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故乡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2、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
受戒
修行得好不好 从梦中就能看得到
觉照每一个当下梦是什么?梦是种子现行结的果。凡是所造的业,最后都会形成一个种子潜伏在我们的记忆或心念中;现行就是由过去的种子产生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大脑记忆回放等。在梦中,烦恼是以人和画面的形式显现出来的:你看到了想看到的人就生起贪的烦恼;看到不想看到的人就生..
为何一修道 魔障就会来找你?
修道有所成就时就会遇到魔障现讲一讲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来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没有修道时,是个穷人,魔等于土匪一样,土匪不会去抢穷人,因为知道他根本没有东西可抢。你一修道,就等于人发财一样,土匪就来抢你的财宝,所以修道就有魔,..
短期出家须慎重
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短期出家的。出家就出家,然后出不成,因缘不成熟,乃至说一日一夜。有人说一日一夜啊,那我就出家一日一夜。他说乃至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无量殊胜,那我就跑到庙里去,计划三天四天还俗,没有这样做法的。你因为因缘不成熟啦,..
智慧法语:佛说悲心与智心是成佛之因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经典原文】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药师经》【经文解释】《药师经》,决非专说世间法的。因药师法门,惟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门。所以经中屡云:“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得圆满”等。若欲成佛,其主..
宣化上人: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针吃完了,鸠摩罗什法师就对他们说:“你们各位都不能吃针吗?现在我告诉你们各位:‘吃得针,结得婚;若吃不得针,就不能结婚。’谁要结婚,那就得先吃一包针!”这八百多个法师一看,喔!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道业,都是不可以的。于是对鸠摩罗什法师也不敢轻看了,也不敢再不佩服了!鸠..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头盖骨烧陷,使他的脑神经烧坏,变得十分笨拙。偶然听老师说求观音菩萨可以变聪明,每天等大家睡熟了,他就悄悄爬起来拜观音,虔诚的拜了两个月,不仅恢复了聪明,甚至变得更敏慧,可以过目不忘。他说:“从十岁的经验,观世音..
界诠法师:短期出家要慎重考虑
剃度出家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短期出家的。出家就出家,然后出不成,因缘不成熟,乃至说一日一夜。有人说一日一夜啊,那我就出家一日一夜。他说乃至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无量殊胜,那我就跑到庙里去,计划三天四天还俗,没有这样做法的。你因为因缘不..
圣空法师:《楞严经》大义
圣空法师简介圣空法师,禅净密三宗兼修,1969年生,吉林省通化人。曾任广东省新兴县三宝寺首座,新兴县佛教协会秘书长,现任广东潮州紫莲山佛母寺主持。1990年在少林寺出家,1992年在白马寺受戒,后到潮州岭东佛学院学习。毕业后到九华山后山狮子洞苦修,之后几十年如一日,诵持楞..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我们大家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走,高速公路一定有行驶的规则,大家都遵守行驶的规则,我们就会有行驶的自由,大..
对人恭敬就是庄严自己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各位,人年纪大就有这个好处,至少他比较有经验,关心东,关心西,所以佛教也希望更多人出来关心社会。各位,你要做什么都可以,你成立一个站叫施食站,你成立一个站叫市场助念对不对,你成立一个站叫分发法宝都可以,你成立一个站..
八关斋戒授受的仪式
乙五近住授受之仪式“近住授受之仪式者,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具有信心,欲于圣者八支具足之近住戒中住者,晨起从于比丘、或婆罗门、或其他具戒等随一智者,现前行之,皆复相应。净身净意,于适合所作处,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启白,应如是说:弟子某名,从于此时依戒受持竟,..
大愿法师: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我们大家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走,高速公路一定有行驶的规则,大家都遵守行驶的规则,我们就会有行驶的自由,大家..
慧淨法師:净土宗的戒律观
首先,恭喜大家受戒回来,成为一个如实的出家人。受戒,是出家人最基本的身份代表,至少要受过沙弥戒或者式叉摩那戒,出家没有受戒,严格来讲不算是出家人。然而我们是专修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的戒律观,我分五点说明。第一,持戒不依戒。持戒是出家人最基本的生活与修行,在佛陀..
弘一大师:惜福就是惜命
一、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
惜福就是惜命
一、惜福1、这输入标题“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
师父 你为什么要出家?
为什么要出家?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场。把佛法真正地实践于生活,利益于一切可接受我们帮助的众生,实际就是修行的运用。那么,修行人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在家修行,不是能更好地利益众生..
修行从哪里开始:管好自己的嘴
一般而言,修行从哪里开始?就是从这个嘴巴开始,从不讲妄语开始,也就是不随便讲话。所谓“惜话如金”“守口如瓶”“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祸从口出”,这些都是在讲口业。个人的修行、要守住功德,从口业下手是最容易的。但是口业无门最难遮,要造罪业也是最容易的。所以真正的..
什么是皈依三宝
问题一:皈依前的诸多疑问和担心怎么办?1、网友:如果发心皈依,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去何处皈依?是不是在皈依的同时必须受五戒?学诚法师:皈依需要的是一颗希望向佛陀学习、希望用佛法来改变人生的心。皈依后有三条基本要求:不再皈依其他宗教或神鬼;不再皈依外道典籍;不再..
守住五戒,命运就改变了
所以我现在问各位,你答能持!代表你守这一条戒了,命运就改变了,就会长寿,不容易生病,不会短寿。好,第一条,各位,这一辈子不杀生的戒律能不能持?你要喊:能持,你才受戒!所以我再问一次,这一条是佛弟子一定要受的,你还可以吃肉没关系的,不要吃活的就好了,不要杀活的。..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佛教这五条戒律去修行,去增进道德,那么,我们自然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模范成员。(..
来果老和尚:你会在嘈杂的环境里修行吗?
核心提示:来果禅师,生于1881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后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18岁时割肝救父。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参话头不懈,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
什么样的人会福报无量?
【编者按】本文为2016年2月20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福慧灯教育集团成长研讨会精彩开示节选。图片来源于活动现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生命的五个漏洞,这个漏洞是漏什么呢?漏功德、漏福报,漏生命的美好,把这些漏洞用忏悔的方法清除,再改过。改过就是把生命中的漏洞补..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命的形态及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帮助其他众生死亡,表面上看..
消除恶业要具足四力
世间苦。这叫怨憎会苦。不过我们现在所受到的苦,都一定是过去我们给别人的苦,先要生起这个想法,所以我们被伤害的时候是在消业,只能这么说,所以要思维空性,没有一个我在受苦,更要生起大悲心愿他们不要造业。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有很强烈的信仰的力量,你要祈求观音菩萨,祈求本..
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也是要有智慧,要知道抉择。(一)由福田门故力大第一个是由福田门故力大。你种的田是什么田,同样是稻谷的种子,你种在那个贫瘠的土壤里面,结的稻谷很少;种在最肥沃的土壤里面,结的稻谷很多。同样的种子,果实相..
来果老和尚:佛陀尚且三番五次受委屈 更何况我们?
核心提示:来果禅师,生于1881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后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18岁时割肝救父。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参话头不懈,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
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缘起:上午,信徒郑某某来请示佛法。广钦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为在中国的情况,要持这一条戒是很难的,所以我只好这样告诉他。他说:‘我要持,我要受十条戒。’我说:‘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弥十戒都受..
凡是我们给出去的都会回来!
《地藏菩萨本愿经》主要是讲一切现象的因果关系,这对我们每个人非常有用。开篇说“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地藏菩萨之所以能够遍百千万亿世界,他不是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他是“承佛如来威神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