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勿把可敬的对手当做敌人》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是商场上,合理的同行竞争,往往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利益。但是,如果因为对立而产生仇恨,那就不是一个好的状况了。选举期..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许多人学禅,目的为了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佛在那里呢?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佛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中,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既然知道佛..

圣严法师《我与环境不一不二》

我们所到的任何环境,都应看作就是我们自己。坐飞机时,飞机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坐车子时,车子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自己是主角,其它都是附属。这种体验和感受,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否则我们就是失落了自我。另一种体验,就是各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感受不一样..

圣严法师《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成长》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事实上,在未肯定自我之前,是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所以,我们必须先从‘自我肯定’练习起。自我肯定就是‘肯定自己的所做所为’,不管是对于过去或现在的所做..

圣严法师《越看越是个美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许多金钱来整容、塑身,或是购买高级化妆品,所以在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整型美容广告。这些现象反映出现代人因为心灵空虚,所以致力于追求外表的美丽,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说:..

圣严法师《悟的定义》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讲的‘悟’与此有所不同。就一般人所谓的悟而言,约可分作五类:(一)艺术的悟艺术的悟实际上又可称为灵感。不论是文学家、音乐家或画家,他们的创作多半不是依赖平常的知识或学问,也不完全依赖技..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佛的十种尊称之一,是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往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什么代志(事情)’,已有很多人奉为金玉良言,这句话和《金刚经》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如来如去?譬..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折就是很大的打击。其实,如果没有逆境现前,一般人不容易成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挫折也是一种经验、一种过程,逆境更是一种考验、一种锻炼。如果能够面临逆境而心不乱,没有怨、没有恨,而是以冷静的智慧来处理,..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究竟如何才能进步?」我说:「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也觉得没有进步。但我不问有没有进步,永远把自己当『初发心』者,天天是新出发,念念是新。时时保持新鲜感,常常觉得没修行,才会努力不懈,日新又新。」对方听后反问:「..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再有人问,学佛的人不应贪心,相反的应该布施。可是做生意赚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这岂不是跟佛理相违?又有人问,佛教..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皈依?这种观念,乍听..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用斗争、强权、愤怒,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点怕你,根本不能解决事情,所以瞋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看到,心量大的人成功率比较高,一位伟大的人不会随便动瞋。时时动瞋的人,不但人人怕他,也永远不可能..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在」。一般而言,在通常的状态下,我们的身心是不自在的。首先,我们的身分是不自在的,像诸位在医院里是医师,在家庭里是家长、配偶、父母的子女,在社会上也扮演了很多角色。我们扮演的每个角色是不是都称心如意?实际上我们..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堂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于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于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不安全,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生命的危机?也不知道何时又会遇到突发的状况?恐惧有大有小,记得有一次我去哈佛大学演讲,那位替我做英语翻译的人,见到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专注在听讲,竟然在台上吓得发抖,这是因为没有信心及安全感..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所谓定时..

圣严法师:震醒了人性的光辉

在大震灾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救灾事迹,如许多人以及远从各国而来的救援队,还有军中的官员们,冒著生命的危险,深入灾区,抢救与他素不相识的人;更有些人自身遭逢了灾难,却放下自己的悲痛,协助别人救灾。当我们正感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偏差、黑暗时,却看到这次的地震,震..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菩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却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在我前往灾区探视的时候,许多受灾受难的灾民们都在问:我没有做坏事,我的亲人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们受到这么大的..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化,现在阿里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蒙古症,有的一出生就少了一条腿,或是聋哑、眼盲、畸形。有些身体障碍则是后天造成的,例如因为小儿麻痹症,或是意外事件、战争、灾难等,而造成的颜面或肢体伤残。因为后天因..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都会觉得很甜蜜、很美好,但最后一定苦不堪言。《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意思是说,受财色所诱惑的人,就像用舌头在刀口上舔蜜一样,虽然尝到一时的甜头,结..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使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注意力..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激、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听音乐以满足耳朵的享受,或是大吃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等,都是透过身体的官能所产生的快乐,是在刺激感官以后,心中出现的陶陶然、非常享受的感觉。但是这种快乐只不过..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这样不停为众生忙碌是很辛苦的。可见,苦与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其实,苦与乐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心中主观的感受,并不在于身体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而,欲乐也有层次之分,例如,人间的欲乐和天上的欲乐不一样;动物的欲乐也和人类的欲乐不一样。即使同样是人,也会因为生长背景、文化修养、知识深浅,以及心胸的宽窄,而有不同层次的欲乐,并不能一概而论。以天上的欲乐为例..

圣严法师: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测,认为自己的层次很低,根本达不到菩萨的标准。因此,他们遇到我时总是说:「师父,因为您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了,所以才能行菩萨道!」其实我也是普通..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和从前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环境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独立的,因为没有任何着力点,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困扰他。因此,能得..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欢和尘世接触,导致厌世的结果。他们很可能长期隐居在深山里一直打坐,然后就在山里坐化、死亡。然而,在定中死亡并不代表已经得到解脱。虽然他有禅定的功能和力量,可以暂时拋下..

圣严法师:尊重同事如同菩萨

同事之间要彼此相互尊重,常常心怀谅解,上级对下属也要心存尊重,而不是同情。这可分为两个重点:一是尊重对方的想法、意见、人格。如果在工作上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意见、想法,会让对方没有成就感。所以不要坚持一定要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只要不损害到我们的团体,能把事情完成即..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是诛鉏尽草莽,四至界畔,了无一毫许污染。灵而明廓而莹,照彻体前,直得光滑净洁,著不得一尘。「衲僧家」的古老传统可以追溯到印度,当时出家人会从火葬场、垃圾堆等地收集碎布片,把它们缝起来,染色,做成袍子。之所以这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