祷,而梦见一位僧人说:“我想寄居神识于此。”等到生下法云法师时,面貌如所梦的僧人一样,瑞相奇特。于幼儿时,见到出家人则高兴地想向前亲近。年五岁就辞别双亲,礼拜慈行仿公为师,九岁剃度出家,年二十岁受具足..
人临终时有三大忌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临终,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平常当与家中眷属说其临终助念之利益与预先洗澡换衣并对之哭泣之祸害。——《印光法师文钞》..
净土中哪四种殊胜?是如何产生的?
一切身心的痛苦,如人与非人造成的外在伤害、以及病魔的伤害等,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所欲求的总是得不到,我们讨厌的、希望远离的事却偏偏降临到我们身上,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都是由过去的恶业所感而生。现前一切的困境,和形形色色的痛苦都是由先前的恶业所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