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海涛法师:放生做得完美,则能涉及菩萨六度万行!

放生兼修六度放生做得完美,则能涉及菩萨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一、布施有四种:慈心施、无畏施、法施、财施。(1)慈心施:我们不仅希望动物获得安乐,而且实际透过放生,带给牠们安乐。(2)无畏施:透过放生,解除动物即将受伤害和死亡的恐惧,放生仪式还..

仁清法师:了义与不了义

问:师父,经常听说,佛讲法有了义与不了义之说,是何意?答:大恩佛陀讲经说法49年,所说佛法以大乘的观点大概分为三个时段,称为“三转法轮”。初转法轮讲了有别于外道的“诸法实有”,即“苦、集、灭、道”四圣谛等。二转法轮讲了“诸法空无自性”的大般若经等。三转法轮主要以..

传喜法师:依靠愿力改变生命

依靠愿力改变生命这个生命,你要选择什么?你选择光明还是选择黑暗,这是自己决定的。佛讲了那么多道理,不帮我们选择,这就是尊重我们。人都有理智的,你选择光明就是解脱的,否则就是黑暗的堕落的,这很重要。选择了之后要下定决心,为什么大愿地藏菩萨,愿力这么重要。像有位菩..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经形成增长业了,我们在临终之前应该怎么处理,让这个业沉淀下来呢?你必须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事修;第二个,理观。(一)如法忏悔——忏除三涂果报事修,就是如法地忏悔。如法忏悔,如果它只是..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习气,对身心感受而产生的妄想、妄见。如果符合自己的习气,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则认为是快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习气,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则被认为是苦。所以,苦与乐并不是一个..

济群法师:慢慢修来快快到

禅宗的顿渐之分(资料图)在利益众生时,先要观察有情的根机,如果发现他们智慧浅薄,根机驽钝,应该为其讲说浅显的修行法门及相关教授教诫,如人天善法等。如果发现他们是中等根机,应为其演说适合中等根机者的法门及解脱道的教授教诫。如果发现他们智慧广大,根机很利,就应该为其..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一干事情一定碰壁,因为你跟天道相违,“惠迪吉,从逆凶”,《尚书》的这句话太好了,你顺着天道而行,天就给你吉祥,你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啊。所以《太上感应篇》讲,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道,如影..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第七——出家梵行觉。欲界众生对五欲的危害可谓刻骨铭心,整个身心都是欲望的表现形态,每天欲望之火在内心沸腾!不要以为欲望是幸福之源,要..

大安法师: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的条件,是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解第一义。解第一义就等于宗门下的大彻大悟,了解诸法的空性,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在教下称为大开圆解,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观谛一如,这就切入了诸法实相,叫作解第一义谛,这是得上品上生的..

传喜法师:念念无常求出离

念念无常求出离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如幻如化的世界里,都是众生的业力所造,这世界是不是业力变出来的?业力是真实永久不变的吗?不是。今天的合作是真实永久不变的吗?也不是。所以我们的正报和依报,都是在有漏的状态里。了知这些,然后我们认识无常,一个人有了无常心,就知道我的..

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的条件,是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解第一义。解第一义就等于宗门下的大彻大悟,了解诸法的空性,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在教下称为大开圆解,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观谛一如,这就切入了诸法实相,叫作解第一义谛,这是得上品上生的..

明海大和尚:禅心三无

禅心(资料图)“禅心三无”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我们按禅的精神、按祖师的教导、以一颗禅心去生活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当然一个体悟了禅的境界的人,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我们根据祖师的教导和佛法的精神去描述这颗心,有很多角度,有些机锋、棒喝也是在展现这..

【法眼看世间】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 苟且偷安吗?

化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资料图)在这物质文明的发达时代,人们感觉不到幸福,反倒对前途感到越发的迷茫和内心的苍白无力,而清净的修行生活则显得稀有难得。出家人,虽走出了小家,却走进了大家;虽已辞亲,但是爱却并没有割断,只是此时的爱已经升华,已从世俗..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都是从因果来的。有的人,他对因果不明白,就像看到一些人造恶,..

人生的结果 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没有结果!

缘起性空(资料图)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两个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种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够坚固。如果你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建立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是不坚固的。那么怎么样才..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面,同时进行。无常的现象,可分三类的四相,来解释说明:1.生住异灭..

传喜法师信众问答: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信众: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开示: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

阿难启问 点示净土法门特点

有一次,佛在法会上静坐的时候,现出非常殊胜、而且是从来没有现过的瑞相——放出种种的光,光有各种颜色,光色参回。而且光中现出他方佛刹的境界,佛的身心显得非常地愉悦。当时阿难尊者一见这种情境,觉得今天非常稀有奇特,就来向佛请问。这几句问得都是很奥妙,因为阿难尊者虽..

