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些人修佛法反而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就像《宝性论》中所说 ,从空中降下的八功德水,到了盐碱不同的地面,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同样,佛陀从慈悲的云中,普降下八圣道的雨,融入不同众生的相续,也就成了三乘等不同的解味。因此,同一个法被不同众..
索达吉堪布
如何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否是大乘种姓?
问:如何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否是大乘种姓?索达吉堪布:什么样的人有大乘种性呢?有两种情况:按照《入中论》的观点,当你听到般若空性的法音,欢喜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这是大乘种性苏醒的一种标志;还有,根据《大乘庄严经论》中所说 ,当你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发自内心地流下悲悯之..
对于像自己这样恶劣的众生,如何从内心建立能往生净土的信心?
问:对于像自己这样恶劣的众生,如何从内心建立能往生净土的信心?索达吉堪布:如何成立往生极乐世界之理呢?首先,这是佛陀和前辈大德以无欺的金刚语宣说的,其次,从正理上这也是经得起观察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教量和比量产生这样的定解——只要自己好好学修净土法,精进忏悔罪..
面临选择时,常常左右为难,甚至犹豫不决把事情弄砸。如何能洒脱面对?
问:面临人生的一些选择时,常常左右为难,甚至犹豫不决把事情弄砸。如何能洒脱面对?索达吉堪布:无著菩萨曾说,无论发生什么,都应该让自己快乐——没病是快乐,用健康的身体多做善事;有病也是快乐,以此消除往昔的业障。有钱是快乐,用它来上供下施,积累善德;没钱也是快乐,可..
索达吉堪布:爱的真名叫“无常”
索达吉堪布:爱的真名叫“无常”首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佛陀也说:“三界之中,独来独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独来独往,随业风..
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
问: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索达吉堪布: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快乐,这种快乐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有时候我们会感受痛苦,这种痛苦也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也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那么具体..
总是很难看开眼前事,在人生方向上进行重大抉择时该如何避免“一叶障目”?
问:总是很难看开眼前事,在人生方向上进行重大抉择时该如何避免“一叶障目”?索达吉堪布:虽然这辈子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我觉得学习佛法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对今生有意义,乃至对生生世世都有意义,不仅对自己有意义,乃至对无量众生都有意义。《佛名经》中说:“死苦一..
听说只是见到某某大德一面就能避免堕入恶趣或是种下解脱的善根。原因何在?
问:听说只是见到某某大德一面就能避免堕入恶趣或是种下解脱的善根。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无著菩萨在《善说海》的结文中说:“无论于我贪或嗔,赞毁以及作利害,愿凡见闻念我者,悉皆速得胜菩提。”意思就是说,无论对我摧毁也好,作害也好,或者生起嗔心、贪心,凡是以我为对境..
舍弃包括身体在内的一切求无上道的行为有点愚不可及,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是这样吗?
问:甚至有些佛教徒也认为,舍弃包括身体在内的一切求无上道的行为有点愚不可及,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我们舍弃一切的善根财产身体,这是非常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活着的时候,若能把是我所执著的东西,如财产身体统统舍弃,心里就很舒服了,以后纵然遇到..
有些人最初对佛法有非常大的信心,后来却荡然无存了。该如何保持信心?
问:有些人最初对佛法有非常大的信心,后来却荡然无存了。该如何保持信心?索达吉堪布:任何一位菩萨,纵然刚开始的时候对无上菩提有着强烈的信心,但此信心并未被智慧波罗蜜多摄持,那很快就会从大乘殊胜道中退失,而堕入劣道或邪道当中。有些道友就是这样,虽然刚开始非常有信心..
基于种种原因,始终觉得自己深入学佛的条件和时机还不太成熟,该怎么办?
问:基于种种原因,始终觉得自己深入学佛的条件和时机还不太成熟,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我觉得现代人就是缺少信心,其他样样都不缺。实在说,对修行人来讲,各方面的条件、因缘特别具足,对道心并没有真实的利益。现在很多大城市里的人都以忙碌等借口耽误修学佛法,实际上我们现..
索达吉堪布: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幸福感是暂时的;第二、幸福感是递减的;第三、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幸福感会越大;第四、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第五、幸福是需要感觉的;第六、幸福感的获得,需要有愉悦的心情。幸福是什么呢?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了答案。“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
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曾经苦苦支撑,现在却又想逃避。未来的出路何在?
问: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曾经苦苦支撑,现在却又想逃避。未来的出路何在?索达吉堪布:佛教说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具足时,不管怎样都会发生;因缘不具足时,无论如何也挽留不住。懂得这一点,很多痛苦就不会有。理想和现状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一颗随缘心,这个距离中..
在这个金钱社会,有钱当然不一定幸福,但没钱也肯定幸福不了。是吗?
问:在这个金钱社会,有钱当然不一定幸福,但没钱也肯定幸福不了。是吗?索达吉堪布:对我们而言,一分钱都没有,生存下去确实困难;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不会带来幸福的增上。可惜的是,好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只是一心想赚更多的钱,结果,迷失了人生方向。佛教认..
《佛子行三十七颂》:回向一定要正确!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部论典分为初义、论义、末义三个要点,其中的论义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有菩提心的修法和菩提心的学处,菩提心的学处第一讲了六波罗蜜多,第二讲了学习四法,第三是断除贪欲的烦恼,第四自觉地利益他人利益众生都讲完..
