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修学述要净界法师主讲第一卷《五戒修学述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放掌。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人人合营的来进修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跟方法。那么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就是诸位在两天之后就要再受五戒了,当..
福报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目录壹:皈依的重要性贰:总标皈依的意义甲一、解释名义甲二、三宝内涵参:别明皈依的方法甲一、事相皈依甲二、理体皈依乙一、皈依业果乙二、皈依空性乙三、皈依实相肆:结示劝修甲一、功德利益甲二、举颂劝修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净界法师讲述○将释此义,大分为四:..
盗戒微细须防犯
盗戒微细须防犯妙莲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到交货的时刻,你拿七块钱的货色充十块钱,这就盗了三块钱。经商要信实、老少无欺;货卖当市价,那样赚钱无可厚非,正人爱财取之有道嘛!但以蒙蔽手段赚钱,就算发家也不会快乐。佛学生非分之财弗成贪,贪..
《仪轨》中七支供的说明
《仪轨》中七支供的说明七支供出自经中之王《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在佛法修行中有着重要地位。普贤菩萨的大愿,又称十大愿王,内容极为殊胜。所有十方世界中等四颂为礼敬支,个中初一颂为三门总礼,后三颂为互异礼敬。以诸最胜妙华鬘等三颂为赡养支,个中前二颂为有上赡养,后一颂..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发心基本上。不仅修行如斯,生活中,我们天天也在发心。无论工作照样进修,若无心的介入,将一事无成。所以,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本。以什么心干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现有的心行基本是凡夫心,这就影响到日常的一言一行..
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修习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德,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全部修行。是以,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不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有关于此,大小乘经论中有着丰富内容。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主要表现为三..
皈依的好处-集广大福
集广大福三宝为世间最大福田。福报由垦植而来,就像农民想要秋天收成,必须春天播种。同样,我们想获得福报,也应悉心培养。福田有三,分别是悲田、敬田、恩田。对有恩于己者,知恩报恩;对贫穷魔难者,尽力赞助;对佛法僧三宝,忠诚礼敬。三宝是生命的巨大宝藏,蕴涵着无量功德聪..
皈依的利益-随缘皆成
随愿皆成所谓随愿皆成,非指所有人的所有愿望,而是美好善良、自利利他的愿望。对于这些正当愿望,真切祈求三宝加持,皆能心想事成。包括我们在干事过程中碰到艰苦和阻碍,同样可以祈请三宝加被、护持。我们能否在世间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福报。而三宝为无上福田,若我..
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利益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认为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
佛悟道后为何还历尽磨难?
佛陀也有磨难佛的身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提婆达多。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提婆达多的智慧、长相、庄严和佛相似。你们大家在社会上做人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同等的学历,同样的年龄,同一个阶层,同一个届别,人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嫉妒心,也就是说大家在交朋友的时候,一般是..
太监放生500头牛后竟然重变男人的奇事
益西彭措堪布著《因果明镜论》里讲了一则公案:往昔乾陀卫国有一位屠夫,正准备屠杀五百头小牛,这时候来了一位内官(就是太监),出钱全部赎出放生,牛免于死难,生命获得自在。以这个因缘,内官现身就恢复男根。等他返回王宫,叫人入宫报告,国王说:自家人可以随意出入,为什么..
看看你的福报够吗?
惊:你的福报够不够,进来看了就知道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佛陀默许了。波斯匿王就在王宫外面,搭建了..
一个让人深受教育的故事
明朝沂洲(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有位叫王用予的人,为人厚道稳重;他平日事奉文昌帝君非常的谨慎恭敬。并且与几位好友在里中结了一个社团。每年的元旦,大家就轮流负责建醮坛,在云中山顶上的文昌帝君行宫祈福。社中有位叫俞麟的人,为人以孝顺谨慎著称;远近都有许多人来向他..
功德天与阴郁女 除去分别执着
佛法的真谛:一切万法都是有为法、因果法、生灭法、平等法,毕竟空寂,实无有法。早年,有一个女子,到了一户人的家里。这个女子长得正直肃静,容貌十分美丽,穿戴翠绕珠围,装饰得异常华贵。这家主人看到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这个女子回答说:我的名字叫功德天。主..
