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厌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又会直奔而去,开始下一轮的追逐。我们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相应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脱。所以,出离心的检测标准,就是对轮回盛事不再..
轮回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容,但对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也很重要。以此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发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念死无常,是认识到人身的脆弱。关于念死的修行,必须具备三点认识:一、死亡是必定的;二、死期是不定的;三、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
别说没时间 这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各位同修、各位同学:一、顺、逆均修心;不去缘境修心导致内心无力;应调整自心与佛菩萨相应。大家学习佛法,根据道次第修行,道次第主要的就是两条了:一条,亲近善知识;一条,修心。整部的《广论》都是围绕这个进行展开。那么,如何修心呢?一个,暇满,然后呢?修心、修行。修..
用智慧解开生命的死循环
走出无明的轮回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一个农夫在耕地,犁地的那头牛是他的父亲。前几年农夫的父亲死了以后,由于不放心儿子,所以转生为牛来帮儿子。但父亲已经忘记自己是牛,只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儿子也不知道牛是他的父亲,这就是隔阴..
开悟后才知道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有这个声音。无声念佛,就是坐着的时候还是专一其心,默默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叫默念。念佛这个法门,在佛教里..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妻绝无信心。适值五十生辰,买许多生命,欲杀而宴客。赵谓:“汝欲祝寿,令此诸物皆死,于心安乎?”妻云:“汝之话均没用的。依佛教,男女也不同宿。这些畜生也不杀,再过几十年,满世间通是畜生了。”赵无法..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大家都在乎自己的命运,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大家才会向善、向上,直至最终成佛。自己虽然回答过多次,但是,只要有人问,自己还是乐意一次又一次地回答的。命运的确存在,也是可以预知..
每个人临死前 都有三种鬼来夺你的魂魄
死前有三种鬼来抢你的魂魄法宣法师讲于香港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阿弥陀佛。今天晚上这段开示的题目,是《超度之真实义》。我们主办这个“弥陀助念法会”最大的目的,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先人,乃至一切亡灵超生解脱的这个问题,连续在这七天里,早上是念佛,开示,..
向死而生!法师告诉您 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死亡才能超脱生死人们喜欢生,不喜欢死,谈到死就认为很不吉利。为什么不吉利?因为感到恐惧,感到痛苦。但是我们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佛陀出世说法,就是教我们怎么了脱生死的,佛弟子不要逃避死亡,要去了解它,要知道我们为什么生、为什么死,活着的时候要怎么做,面临死亡..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无上至宝
事实上,很多人根本不知自家有如此宝藏尚待开发。即使听说,也往往当作神话一笑了之,既不能直下承担,亦无心挖掘开显。因为我们现有的心行是如此狭隘,甚至容不下这种可能性。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许会有很多答案。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和我们在世间所能得到的一切相比,人身才是..
如何看待高考祈福现象
第一、凡存在的即合理的。从古至今,许愿祈福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常用的宗教方式之一,是人们心中善愿、心愿的一种表达,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诉求。凡许下的善愿,只要许愿者积极努力把握好时机,许愿是会兑现的。在佛陀的教法中,对于民众自发的许愿行为,被四悉檀称为“吉..
佛来自外星吗?所传达的文化是地外文明吗?
佛来自外星吗我们求受三皈依,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求受三皈依。要了解此目的所在,就得要了解佛教的终极关怀,释迦牟尼佛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世间的。佛教在地球的出现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作为一个以出世间法为本怀的宗教,没有相当的文化土壤,是很难扎根并广传开来的。我们..
《心经》是如何对人的心灵产生效用的?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述怀》,词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起笔写景,把月下之夜描写得极其清新,在这样寂..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答: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当时的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一个人去世之后会去往何方,这要由我们在因地所造的种种业..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Q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A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当时的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一个人去世之后会去往何方,这要由我们在因地所造的种种业因来决..
盘点所剩的资产,看看何去何从
学佛,必须意识到人身的可贵。就像我们有一笔资金,应该怎么投资呢?如果是聪明的经营者,一定会用在收益最大的地方,而不是不加评估地随意支配,东投一点,西用一点,最终一无所获。人身,就是我们今生拥有的唯一资金,而且数额有限——我们是否做了正确投资呢?算起来,一生真正..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慧广法师答:恕我直言,若您是修行人,您眼中的事业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若是世间的,那蒸蒸日上,就和生死轮回划等号的!当你到了某种境界后,就会发现,你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自己,或者自己的当下,其他东西是你..
每天给自己一个期许
修行就要忍耐,不苦没有办法修行,人间的真相就是苦,我们过去一直回避真相,但现在我们要以苦来提醒自己,咬紧牙根,吃苦了苦。我们受了苦,就把这个苦了掉了;同时,苦会让我们念念不忘轮回,不忘三宝,这样苦就变成修行的助缘,能够让我们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再回到错误的模式..
静波法师:生病时服用大悲咒水能帮助痊愈吗?
生病的时候可不可以服用大悲咒水?问:生病的时候可不可以化大悲咒水服用?静波法师:这个要看因缘,你要有信心,当然可以。你有信心,你愿意用这种方法,念诵大悲水,然后服用,那肯定是有意义的。这是一种方便,他能使你对佛法深信不疑。但是你最终还要明白,你就是活一千岁,你..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
现代人是否真的就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编者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是否感到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事实往往相反,为何当下社会频繁出现浮躁和混乱,什么才是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在题为“生命的觉醒和自由”主题讲座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精..
【法眼看世间】如何看待高考前祈福?
如何看待高考前祈福?第一、凡存在的即合理的。从古至今,许愿祈福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常用的宗教方式之一,是人们心中善愿、心愿的一种表达,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诉求。凡许下的善愿,只要许愿者积极努力把握好时机,许愿是会兑现的。在佛陀的教法中,对于民众自发的许愿行..
师父 你为什么要出家?
为什么要出家?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场。把佛法真正地实践于生活,利益于一切可接受我们帮助的众生,实际就是修行的运用。那么,修行人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在家修行,不是能更好地利益众生..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道。但净土法门是不许可发在世间轮回度众生之愿的。为什么?就怕再堕三恶道。菩萨一定要证得无生法忍,才不会有堕三恶道的危险。那得无生法忍,至少是破无明的水平,如果是见思惑都没有..
这是没有大师的时代?别忘了你也可以成佛
禅门子弟,虽然本应当不受社会潮流的裹挟,不受污风浊气的影响。可是当潮流的力量变得大了以后,很多人还是难以把定脚跟。比如说,我们时常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伪命题,就谈“我们这个时代不出大师了”“我们的时代缺乏大师”“我们这时代需要大师”“如果出一个大师,所有的问题就..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近则人俱得见,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今设一喻,以期易知。作善作恶,如种谷然。其人虽善,以前生所作不能无过,故今日所受不能无逆。今生..
心地与命运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他。”说明“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