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无自性平静的水面,是平的,这不等于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谷,成容器之状,亦可成气与冰。这个世界,是单一的吗?不。有时间,有空间。时空又有纵向、横向,是立体、多维。构成元素,复杂而多元。轮回,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那么,谁在轮回?如何轮回?我想说明的是:轮回..
轮回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处待,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达致的境界。安忍必须与慈悲心并行才能成功。我们佛法中所说的“忍”,并非指畏惧停缩不前的弱者心态。菩萨的安忍与凡夫见到恶人时的懦弱是两码子事,不可混淆不清。在遇到蛮不讲..
给祖先和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们吗
问:给祖先和过世的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吗?智慧法师答:关于烧纸的由来,包括我们能不能给亡人烧纸,我们首先从民间的一个故事来阐述一下它其中的正能量。在东汉的时候,蔡伦改良造纸术以后,生意兴隆,他赚了不少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羡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净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也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咒语出自小无量寿经,小无量寿经,也可以这样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就是能够诵往生咒者,后面这样说的,「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如..
准提咒的不可思议功德
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较广,有很多人专门修这个准提法。准提神咒也有很多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在这里列举一下。这个是这样说的:「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八十万遍,无量劫来所造五无间等,一切诸罪皆悉消灭。」准提神咒不管是谁,出家众也好,他..
关于死后葬法及其意义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悟,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不大可哀哉。如来愍之,于其生时,令修净行,期其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复本具之佛性。于其死后,焚化尸体..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生则全体迷背,虽有若无。佛则彻悟彻证,亲得受用。又复兴大慈悲,以己所悟所证者,指示一切众生,以期悉皆彻悟彻证而后已。但以众生迷背已久,虽闻种种对治法门,由惑业深厚,福慧浅薄故,颇难即生得其成效。既即生难得成效..
传喜法师:为何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三位修行人现在的人,深怕别人不爱你,殊不知“忆念爱染意乐触”都是障碍。过去有三位修行人在深山中修行,某晚,三人围炉夜话,一人说:“这一世我们在深山中修行,没有人知道我们,下世我要做大才子,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名声。”第二个说:“你做才子,那我要做佳人,让全天下..
不能戒除淫心,则难出离生死
现在的人,深怕别人不爱你,殊不知“忆念爱染意乐触”都是障碍。过去有三位修行人在深山中修行,某晚,三人围炉夜话,一人说:“这一世我们在深山中修行,没有人知道我们,下世我要做大才子,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名声。”第二个说:“你做才子,那我要做佳人,让全天下都知道我风..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既已认贼为子,遂致背觉合尘。从此根尘互粘,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能解脱。大觉世尊,愍兹剧苦。施大法药,令修四念处观。一观身不..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可是目犍连尊者是有大神通的,而且好多经文和咒语都可以保人平安,难道他没有念吗?声闻弟子虽然证得阿罗汉果,但是多生多劫的业力在今生成熟,这个异熟果现前,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不可避免,但目犍连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
莫误解!看破红尘并非意味着落发为僧
心为六尘所动便难以得到解脱通常都说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业失败、婚姻离散、家庭破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在穷途末路、心灰意冷之余,就到佛门中找一条苟安偷生之路,这景象是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悲惨的!佛门中的确有这种人,但这绝对不是进..
皈依三宝十分必要 有如婴儿对父母的皈依
皈依三宝十分必要有如婴儿要皈依父母能皈依之众生的心态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皈依呢?皈依是因为我们感知到自己的无助、怯弱、恐惧不安,所以要找到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力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他都有怯弱的一面的。如果没有宗教上的皈依,他潜意识里会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另外一条皈..
广钦老和尚:境界折磨是修行的最佳环境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一念不生,就是你这个妄想不要生。不起心,不动念,心跟境,禅宗讲的:二六时中,不倚一物。四大本空,五蕴本来就无我。万法本来就是空寂。什么是佛?佛就是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就是自性佛就显现了。什么是佛?没有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相都不可得,就是..
大安法师: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大目犍连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可是目犍连尊者是有大神通的,而且好多经文和咒语都可以保人平安,难道他没有念吗?声闻弟子虽然证得阿罗汉果,但是多生多劫的业力在今生成熟,这个异熟果现前,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不可避免,但目犍连尊者已经证得..
有些人把烦恼当宝贝 还舍不得扔掉
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知道处理烦恼的方式。那就是,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用“断烦恼”或者“转烦恼”这两个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事情都说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这里就借用“处理”这..
学诚法师:怕鬼 是因为总是去想象
怕的不是鬼是自己的想象、妄想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难、艰辛,但人不是为了受苦来到世上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生命更好。改变生命的核心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在痛苦中用心寻找值得感恩的一切,将心比心怜悯他人的痛苦,发愿未来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受苦之人。生命改变之因,就在心念的改..
修行的三种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他们也有目标,这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作为学佛者,我们是否明确究竟为什么要学佛?是增加一些佛法知识吗?是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吗?还是学习提升生命的方法?如果对目标模糊不清,我们就不知会走向何方,也不..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信愿,纵然把名号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难往生。深信之后,便要发愿。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
关于宋儒辟驳因果轮回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致儒教门庭冷落,遂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乃曲为辟驳,谓佛以因果轮回为骗愚夫愚妇奉教之据。且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地狱苦具,将何所施。若如彼说,则人之生也,无所从来,人之死也,无所从去。尧桀同归于..
世乱已极,将何以治
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之因由,则知治之法则矣。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由儒者忌言因果,致世道人心,日渐浇漓,驯至于今,竟敢以废经废伦等为提倡。使真知因果,不但此种话不敢出之于口,亦不肯入之于耳,以..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均不得究竟之道,况人老人幼乎哉。所谓老老,在于以道自淑,养亲之志,谕亲于道。否则纵能奉养唯谨,不能..
承认自己愚痴就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多少年我都在想:为什么呢?为什么圣人把人不当人呢?这才是圣人。圣人才会告诉我们:“人不是人”。只有那些有阴谋的人,想利用你的人,他才会讲:你人很重要啊!你要有什么,要怎么样…一个真..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场。把佛法真正地实践于生活,利益于一切可接受我们帮助的众生,实际就是修行的运用。那么,修行人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在家修行,不是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吗?..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体同,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矿,不得受用。如来愍彼一切众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驰求,由是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妈,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空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我助念吧,我再往生。现在我还很年轻,要好好享受生活,要干一番事业。”针对这些人的回答,应怎样解答?大安法师答:如果仅仅把宝押在助念上,而对现世的人生是这..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
我也念佛 可烦恼越念越多 该如何对治?
有一信众问我,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如何对治?其实,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烦恼习气,这是正常现象。所述“越念佛烦恼妄念越多”很正常,不念佛时烦恼妄念也很多,只是未能察觉而已。通过念佛才知道有这么多的烦恼妄念,这是用功初步得力的表现。如何对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