佛陀生生世世答谢父母恩
释迦佛生生世世答谢一切父母恩,因孝亲而成佛,后世学生以孝为戒。知母、念恩、报恩,加上慈、悲、增上意乐,合起来是修佛门的大孝。以下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起,谈谈佛门中的孝道,以此引起每一位佛学生的重视。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见阿难尊者讨..
杀生祭拜是邪法
杀生祭拜是邪法,违背生计之道,得不来福报。佛陀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因为他的国家地处荒僻罕见边境,所以从来都没有见过佛陀、也没有听闻过佛法。这位国王一向崇奉邪师外道,连其它庶民也是如斯,他们以杀生的方法来祭拜天神,早已习以为常。有一次,国王的母后生了宿疾,..
作福不嫌多 但用于解脱正道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图片来源:资料图)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是日,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收他的赡养。佛陀默许了。波斯匿王就在王宫外面,搭建了一座大教室,并..
五百位婆罗门女净心得道缘
五百位婆罗门女净心得道缘。(图片来源:资料图)佛陀在舍卫国时,国土东南有海,海中突起一地,遍地尽是香花茂林,情况清幽高雅。当时有五百位婆罗门女,虽然精勤修道,却不知有佛陀这位圣人。一日,她们聚在一路,互相告言:我们今生得此女身,从少至老为诸多不自由所捆扎,人命..
贫穷妇人忠诚清扫精舍 获大福报
贫穷妇人忠诚清扫精舍获大福报。(图片来源:资料图)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天天,僧众肃静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出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汉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乐,和三宝结了善缘。多么肃静的佛陀,多么和合..
净土法门法语:多善根、多福德从哪里修?
1「端正身心,端身正意」,就是正心,中国人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但是,诚意正心的前面是看破放下,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看破跟放下,谁在前谁在后都可以,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初入门,知识分子一定先看破后放下,善根深厚的老实人,佛教他先放下后看破。..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要请转法轮?为什么要请佛住世?
1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是觉悟之法,佛法常住在世间,这个世间人就有福报;佛法如果不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会有很多的灾难。2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住在地球上的现代人,人心不善,所以感召这么多灾难。天灾,自然灾害,那是属于依报,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
净土法门法语:不懂得修因,哪里来的果报?
1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想到的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果报从哪里来的?从“因”来的。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你过去生中的布施、供养。2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拼命赚钱?可是他不懂得赚钱的方法,他用尽心机去赚钱,他不知道,他赚到的都..
净土法门法语:孝亲尊师是世出世法成就的根本
1要当孝顺,即《观经》之孝养父母,见于彼经三福之首,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一也。」在这一品的开端,念老就引用了《观无量寿经》净业三福,这个三条十一句,世尊告诉我们,那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一切菩萨修行成佛,这个三条是最高的指导原..
净土法门法语:身口意三业里面,口业最容易犯
1身口意三业里面,口业最容易犯,所以佛教我们修行,先从口业修。2《无量寿经》一开端,佛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用心之苦,真正是慈悲到极处。3佛教我们善护三业,养自己的清净心,不但口不能言,不能说别人过失,心里头也不能够记,不能有这个念头。4圣人的教学,..
惟觉长老开示:正定,枯定,邪定
(一)、修行要有目标,借使没有目标,就轻易走错路;有了准确的偏向,才能圆成佛道。修行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一步步地落实修行,福慧双修、定慧等持、悲智双用,就能和佛陀一样,万德肃静,福德、禅定、聪明,都达到最圆满的境界。修行的过程如同读书,从小学..
弥陀的呼唤——信受弥陀救度02
……虽然如斯,佛又不忍众生永受轮回之苦。即使烦恼重,不能在今生脱出三界,但至少来生不要堕入三恶道刻苦,起码也能再生为人或生夹;既不刻苦,同时还必须能够碰到佛法,有学佛的缘。是以详说五戒十善的功德,目的就在这里。所以来生为人或生天只是个跳板,再博个学佛的人缘,这..
教您正确烧香祈福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有许..
为什么要发愿和回向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做功德首先有发心,中间有正行,最后有回向。发心就像头一样;正行就像身体、心脏、生命一样;回向就像脚一样。就像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这个人要有头、有脚、有身体才能到达..
如何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真有智慧了,无论做什么都能消业积福。我们都一定要知道: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恩赐;我的一切都应该成为上师三宝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当我们能这样时时忆念上师三宝的恩德和功德时,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所享受的任何物品都成为加持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