学佛后,应具有怎样的心态才比较如法?
问:学佛后,应具有怎样的心态才比较如法?索达吉堪布:学佛的根本就是产生善心,每个人都应该经常产生善心,要对三宝产生恭敬心,对六道轮回产生厌离心,对因果产生畏惧心,对诸佛菩萨的事迹产生羡慕心,对众生的痛苦产生悲悯心。所以,学佛不在于形象,而在于内心。——《无量寿..
《佛子行三十七颂》:六波罗蜜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先讲一讲我们讲课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的这个汉文译本。《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的无著菩萨所造的论典,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译本也有好几种。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版本是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在五台山共同翻译的,..
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自己智慧不断提升,不再退回愚痴的状态?
问: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自己智慧不断提升,不再退回愚痴的状态?索达吉堪布:《华严经》中说:“若能须臾念如来,乃至一念功德力,永得远离众恶趣,智慧日光灭痴暗。”意思是,如果在极短的时间里忆念佛陀,以一念的功德力就可以生生世世远离三恶趣,最终能以智慧的日光灭..
祈祷过去和未来的佛能否得到加持和感应呢?
问:祈祷过去和未来的佛能否得到加持和感应呢?索达吉堪布:我们都知道,贤劫千佛的任何一尊佛,无论是过去的毗婆尸佛、迦叶佛,还是未来的诸佛,只要祈祷他的名号,当下即会得到加持,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传记。所以,佛陀的加持永远都不会离开。可是我们自己,有时候因恭敬心、清..
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问: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索达吉堪布: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罗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
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如何修皈依?
问: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如何修皈依?索达吉堪布: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不离正知正念而观想皈依境的尊众。不管到哪里去,在行走的时候,可将皈依境观在自己右肩的虚空中,作为转绕的对境。安坐的时候,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以前很多上师就是如此,无论坐在哪里,..
一旦成为邪见者,就丧失了解脱的机会
问:一旦成为邪见者,就丧失了解脱的机会。那如何让自己生生世世都不要成为这种人?索达吉堪布:堪布根霍在讲义里说:“如果祈请高僧大德转法轮,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得遇正法光明,不会堕入邪见的黑暗之中。”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哪个地方,看到有些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不转法轮时,一定要..
有时候遇到噩梦或其他众生害自己,这种情况下什么方法最有效?
问:有时候遇到噩梦或其他众生害自己,这种情况下什么方法最有效?索达吉堪布:“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堪布根霍在著疏中说:“假如遇到病魔或是一些违缘,念诵此偈来调伏自相续,加持力是相当大的。”华智仁波切等传承上师们也是如此,在平时的修行..
有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突然就无法面对挫折。为何会如此?该如何避免?
问:有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突然就无法面对挫折,一蹶不振。有的甚至选择自杀。为何会如此?该如何避免?索达吉堪布: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比较脆弱,不懂福祸相依的无常之理。其实,福与祸是不定的。当你特别痛苦时,好像一切已没有希望,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许又柳暗花明;当你特别风..
佛教观点认为金钱有价值吗?如果有的话,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价值?
问:佛教观点认为金钱有价值吗?如果有的话,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价值?索达吉堪布:人人都认为有钱是好事。实际上,钱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没钱的时候,和家人的感情特别融洽;有了钱后,关系反而大不如前,各种烦恼此起彼伏。钱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有时候会比想象的多..
佛教徒精进闻思修行时,大多远离亲友,待在僻静之处。这样的目的何在?
问:佛教徒精进闻思修行时,大多远离亲友,待在僻静之处。这样的目的何在?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的:“居于静处的目的就是要与俗世断绝关系,断除对亲友的贪执,断除了这些,就不再有任何贪恋感情等纷纷妄念与散乱的外缘,此后经常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真正的珍宝菩提心..
面对层出不穷的违缘,有没有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
问:面对层出不穷的违缘,有没有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索达吉堪布:真正有一些修证或修行比较好的人,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皆会观为上师的幻变;心里产生的贪心、嗔心等烦恼,也会看作是上师智慧妙力的游舞;一切病痛也会当作是上师赐予的加持……若能如此观想,一切违缘都将消..
不同的高僧大德对同一部佛经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该怎么理解?
问:不同的高僧大德对同一部佛经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该怎么理解?索达吉堪布:如《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意思是说,如果你在知见上再立知见,那就是无明愚痴的根本,并不是最究竟的见解;如果通达一无所见、一切都远离戏论,那就是最究竟的见解,..
凡夫人有可能修持三轮体空的布施吗?
问:凡夫人有可能修持三轮体空的布施吗?索达吉堪布:凡夫人对物质有深重的实执,但在修布施度时,应以理智观察抉择:所谓的色法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假立显现法,安住诸法本来大空性中,无任何色相存在。因此,行持布施度时,对于眼看到的色法不起执著;对耳朵所听到的声响也不应执为实..
对于开始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而言,今后的人生应如何定位?
问:对于开始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而言,今后的人生应如何定位?索达吉堪布: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今生和来世比较起来,我要对来世重视。当时有些道友对这句金刚语并不是很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大家才逐渐领略了它的深义。因为,对于一个真正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