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大安法师:辨别伪经的原则

辨别伪经的原则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

佛教中回向的意义何在?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卷下云(..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据《大般涅槃经》中载:佛临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请阿难问佛四件事:一、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将依谁而住?二、以何人为师?三、于经典结集时,一切经首应安何语?四、恶性比丘应如何处置?佛答:一、如来灭度后,佛之弟子应依四念处而住;二、..

【修行】若何修行?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修行(佛教解释)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经由过程修正言行意,相符特定风格的生活方法。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惟、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事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佛教修行的基..

演习16 择法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6择法四正念观法彼有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择法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圆满。无明(ignorance,或delusion)是对事物的缺点的想(perception)。为了修正我们缺点的..

演习6 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

演习6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一正念观身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进退之际,对其进退,施以圆满的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前瞻后顾、哈腰站起之际,对其所做之事,亦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穿衣持钵之际,对其所做之事,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饮食嚼尝之际,对所..

大安法师:超越轮回 降服死主--

超越轮回降服死主【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生死轮转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众生在三界六道轮回中,由于有见惑、思惑,业报身一段一段地轮转。比..

大安法师:惠予众生 真实之利--

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谈菩萨要修闻思修三慧,多闻就是闻慧,智慧就是思慧,成就辩才就是修慧。众生由于无明、愚痴造作诸多的恶业,在生死轮回中苦不堪言,对治愚痴就..

佛经中绕佛三匝含义?

右绕:敬礼之一。在尊者之傍旋绕于右也。无量寿经上曰:“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四分律云:客比丘于塔边,左行过,护塔神嗔。佛言:不应左行过,应右绕塔而过。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右绕者顺佛法故,所以右绕。”我们去寺院时见一切三宝圣物都可转绕(佛像,佛塔,大殿或围绕整..

详解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他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教化的精神,不但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坚信仰,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多方面的光荣。因..

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第一节弥勒菩萨(一)弥勒的事迹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肃静,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

禅宗史话

禅宗史话第一节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间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窍门。这恰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瞬目,尽是玄机。可是对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寻找于宗教;各类宗教也为了人类调和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长短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导;然则,佛陀也不例外埠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感化,律是和合僧团的法度模..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是以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人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

净土窍门在中国的流传

净土窍门在中国的流传第一节净土窍门所依的经论净土窍门,是佛教最轻易使人接收和崇奉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乐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无上窍门。我们按此修去,尽此平生,就一定能达到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横..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第一节三藏圣典的结集(一)第一次结集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应用结集的词语,是指人人聚集在一路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说话把回忆的常识,经由过程师承传诵保存下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

停止语

停止语本书以浅易的说话来淡一淡我对佛教的一些体会。真是大海一滴、虚空一尘。正如先师圆瑛大师遗著《楞严经教材》的自序后面说聊籍管窥之见,而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是以本篇《佛法概要》,只能作为佛学院同学们和有志佛学者的入门方便。学佛从何处下手,如何才能成..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合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晒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论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俱舍宗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平生

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崇奉和爱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世,解除人们的烦恼和苦楚,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人缘不羡人。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菩萨行果

菩萨行果第一节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梵语菩提萨埵,略言菩萨,义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即智所求果;萨埵是有情义,即悲所度生。就是以大智上求无上正觉果,以大悲利益安泰一切有情,具有这种自觉觉他的修行者,是名菩萨。菩萨法是佛教三种乘中的大乘,如《..

菩萨行果-修断

修断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多菩萨于诸行位中,修习无量窍门,若随类摄,六种波罗蜜多可以摄尽;所以六波罗蜜多,是菩萨的正道,也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如《解密经》经中佛告观安闲菩萨说:善须眉!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聪明到彼岸。六度的..

45位博士谈佛教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佛法,但却随意马虎地对我们佛教徒动辄翻以白眼的神志,我就认为。。。。。等将来他们真的人缘聚足迈进佛门了,当他们要想真正吃透一部佛经,真正把一种善行行持终生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佛法言行合一、超越有无、言语道断、究竟..

自古奇才多皈佛:弘一大师谈做人十概略诀

引言: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乐律、精金石、善演艺而著名于世。他是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家、思惟家、改革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改变体质?

改变体质在佛法中有很妙的方法,可惜世间人不知道。我听说有不少人,还有些学佛的同修,为了改变容貌去美容,结果带来的副作用是脸上青一块、白一块,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如何改变身体体嗅?有些人用香水,香水有化学成分,如果不适合你的体质,可能带来皮肤病。佛法什么都不..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度化家人?

在这一生当中变成家亲眷属,过去生中都有因缘。这个因缘很复杂,归纳不外乎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孝子贤孙是报恩来的;败家子搞得家破人亡是报怨来的。讨债的讨完了,他就走了。还债的,看他欠你多少,欠得多的,对你的物质生活照顾很周到;欠得少的,照顾就微薄了,一..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是最高的禅定

所以声闻有声闻的禅定,缘觉有缘觉的禅定,菩萨有菩萨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禅定。禅定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八万四千种?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定。那你就晓得,我们今天念这句阿弥陀佛,持名是不是修禅定?是的,我们是用执持名号修禅定。这个佛在《大集经》上讲得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