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在数十亿年后才降生地球成下一个佛),在佛门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经常念颂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如西方人说“MYGO..
众生
净土法门法语:度身边的人学佛要学会随顺众生
护持学佛网1众生分别执着,佛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佛菩萨随顺众生的分别执着,才能够教他。2譬如,你学佛吃素了,看到家里人吃荤菜,就跟家里人做冤家对头,就敌对了,你这怎么能度得了你的家庭?你家人怎么可能会信佛?3你家人不吃素,你天天跟他闹别扭,你说他造业,他当然心里不舒..
佛陀正法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9-40)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9)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修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这种定的里边,所有一切..
佛并不是万能,因为佛也有三不能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第一、不能代人转业就是个人的业各人自己受,无法转给他人。第二不能代人成佛,各人的生死各人自己了。第三不能度无缘众生。因为佛力再大也大不过业力。不能替人转移业障。就是不能将某甲的业转给某乙来受。尤其是定业属于必须要报的业障。但是对于一个真心修炼..
色 与 空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一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形相,指那些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被生成、变化的某些物质现象而言。色虽有形相可以看得到,但凡是可以看得到的相,都是从众生的虚妄心里变现出来的虚妄相,是空的。“空”..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学这个,那就全是假的!
护持学佛网1.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诸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对一切人、物要恭敬,物里有动物,动物里有蚊虫蚂蚁,对牠有没有像对佛菩萨那么恭敬?花草树木是众生,山河大地是众生,我们有没有这一片恭敬心、真诚恭敬心?真有,这才叫修普贤行。2.「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是什么在决定你的相貌美丑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佛..
佛说持戒精严会有诸天善神拥护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知佛教,可得度世之道。”注:“善事恶..
八大佛教圣地事迹简介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事迹:一、佛出生地蓝毗尼(Lumbini)园:蓝毗尼译为“解脱处”,在古拘利国与..
漫谈真学实修净土宗要点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若欲真学实修净土宗必需恒持敬诵《佛说阿弥陀经》必需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必读必修《印光法师文钞》《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宗”诸多经典中的重中之重宣化上人讲述《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明确指出《佛说阿弥陀经》的重要意义:“这一部经是佛亲自说的,也不是天..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佛说优婆塞戒经》节译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优婆塞戒经节译)优婆塞戒经节译以下粗体为经文的原文普通的为我的翻译“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
佛教中的三界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揭秘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六道业因:人道是主要造业地,是六道“源头”。人一生能造百千万亿生死业因业果。人生一世,为一期因果告一段落。下一期因果如何开始,取决于此生造作及命终时起于何心。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显现黄金般的颜色呢?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全身的颜色不是真金色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便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肤色的差别。因为种族肤色的不同,而产生了种族之问的距离与纷争。每一种..
净土法门:我们是换一个道场,这里的道场障碍太多
有人问我,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圆满的法门。没错。那净土宗不能明心见性,好像在表面看不如禅宗?实际上禅宗一万个人修,难得有一个人成就;净宗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成就。它成就的比禅高,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极容易修,但是最难相信。所以相..
净土法门:往生的秘诀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Section1{page:Section1;}「至于末世,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这..
净土法门: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里头的核心,怎么样把人联系成为一体,那就是爱。宗教里面,它以这个为核心,宗教教育。佛教是什么?古大德用两句话跟我们解答了,真简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教就是这个。佛教的本是慈悲;佛门,佛教的门,就是门径,是方便。什么是方..
大佛顶首楞严经:七处征心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在佛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我们的心了。说起我们的心,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的很清楚: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这一切世界、六道轮回莫不是我们的心所生起,经由过程众缘合和而有。可是既然心是如斯重要,那么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现代..
净土法门:受苦就是享乐,享乐就是受苦
1「感应道交,即自即他」,自他是一不是二。「无虚无实」,不能说它是假的,也不可以说它是真的。「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自性、真心周遍法界。「众生依于业缘」,众生迷了,迷了才叫众生,迷了以后依什么?依业,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叫业。业缘..
要飘落的花瓣,连一天也不能等待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上击钢钵向人乞讨食物,并且祝福那些布施的人能“大安”,久了,大家都叫他“大安禅师”,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安禅师乞讨食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
净土法门:不要计较、好胜,一定要上上品往生
「《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看,念老为了这句话,一心称念,举这么多的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说明。不是一个人说的,大家都这个说法,佛不是在一部经上讲的,在很多经上都讲,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今劝后代学者」,我们都包括在这里头,「若..
净土法门:用心要专一
「《净影疏》曰:除妄显真,名断疑网。」网是比喻。妄舍弃了,真就现前。妄是什么?妄想、妄念,表现在外面是妄言、妄行。我们能把这个放下,真,真心,真心就现前。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清净平等就现前了。用真心,真诚,真诚到极处,性德自然流露,不用人教,其义自见。..
百业经:(100)莲花 供佛莲花得佛授记--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欠妥国王装哑跛91--素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八、禅定品91.欠妥国王装哑跛八、禅定品91.欠妥国王装哑跛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大,并令庶民安居乐业。梵施王娶有一梵积姆王妃,并拥有一梵具湖泊。但国王、王妃始终未生育太子,于是他们便经..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净土法门法语:心量拓开了,海阔天空,清净无比
护持学佛网1学佛之可贵,是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不但认识现前,也认识过去、认识将来。2我们今天对自己不明了,是自迷;对自己明了,这就叫自觉。自觉里面达到最圆满、最究竟,那就是知道“自心”。整个佛法..
净土法门法语:这种人念佛不能往生,为什么?
护持学佛网*真正求生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同佛心,我们的愿同佛愿,我们的行同佛行,我们的德同佛之德,则没有不往生的。如果在这上不认真的学习,跟阿弥陀佛心、愿、行、德还是相违背的,这种人念佛不能往生,为什么?他没有忏悔,他没有回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然不善..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素食学佛网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刻,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修净土的人,对于口业要特别重视
护持学佛网1十善业是佛行,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戒律,这是普世教育,一切众生都应当学习的。十善是十个纲目,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是不贪、不嗔、不痴。2不杀生是绝不伤害一切生命,乃至于树木花草,现在还得加一句,绝不随意地去破坏山..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