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却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咱这部《般..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本事经》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每个人都不希望有缺陷,都希望人生能够平平安安、圆圆满满,但是如何做才能平安圆满呢?第一,「不害诸有情」。对于一切的生命,我们都不要损害、伤害。人固然不能杀害伤害..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

懒惰的难陀,舍弃懒惰改变命运

佛教所说的懒惰,指“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菩萨本行经》上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佛教将懒惰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二、耽著劣事懒..

赌博的过失与危害,因赌博毁掉人生的两个故事

清代无名氏诗云:输了拼命,赢了心惊;见利忘义,翻脸无情。打架斗殴,争吵不休;穷途末路,便下毒手。浪费时光,危害健康;昏昏沉沉,前途无望。通宵达旦,精神不振;干活失神,事故频现。狼藉名声,婚姻难成;纵然有家,各奔东西。输急红眼,倾家荡产;明偷暗抢,锒铛入监。一上..

轰动科学界:一个能记起16次转生的著名轮回案例

美国著名轮回学专家连兹博士(FrederickLenz,Ph.D.,1950年~1998年)所撰写的畅销书《再世事迹研究》(Lifetimes∶TrueAccountsofReincarnation)广受英文读者的欢迎,曾多次翻印,也曾经被翻译成中文在亚洲发行,同样受到广大中文读者的喜爱。在这本书中,连兹博士记载了许多真实的..

大办寿宴令老人消福折寿引发死亡灾病实例九例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人的福报寿命是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所决定,是有定数的。如《了凡四训》中所述:了凡先生被算士算定其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时当出贡,结果事有曲折,却依然应验,了凡先生由此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了凡先生后来遇到云谷禅师的点化,才知前命有定,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淡定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喜悦,也不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对待自己的未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尊重别人的善良,也是一种行善

经常有人问:世界为什么越变越坏了。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没有让它变得太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些人就是更愿意原谅,更愿意宽容。你可以不认可,但不应该谴责。不是只有强迫一个人做善人才是道德绑架,逼迫一个人做恶也是一样。每个人心里良知的标尺都千差万..

今天,不要忘了这个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世寿72岁。公历9月28日是孔子诞辰,对此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人。孔子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人物,那一阶段,是整个人类文明崛起的时期。在中国,除了孔子,还出现了老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在西方,涌现..

生活是一面镜子

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往世累积的贪嗔痴,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我们的凡夫心更加动荡、张扬,从而充满烦恼、痛苦。所以三级修学告诉我,学佛就是为了获得人生智慧,解决现实生活的烦恼,提升生命品质;进一步建成就慈悲心,自觉觉他,自利..

记住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人生有四大幸福的事情: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候遇到一位好老板,成家的时候遇到一位好伴侣,烦恼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师父。心好命好前途好。人的慈悲,会让你处处遇见好人;人的善良,会让你处处遇到机会;美好的心愿,能成为一种动力,塑造你的形象,决定你的人生,记住一..

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随喜别人功德,你和他一样获得同等利益功德福报。索达吉堪布说我们在修随喜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看到别人幸福快乐、长寿无病、富贵如意,应对他产生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

如何区分佛教四众弟子?看看你属于哪一众!

四众弟子念佛回向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意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俗称比丘为“僧人”,僧是梵语“僧伽”之略称,意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

悟恒法师: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

编者按:人生在世,很多人对财富是有追求的,那么我们作为学佛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什么是求财的正确方法?怎样求财才能满愿?下面是悟恒法师关于学佛人求财富的开示,希望能解大家的疑惑!原始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

为什么有时放生后倒霉?

为什么放生之后有恶果?放生时,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住于相放生,得的福德就很有限。如果心里,为了求功德、福德、财富、名利、健康等放生,所得的福德就很有限。比如放生一条鱼,心中有自私名利的目的,那么就是很有限的福德。但很多人以自私心,放生一条鱼以后,以为会有很大..

净空法师:为何有些人赚钱赚得好辛苦?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52集1995年讲于新加坡点击此处观看视频赚钱是福报,舍钱是智慧同样道理,在世法里,你今天赚了钱,钱赚了,舍!你要不肯舍,你所赚得的就那么多。愈舍愈多。赚钱是福报,舍钱是智慧。你有福去赚,你不知道舍,你没有智慧;所以“舍”是智慧。《金刚般若..

