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如果我们每天“心随境转”的话,生活一定纷纭扰攘,不得安宁。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而..

年轻就沉迷成就,不是好事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财富。人们过分地看重财富后,往往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了。我们就存在许多误区,第一个误区,财富越多越好;第二个误区,越年轻发达越好。第一,我提出一个观念,钱财要留给子孙去赚。很多人很会赚钱,但钱来的有些走偏门。就像做企业,你是在培福报,还是在损福报..

现代人如何参禅悟道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

对善恶两种人 佛菩萨有不同的度化方法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念佛感应神奇 开悟不可思议

念佛感应神奇,开悟不可思议。编者按: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明代高僧,安徽全椒人氏,俗家姓蔡。十九出家,受具足戒。万历元年游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以憨山为号。先后住持青州海印寺、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倡导念佛与看话头双修。天启三年示寂,世..

参禅却不开悟 因为缺少专一心和长远心

核心提示:绍云长老,1938年生,19岁时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止一代大德虚云老和尚出家,是老和尚的关门弟子。1956年在广东南华寺受戒,后回云居山,跟随海灯法师学习楞严、法华等经,承沩仰宗法脉。曾任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其著有《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云居仪规》、《绍云..

既然说佛性平等 那你为什么还没成佛?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修行,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修行,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具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需要修理、修补、修饰、修正。乃至锅碗坏了,也要修锅补碗;鞋袜坏了,也要修鞋补袜;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修..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果你参禅参到极点的工夫,开悟了,如果是证悟,那么你就悟与佛齐,得佛心印,也就是彻底了脱生死了。既然这个法,这么好,又这么直截..

为人处世要有为大众服务的思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咒语的力量十分强大 千万要小心

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咒语的出现,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由神灵所传授,而为民间所采用,不论东西方,都有咒语的流传、使用和信仰。在中国民间,符咒并用..

遇到大事 先拜拜佛静坐一下

有一个禅师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走楼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一个东西,他说:糟糕了!踩到青蛙了。就很惭愧、也很后悔,一直念佛给它回向;念完以后,他离开的时候,非常的恼恨,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总觉得那只青蛙的冤魂一直在吵他,一晚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的时候..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不是盘腿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字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只拿古人的话和大众互相警策而已。我这几天不讲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有病,大家都知道我体力不支,众人会下讲话,不提起气来,怕大家听不见,提起气来,又很辛苦,所以不能来讲;第二是说得一..

中国历史上佛缘最深的五位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胄贵族阶层流行,并伴随特权阶层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帝王将相很多,这里列举的是与佛门最有渊源的五个。1.萧衍(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出生于齐皇室家族,自幼博读经书..

禅悟是一种天地独尊的绝对孤独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所以必须引发般若智,以般若慧观察万物,了悟一切万法无非如如空寂。可是,悟道大事毕..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坑落堑。彼得人领,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说,不得稍生违抗。彼若违抗,不但不能到家,或恐丧失身命。佛所说之净土法门,即三界内一切众生之导师也。众生依佛言教而修行之,决定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有家乡,..

修行时如何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有三点必须要提:无常第一点是人生的“无常”的特质。无常的实质是变动不居。“变”是人出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根本特质,我们摆脱不了,它使我们很痛苦。如果一个人在从出生到老去的整个的过..

灵性的包容 让你更加强大

要提倡“身、心、灵健康”,必须以一种随时随处没有妄想的心态来感受这种环境。妄想一旦停下来,你就会感觉到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晰。现在的人都很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健康有很多种,过去我们提到的是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思想也要..

晒蜡的傻和尚如何成长为一代高僧?

核心提示:倓虚法师,1875出生,1917年于河北省高明寺出家,后于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拜天台宗第四十三代传人谛闲法师为师,1925年承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先后创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兴善寺等,于北京弥勒院开办..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我把这段《要解》念一下,非常重要。“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称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

2016第一天 送你120岁传奇老和尚的珍贵赠言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三、饮食不调。第四、动静失调。四大是地、水、火、风,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第一、心态不正:是提因有所求或有所惧而来打坐。譬如说,年纪大,肾功能差了,房事变得无能,听说打坐可以强肾强精,..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如果我们一切的修行,无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

怎样排除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排除这种难忍的心痛呢?我们是否想到过孤独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用呢?我们是否知道孤独其实能给我们无穷奋斗的生命力量呢?你是在孤独中挣扎呢?还是在孤独中沉默?抑或在孤独中再生?这里,我们对于孤独的解决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着重..

净慧长老禅七开示:何谓不二法门

本来禅堂里没有那么多闲话,我却一天说两次。说来说去,都是说过的话。或者是历代祖师说过的话,或者是自己说过的话。闲言碎语,说多了打闲岔。古代的祖师讲开示都只是三言两语,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比如前两天讲到的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公,梁武帝请他到宫中讲《金刚经》,宝志公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