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南禅七日(18)【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8)【文字版】破山禅师,字也好啊,那真写的,那个字我真认为是学不到的。对子、诗也好。破山禅师是明朝末年的人,满清入关了,打进来了。他走了,他跑回到四川。四川人。他的皈依学生是那个女将军,反抗满清的叫什么?不是梁..
华严经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有多少人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恐怕就难以说穿了。原因何在呢,佛经中已经讲的很明白,是人的“刚强难化”..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节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谈到密咒功德深广之处。粗略依据各经典圣教可以分为十门,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描述完美。(因为世人大都不知道密教深胜的地方,所以暂且分用十门法来赞扬,以便给未曾听闻的人明白。不过若是一向舍弃显教专门赞扬密教,也不是通达佛法的人。..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到寺院朝拜过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内,都供奉有弥勒菩萨的坐像。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层..
安众与众
安众与众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这一偈子是说,自己认同了这个和乐融洽的团体,也愿望所有的人都来信赖它、保护它、尊重它、尊敬它。彼此间互相关怀照顾,不为私利争执,便能够和众、安众,没有任何障碍。此所谓僧,是梵文僧伽的简译,..
开启聪明
开启聪明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聪明如海。《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此偈是说,自己熟悉了宇宙人生的事理和自利利人的方法,就要拳拳谨记地照着去实践和体验;同时也愿望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哲理,分享给一切需要它的人。更要紧的是愿望人人都能自己向佛法的宝库中探索,启..
信心的基本
信心的基本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困惑,示现开辟无上道《六十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第八之一》准确果断的信心,是成就佛道的起步点,是成就功德的基本,可以增长一切美好的事业,可以灭除一切疑难及困惑,可以展现开辟成佛之道的人缘。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学佛..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
佛在面前
佛在面前法身非变更,亦非非变更;诸法无变更,示现有变更。《六十华严经卷十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此偈是说,佛的肉体,也有生老病死,佛的法身是永不变更的,然则一切变更的现象也并未离开法身,一切有形无形的本性虽没有变更,但在显现感化之时有很多变更。法身有两个意思..
似有实无
似有实无大众心不合,随起诸妄想;如是诸佛刹,一切皆如化。《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此偈是说,因为众生的心彼此不合,由心生起的妄想也各形各色,是以十方诸佛的净土,也是如幻如化并非真实的。一般人认为,现实的世界是真的;不信佛教的人,认为佛国净土是人类想象..
心中佛国
心中佛国或有佛刹地,垢秽不平允,众生烦恼故,起如是佛刹。《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有的佛国脏乱污秽、高低不平,这是因为该佛国的众生烦恼多,才形成这样的国土。这个偈子是来形容我们这个世界。佛刹就是诸佛所居的国土、诸佛用来度众生的舞台。佛国应该是无染清净..
众生成佛
众生成佛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此偈是说,当自己熟悉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收了大家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愿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事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进一步推动佛教慈善事业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进一步推动佛教慈善事业当今社会,贫富越来越悬殊,人们的种种私欲不断增长,使整个世界灾难频繁。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以佛教的慈悲精神为怀,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慈善事业中,努力利乐有情、造福社会,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从而进一..
峨眉山与藏传佛教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峨眉山与藏传佛教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
《信心铭》释义
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向占领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算作早课来诵。《信心铭》,表达了传统禅宗的修行理念与方法,提示了禅门不二(一亦不守)的修持。阅读之下,令人有一种原来如是的感触感染,认为轻松、舒适。禅宗的这..
【法事】仪轨是如何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典礼。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由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甚至到..
净土法门:念佛要记住关键在一心,一心念佛六度万行就圆满了
疏【而今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是这个法门,念佛要记住是一心,关键在一心。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他不是用一心,而是用散心、乱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心来念佛,这个不得力,这一生不能成就。怎么不能成就?伏不住烦恼。你纵然不能断烦恼,你要能伏得住!散乱心、妄想心..
净土法门:人生在世假的,一场空
「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心自灭,无复可追寻」。就跟作梦一样,梦中有境界,醒过来之后,痕迹都找不到。起心动念亦如是,只要心一动就有境界出现,境界多大?全宇宙,不是局部,是全宇宙,《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净土法门:真正修行要在生活中磨炼
我在最近二、三十年,从住美国的时候,我就常常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放下十六个字我常讲,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而且我说得很清楚,这十六个字真做到,你真放下了,我说你到什么地位,你到哪里?你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呢?进..
净土法门:造作恶业之人临命终肯念佛还是可以往生
《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迷了,无论做什么错事,做了五逆十恶,佛眼当中他还是一尊佛。会不会有责备的念头?没有。有责备的念头,我们自己已经堕落了,是凡夫,凡夫他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才会责备人;佛菩萨这个断干净了,佛菩萨不会责备造五逆十..
净土法门:专念一尊佛菩萨,到时候一定有灵验
疏【难脱者,元末张士诚攻湖州,江浙丞相与战,擒四十人,囚槛送戮,夜宿西湖鸟窠寺。大猷谋禅师,徐步廊下,囚见师神观闲雅,持诵不辍,因求救拔。师教令至心念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中有三人信受其语,念不绝口。天晓发囚,易枷锁,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绳,既而审鞫,知良..
净土法门:你不知道生死是梦境,就生恐惧心,就生烦恼了
其实法界没有真妄,真妄是从我们自己心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用真心来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真的,就是真的法界,一真法界,平等法界,里面没有净秽,所有一切相对高下的统统不存在,这个叫平等真法界。我们这个一念心才动,真法界马上就变成种种不平等的法界。佛给我们讲真实话,..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5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
净土法门:要想功夫得力,一定要学善财童子
学佛绝非儿戏,真正努力就必须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碍。会放下的人,从根本放下,这是会修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佛给我们讲的妄想执著,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他不能证得,就是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能把妄想执著放下,..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对立,方入佛门
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这讲净宗法门,念佛法门。「下依经中《宝莲佛光品》」,第二十一品,就是前面所说的,你看,从依报正报、从因从果、从主从伴、从一从多,这些都是对立的,依正是对立的,因果是对立的,主伴是对立的,一多是对立的,在这里头统统找不到..
净土法门:六道轮回里头的最后身
十方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念佛法门?你们想想看,哪一法不是念三智三觉?不单单是只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念佛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门都是念佛法门,我们的心念有所归依。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还没有能够化解业报,还会起心动念,我们就要提..
敬悼 会公上人─── 记一位精晓三藏、老实念佛的一代高僧
一、高僧坐化人天悲仰素为佛教界四众学生所敬佩,尤其倍受莲社创办导师雪庐白叟所推重,而普受莲友钦慕不已的会公上人,在阴历年前腊月二十八(国历二月十一日)清晨五点四十分,安详坐化於屏东万峦普门教室住持寮之书桌前。末法一位罕见可贵──真正阅遍三藏、精晓教义、且不慕荣..
评《禅宗思惟渊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批派之一,也是最中国化的佛教,因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得以在中国长久存在和蓬勃成长。因为唐代是一个文化开放、思惟宽容的时代,三教并存,互相融摄,作为唐初思惟产儿的禅宗自然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儒家心性论、道家本体论以..
明代佛教禅、讲、教之界划(节选)
佛寺院有不合种类,各宗派有不合门庭,即使以功能特点归类,也非明朝始有。如元代即说佛宗有三,曰禅、曰教、曰律。禅尚虚寂,律严戒行,而教则通经释典。1《元史》称:世界寺院之领于内外宣政院,曰禅、曰教、曰律。则固各守其业。2但到明朝,明太祖有关禅、讲、教的分别,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