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

一切都是心在起感化

一名有洁癖的县官雇请一厨师。一天,两工资以什么为净争辩起来。厨师认为以水为净,不论什么器械用水洗就干净了。县官却不合意,但一时又没有更好的来由辩驳他。再有一天,厨师将埋在地上的大酱缸的盖打开,让太阳晒。一只狗走以前,用鼻子嗅嗅,翘起后腿就在大酱缸里尿了一泡尿,..

美满的婚姻是从善良的心变现出来的

我的一位同学,虽然不算太漂亮,然则妩媚风流。初一就开始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男孩交往,上技校读书时就跟人同居,后来不顺利分别。再去考外埠的职业大学,因为基本底细差,很辛苦。加上又找了新男友,据说堕胎几回,结果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好不轻易大专卒业了,刚上班一周,..

从占领到奉献

情感是自私的,鄙谚说:情感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砂。连三岁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情感也往往不允许别人来占领,夫妻间的情感更不许有第三者的侵入。是以,当情感触感染到外人侵犯时,就会发生许多问题。其实,真正的情感应该不是占领,而是一种奉献。然则,一般人却不轻易做到,老是用..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不在家。于是,三个儿子就由母亲在家把守着。父亲几乎没有时间和妻子、儿子一路吃饭。有一天早上,父亲正好有空在家,就决定和孩子们一路吃早餐。于是,父亲就在餐桌旁等着三个儿子下楼,一路用餐。大儿子从楼高低来时,..

大安法师:念佛需用至诚心

念佛需用至诚心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我可以先跟大家讲一个公案,这是出自中国的一部很奇特的一本书《列子》,它里面讲一个什么公案呢?商丘开信伪,商丘开这个人相信不真实的东西的结果,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很高贵的家族叫范氏家族,范子..

大安法师: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

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原文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禅师捡得此经。若能七日专心念佛,即得百万遍也。由此义故,经中多导七日念佛也。——迦才《净土论》译文如经中所说:“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满一百万遍后,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道绰..

大安法师: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原文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莲池《弥陀疏钞》译文这个..

大安法师:念佛治疗忧郁症

念佛治疗忧郁症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忧郁症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这种忧郁症,实际上是一个心理上的一些障碍。他也许是面对着现代社会的种种的情形,就是难以适应。适应上的困难,于是在心理他有一种压抑。这种压抑又不能得到一种有效的化解,..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居士: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法师: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注意..

大安法师: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是故,我等念佛行人对音声之道应加以考量。一、极乐世界的音声特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音乐之都,其风声、宝网声、铃铎声、..

大安法师:念佛乃法界缘起

念佛乃法界缘起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①。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②。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

大安法师: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印光法师文钞》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它的纲宗要领是四大部分——教、理、行..

大安法师: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唯念佛功德最大。这是肺腑之言,应该相信。印祖有一些弟子有时候向印祖禀告:由于家里面有什么事,就想做水陆法会。于是就来问印祖能不能做。印祖都劝他不要做水陆法会,好好念佛。但是现在的众生,他喜欢..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言言归宗,字字见谛,诚为一大光明藏所流现的诚谛法语,允为当代众生亟须研讨服膺之宝藏。印祖淹贯各宗,世出世间知识学问渊深,念佛修持早臻三昧,故其文字摄受力极强。印祖净土思想宏富,兹撷其..

大安法师: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说八大人觉经》如果没有智慧的观照,我们会认为欲望是好东西,是幸福的来源和代名词,越能满足欲望越好、越快乐、越幸福。乃至于推到极点,过把瘾就死那也是好的!欲望的境界有五种:财..

大安法师:辨别伪经的原则

辨别伪经的原则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

佛教的“六和敬”是指什么?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一、..

佛教中回向的意义何在?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卷下云(..

大安法师:要有出离三界牢狱的道心

要有出离三界牢狱的道心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一期生命也像一种投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投注到修道了生脱死上。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要常行精进。常是不间断;行是行持;精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是有进无退。人的天性就是放逸的,但修道却像一个人披上..

佛教的五眼是什么?如何获得?

五眼在《俱舍论》等小乘论典中没有提及。因为萨迦派的果仁巴说:“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方可获得。”佛经亦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勤修六波罗蜜。”五眼的因、作用、范围、本体等,在《现观庄严论讲义》和《大乘阿毗达磨》中有详细介绍。本来,《文殊真实..

详解佛教五戒的制戒因缘

佛教修行者归依三宝后,当依法修行,即戒定慧。夫“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才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五戒的制戒因缘慎独/文2011年《寒山寺杂志》第二期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

揭秘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的前世因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比丘众及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恭敬围绕。而为说大菩萨本生因缘。尔时佛前有大光明。遍照南阎浮提。渐及他方国土。而光明中说偈言曰。成就大悲解脱门。常在娑婆补陀山。昼夜六变观世间。本愿因缘利一切。是时众会见此光明。闻说偈言。..

大安法师: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

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中写到: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确凿无疑的,但前面有两个字——至心。不是泛泛悠悠,有气无力地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消如此大的罪。什么是“至心”呢?你想那个众生已经看到油锅在等他了,他那时候念阿..

《疗痔病经》是治疗癌症的密咒“药方”

编者按:佛陀是大医王,在疗治众生身心疾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三藏典籍中也有一些经典比较特殊,专门标明对治某类疾病,比如《疗痔病经》和《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就是这类经典。有法师说痔病俗称癌症,又逐一解释经中所列的不同痔病,与各种癌症相对应;也有法师认为痔病就是..

《佛说处处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

《佛说处处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少淫欲)二者少卧。(少睡意)三者得一心。(心离散乱)四者无有下风。(无屁或少屁)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少病)-----出自《佛说处处经》学佛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妙祥法师:我们知道地狱有五条根。什么..

详解「大势至菩萨」名号的含义

“大势至”这个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有的称作“无边炽盛光”。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微尘数刹,具有紫磨真金色。大势至菩萨在因地是以智慧来选择它的法门。在他成就等觉菩萨的果位时,他就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他方世界六道轮回的众生..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

图解三界六道及九地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