净空法师:命是前世修的,这一生的果报,叫命运

世间法,一般人所求的财富、智慧、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佛法里头有,依照佛法的修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财富从哪里来的?通通是从布施来的。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真的,一点都不假。我跟同学们作过多..

华山思过崖:学佛几年来观察的因果报应

我2003年学佛,学佛后一直在观察身边人的因果。2003年底我就观察总结了无数身边人的善恶因果,当时我曾经说过,因果不需要看古人的,一点也不需要,我们身边有很多因果。学佛到2006年后,出现了奇怪的事情,我身边天天能够观察到因果,我观察到自己的任何一个念头都会有因果,并且..

女人为何有贫富美丑之分 佛陀是这样说的

女人为何有贫富美丑之分本故事来自《胜经》胜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国的王妃。胜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世尊!一、为什么有..

轮回真的存在吗?如何证明?

轮回在哪里呢?我来告诉大家――轮回就在你的眼里,就在你的耳朵里。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轮回,轮回就意味着差别。为什么同样的背景之下生活出来的人,他后来的地位、财富、名声、性格都不一样呢?是什么决定了这些差别呢?同样是一个家庭里边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了都不一样,双胞..

忍不了痛苦,就见不到幸福

三样东西一去不返:时间、言辞和机会;三样东西足以毁掉一个人:怒气、骄傲和不宽恕;三样东西永不应放弃:平和、诚实和希望;三样东西最无价:爱、善良和亲友;三样东西最无常:成功、财富和梦想;三样东西成就一个人:真诚、承诺和勤奋;三样东西最神圣:父母、孩子和信仰。你不..

态度决定一切

当知道本周学习的主题是《八步骤三种禅修》后,心中不免沾沾自喜,凡夫之心的优越感马上对境生效,甚至对课程安排有点质疑。因为觉得八步骤的内容我们每天定课都已经背了滚瓜烂熟了,认为也具足了“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而且也都自以为是的认为已经“完整、准确、透彻”..

目之所睹、耳之所闻都是轮回

轮回在哪里呢?我来告诉大家,其实轮回就在你的眼里,就在你的耳朵里。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轮回,轮回就意味着差别。为什么同样的背景之下生活出来的人,他后来的地位、财富、名声、性格都不一样呢?是什么决定了这些差别呢?同样是一个家庭里边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了都不一样,双..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有依据吗?佛法为您解析

中国人常讲: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往往第三代不懂得感恩与回馈。第二代曾亲眼见过父母努力打拼的过程,长辈也会喋喋不休教育他们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所以起码他受到这些影响,会懂得感恩,懂得一些回馈的道理。但到了第三代往往坐享其成,看不到第一代艰辛打拼..

对财富的重新认识

《佛教的财富观》修学分享本课学习了《佛教的财富观》,通过学习让我对财富,有了正确的认识,财富有净财和毒蛇之分,追求财富和道德以及追求利益和修行并不是对立的。懂得了如法求财,合理使用才能从容的驾驭它,才能成为财富真正的主人。拥有众多物质财富不等于拥有了一切,金钱..

迷失的孩子回家了

本章节是关于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信仰对人生的作用、正信迷信邪信的区别、信仰与理性科学的关系、信仰对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以及对一些信仰现象的分析,向我们阐明了人生没有信仰就会陷入迷茫,社会缺乏信仰就会迷失方向。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宗教帮..

净空法师:业力是否是引人受报的力量

问:所谓的业力,是否是肉眼看不到,但确实能牵引人受报的一种力量?净空法师答:是的,业力凡夫肉眼看不到,心地清净的人看得到。佛给我们说业力有两种,一种叫引业,一种叫满业。引业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所以人死了以后就换身体,你的灵魂再去找一个身体。找个身体不是你自..

暇满人身是最好的命运

不知不觉间进入三级修学竟然已经马上一年了,同喜班的课程也学到了最后几课《皈依修学手册》,想想这一年每个师兄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变,都变得越来越欢喜,越来越有自省和自我觉察能力。由衷的随喜赞叹各位师兄~班长善洲师兄是个特别喜欢提问的人,经常在班级群里提一些关于修学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