凡夫说一切不执著 听起来高深但是假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都是从因果来的。有的人,他对因果不明白,就像看到一些人造恶,..

戒杀跟施食是佛教的长寿无病法

我想,布施食物,《金光明经》说,经常布施食物,施食者长寿无病。经常不杀生、吃素、放生者长寿无病。所以他讲的就是戒杀跟施食为长寿无病法。所以我想,当然戒杀就包括吃素,进一步还能够放生。施食代表供养三宝、供佛斋僧、帮助穷人、动物、施食鬼道。就像各位中午,我听到我们..

为何什么都做不好?因为8种过失遮住了智慧

莫要一叶障目不见佛(资料图)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哪些因缘要去追求。智慧对我们这样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一些修学。首先我们看,要避免的八种过失。请合掌。愚痴之因,谓近恶友;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

喜祥法师:忍辱可不是一味地安忍 需要的是善巧!

平时忍辱是消业障(资料图)加修行忍辱,不但最终可以证得圆满的佛果,暂时也可以得到此生的美丽与悦意。十人同行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气,则十人全部都会安乐。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非常容易生起忿怒的人,那这个家庭也都会非常安乐。不光是此生安乐悦意,来生也是安乐悦意..

济群法师:换个角度就不对立

换个角度就不对立从声闻乘的观点看,只有断除无明,才能开启智慧;摆脱烦恼,才能成就菩提;超越生死,才能证得涅槃。换言之,世间和出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无明和智慧是对立的,烦恼和菩提是对立的,生死和涅槃也是对立的,必须放弃这个才能成就那个,结束这个才能追求那个。所以,解..

怎么做才能进入“不分别”状态

一信徒问师:阿弥陀佛师父,怎样做功夫才能进入“不分别”的状态呢?师答:做任何事时,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关注当下的行为。这是我们修行人所要用的真正功夫。一定要把所有生命活动都变成调心的方式。当你能把世上一切都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你就进入了真正的修行。这时候你要安住..

你能释放几分心力 就能得到几分感应

你能释放几分心力,就能得到几分感应(资料图)我们一个修学大乘净土宗的人,我们整个生命的离苦得乐乃至于来世的往生净土,主要的是靠两种力量来完成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第二个是外在的佛陀的力量。所谓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心力和佛力的结合产生..

羡慕佛菩萨的境界 就要种成佛的因!

种成佛的因(资料图)我们一般刚开始入门学佛法的人,对佛和菩萨的生命境界很羡慕,那个境界多自由,多自在,功德那么大,可以任运自在。特别很多大乘经典,《法华经》也好,《维摩经》也好,描述他们在宇宙里面飞去飞来的,一念,就像刚才朱校长讲的念头一动,就马上十万八千里过去..

海涛法师:念虚空藏菩萨,就是众生都满愿

南无虚空藏菩萨(三称),念虚空藏菩萨,就是众生都满愿了。都满愿了。他要看到什么,他要报仇也能报到。他就甘愿了,甘愿了,他就超度。鬼为何不甘愿?就是冤。冤亲,冤、痛苦;亲,亲就是执着。我要看孙子,我要看老公。一直看不到,他痛苦。这都要超度他,让他满足。你终于看到你老..

济群法师:具足万法的自性

具足万法的自性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于觉悟本体之上。和教下的修行相比,更为直接,更为简明。如皈依三宝,教下主要是强调住持三宝,侧重外在的引导,而禅宗则强调自性三宝。所谓自性三宝,即与佛法僧对应的觉、正、净。觉,是觉悟本体;正,是通向解脱的道路;净,是觉悟本体所具..

传喜法师:我们迷失在六根和感官的境界当中

我们迷失在六根和感官的境界当中我们学佛的开智慧,挖空脑筋要开智慧,我们生命真实的存在是什么?真实的存在有时候不是你挖空脑筋要去感受的,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眼睛看到的,打扮的多漂亮、鼻子闻到的多香、嘴尝到的你调了多少美味,不一定是这些。如果是那样的话你的生..

业果不会消失 但是可以转变:请记住这六个方法

忏悔罪业(资料图)文:智敏上师业果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转变。承认这个道理,忏悔才有办法。否则业果造了之后,死板板的动不来的,那我们的忏悔法就没有用了。因为它可以转变,修忏悔法、作善事就有用。上海有一个老居士,七十左右的时候检查出癌症。从那以后他尽量放生。现在八十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