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于妄念,调修法身“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
参禅
南怀瑾:禅宗是佛学的心法,是注重修行求证的
禅宗乃是佛学的心法,而佛学的主旨,注重在修行求证,并不是纯粹空谈理论的思想问题。无论原始大小乘的佛学,以及中国佛教各宗的创建,都是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极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
南怀瑾:人临终时可以测验死者未来轮回的去处
佛学吩咐你,人临死的时候可以测验死者未来轮回到何处。这个人如果作人很好,道德很好,果报很好,来生还作人的话,全身其它部位都冷却了,胸口的温暖最后冷却的,就是“人中再来”;当然还在轮回里头。这种人死亡,往往有个现象,临死以前,意识是清醒的,家里事情都吩咐好了,讲..
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吗?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修得,不用求成。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真,造业受报方才沉沦六道。苟能醒悟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无可追求,毅然放舍,毫无粘着,则不需修法,当下即可回复本..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彻祖通达三藏十二部教典及其一切世间法,告诉我们必须持着弥陀如来名号才能得到一切美好的现前。他说:“一句弥陀念更亲,千生万劫种来因。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他每次升座讲经说法的..
关于“打坐”的57个问题 全了!
静坐时能发生心理生理的舒畅喜乐三、心理部分1、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相并不是坏事..
元音上人:高峰、主人公在什么处
高峰妙禅师初参断桥伦和尚,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即日夜不懈,不眠不休。后参雪岩钦和尚,钦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师未及答话,即被打出。如是不知经过几多次,师非但毫无怨忿之意,却更虔诚参叩。(这在今人不用说经过多次棒打,即稍为语重一点,即心怀不满,把..
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的奇遇
《金刚经》里佛告诉须菩提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如果你梦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云端上,那你就着魔了;那不是真见佛,你尽管拿石头去丢他,拿金刚经打他,你可以说:是你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跑来干什么?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仔细检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习气里有坏的念头,必须自己能截得断,这是修行的初步,这也就是行愿。还没有生起的坏念头,要防止它生出来,这句话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平常没有坏心眼,那..
南怀瑾:我们都被这八种风吹得晕头转向!
八风不动说到人生的学问修养,在行为哲学上的“不动心”,让我先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笑话,就是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苏东坡喜欢参禅学佛,也经常作嬉笑怒骂的文学作品。他在参禅的工夫上,自认已经做到不动心的境界。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
不把烦恼当真 烦恼就对我们毫无办法
内心不起烦恼的念头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莫名的烦躁。心底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安静,可是怎么都安静不了。内心中的烦恼和安静似乎在打架,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波浪汹涌。那烦恼像是海底中沸腾着的火山一般想要伺机而爆发。很多人都选择用强制的方法使得自己安静下来,不被..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如何才能身心无病?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听说参禅打坐可以健康身体、却病延年 是吗?
参禅为的是制心一处,参究真理问:禅宗的教义是什么?禅是什么意思?答: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
南怀瑾经典阐释:《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
金刚经《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
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对于特异功能我们要有所警惕!现在出现的一些法术有的是变戏法的对于特异功能,我们要有所警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出现这么多的奇异功能?怎么以前没有呢?以前都是禁止的。因为奇异功能一出来,徒弟一多就要搞政治了,就要领兵打仗了。历史上的这类事情很多,都是道法。比如白..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祖演禅师会下做侍者,随演禅师参禅。一日,有读书人来参五祖演,五祖演对来者讲:“若问及自性,法身,你少年时曾读过‘小艳诗’么?诗中有两句与之很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意思是频频呼“小玉!小玉!”小..
南怀瑾:人体三角地带的秘密
我们人身背脊骨的二十四节,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也等于十二个月。所以当“冬至一阳生”时,尾闾发胀,一路上来,二十四对神经等于一个天梯接起来。这个阳气发动在身上,一消一息“应钟律”,意思是对应十二律历的十二个月,或者十二个时辰,像过气节一样,一节有一节的作用。我们..
众僧开悟不简单 断臂折腿样样都来
编者注:此段故事节选自南怀瑾先生的《圆觉经》略讲,其中当佛讲到如何依止善知识时,南怀瑾有感而发,结合经文讲述了以下的故事。善知识如同污泥中的莲花【经文】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
居士禅修天眼通 师父力斥莫愁末
编者注:此段故事摘自南怀瑾所著《灵岩语屑》。故事中的虚老为虚云老和尚,焕师为袁焕仙居士。南怀瑾年轻时在四川偶遇袁焕仙,拜在门下学佛参禅。一日修禅,偶得眼通,能透视墙壁房屋。被袁焕仙大声呵斥制止。虚云长老袁焕仙居士南怀瑾【《灵岩语屑》】虚老曰“比来一般魔子酷嗜神..
黄念祖老菩萨讲解夏莲居大士念佛法
其一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联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第一则共四首,是夏师甲申(一九四四)年在念佛道场中所作。夏师领导佛七,十分严格如法,正式参加者,都是闭关念佛,这四首正是关中所作,启发大众,认真修持。所说皆大修..
验证修行功夫的三标准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
南怀瑾老师讲述:辟谷断食的经验
在道家的经验上来说,如果奇经八脉都畅通了,精神状况便会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就是“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奇经八脉如何才会打通?在《黄帝内经》和道家的丹经里曾作过一个比喻,在十二经脉气机充满的时候,才可能流溢分散到奇经八脉之路线中,就好像一条大河或..
耕云先生:什么才是参禅的正因?
学法,最要紧的是动机,所谓“因正果圆”,如果“因地不真”,便会“果遭迂曲”。有些人参禅,觉得禅很玄、很妙,他要作一个很玄、很妙的人,所以去参禅。像这样的人,因地便不正确。禅虽然很妙,但它是一般的,而非特殊的,并无神秘可言。如果为了追求奇特、神秘而参禅,动机不正..
元音老人:学佛要先正知见,知见不正不堪学佛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16集)
咱们就是要讲阿弥陀佛,他从国王,他学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让我们学历史,出个题目考你,法藏比丘成佛的经过你都答对了,你一百分,不是这个事。而是你要从这里去吸取阿弥陀佛是如何成功的,什么样的道路,我应该怎么样,我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感动,而向佛学习,将来咱们要成功,..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17集)
关於法藏比丘在佛前发了殊胜的大愿,在上次我们谈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供养无量无边众多的圣众,诸圣,这个就称为「外慕诸圣」。你外慕诸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供养恒沙圣是外慕诸圣,是好,是必须的,但是相比较之下,你倒还不如坚勇求正觉。..
南怀瑾老师讲“喉轮”:人的生死玄关受用轮
喉咙这一关,道家的名称“十二重楼”,也叫做金锁关。最后一口气不来就死亡,因为这里锁住了,等于女性耻骨这里。所以道家有两句话告诉你,其实它是修行秘密:“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道家书你们看不懂的,那是功夫经验来的。上鹊桥就是男人的喉结这里;下鹊桥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