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的《法华经》七卷本,是姚秦鸠摩罗什三藏在406年,也就是后秦弘始八年翻译的,全称叫做《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它主要讲的是,所谓三乘都是方便之说,一佛乘才是真实的。它是中国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立教的依据。这部经的核心思想是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一..
空性
活出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心存感恩。其实我们人最缺的是智慧。一个人若有智慧,无论怎样的生命境界都能成为生命的财富。没有智慧、福德,拥有得越多有时反成一种祸害。智慧,生命的财富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有与其相对..
到处结缘施食累积大功德
在《金光明经》有讲到两种长寿无病的方法,第一种是戒杀,第二种就是施食。所以,当然我们希望大家都成佛,但是世间人所求的,就是长寿无病。最好的方法,第一个就是戒杀。除了戒杀,我们还要进一步吃素放生。第二个就是布施食物。这个布施食物的对象,我们叫四宾客。第一个就是供..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他电灯没有开,就很自然地闭着眼睛走入他的盥洗室去,因为他熟悉了,是吧?这个道他熟,所以他随手就能抓到他的牙膏,随手抓到他的牙刷,因为他熟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看你们很不熟悉,..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已经存在,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
可怕:一位高僧把世间的事全抖了出来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然后就开始思量了,我当时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处,结了婚,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个孩子,回家..
讲经说法是不是在家佛弟子的职责?
核心提示:静波法师,生于1963年,哈尔滨极乐寺方丈。1986年在哈尔滨极乐寺依慈法法师剃度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5年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8月1日回哈出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极乐寺佛学院院长。2003年卸任中国佛学院教职,回哈尔滨极乐寺弘法。现任全国..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当然也没有“我所有”的观念了。如果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有一个“我”和“我所有”的观念,那可了不得了,一看七宝为地,那眼睛都发亮了,发红了,赶紧取回来,最好有保险柜更好,他就想:我要拥有!但极乐世界..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同体的。当佛在成佛的那一刻,他现量见证的一切都是佛。所以佛在跟一切众生同体的心性当中,圆成了他的佛果的时候,虽然是在享受涅槃法乐,但他并没有在那里独享他..
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1、发心不正确。学佛、烧香、念经不仅求平安,求人天福报,更重要的是求得心灵的智慧,证悟菩提。2、求法不如法。法无高下,众生平等。而我们都在分别之中来取舍,用俗谛的思维方式来揣摩佛的本意,所以很难进入佛的境界。不懂佛意,在相上尽做功夫,忘..
如何不受名利诱惑
网友:师父,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对名利的欲望?学诚法师:世人只看到名利诱人之处,却忽视了它背后的痛苦和祸患。网友:师父,有时候取得一点小成绩老是有想让别人知道或者看到的想法,有时候承受了一些困难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宽慰或者理解。请问师父,怎么转念和对治?顶礼师父!学..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欲望太高,就很难有幸福有快乐。在凡夫层面,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断欲,但至少要做到少欲,或者叫寡欲,这样我们感受快乐的可能性会提升,在世间也可以逍遥自在一点。为什么有空性的人比较快乐?他就对世间的八法会看淡一点,..
如何看待好恶美丑的分别
网友:如何看待好恶美丑的分别?学诚法师:世间法教人分别,佛法教人放下分别。网友:喜欢美食和漂亮衣物算起了分别心与执着心吗?怎样才算无分别,不执着呢?学诚法师:自己喜欢的就想拥有,不喜欢的就想远离,是强烈的分别,不知不觉之中,已经给自己套上了许多枷锁,不得自在。..
如何破解轻生的念头
曾经有位居士说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还会在学习中有很多杂念与烦恼呢?学习一直还不错,但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希望法师给予指点,应该怎样把佛的理念与学习结合起来,我一定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后回报佛恩,请给予指点。九..
学佛要有十种心
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个次第: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上帝,做全世界最有钱的,还是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所以你..
社会精英们共有的特点是什么?
【编者按】本文为2015年9月22日至10月2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空瓶子【喜悦存在】企业家英国游学期间的精彩授课内容节选。我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对未来有特别的预见,所有成功的人都能预见未来。关于预见,《心经》里叫做照见,即“照见五蕴皆空”。可能很多人..
慧律法师:念佛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定力
问: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慧律法师答:念佛必须实相念佛。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在念佛的当下,了解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相,就是万法唯心,无论是外相,无论是心相,都是能所相,因此,首先必须通达空性的道理,为什么念佛要通达空性的道理呢?通达了空性的道理就没..
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上的一堂课!
【编者按】本文为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空瓶子第三届空瓶子【看见幸福】国际灵性论坛精彩授课内容节选。生命是由各种关系构成的一个大组合,我们幸不幸福就取决于所有关系的组成元素是否和谐。比如,我们跟父母、家人、周围人、当下社会的关系等等。如果老板跟顾客的关系不好,顾客就会..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又有什么可贪的呢?外境既然无实有,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它也同样不存在。尽管我们生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没办法相续;第二个在生死当中承受很多的痛苦,而这个痛苦毫无意义,所以我们第三个就是思维暇满难得。前面是一种对轮回过失的一种怖畏,其实生命的轮回是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心中的颠倒妄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
身体里有个最深的疗愈之声,你听到吗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身体,看看我们的四肢,看看我们的五个指头,还有我们的指甲、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人长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五官长在头上”这个问题像不像小孩子问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五官长在脸上,集中在一起?”你们保证没有研究过。经过我的科学研究,我发..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要到达彼岸一定要假借坐船的方便,虽然这个船本身不是彼岸,但是它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彼岸。所以,在整个修学佛法当中,选择一个契理、契机的方便法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你..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读《楞严经》就知道,整部《楞严经》都在探讨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讲这件事情,讲了十卷。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过去,就不可能开创一个未来。你忘失了过去,就失去了未来,这个是有关..
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蕴为积集义,指相关事物的积聚组合。色蕴:指有情的色身部分,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受蕴:指情感部分,如苦、乐、忧、喜、舍等感受;想蕴:指思维部分,如产生的想法,作出的抉择等;行蕴:指意志和行为,包括感受、思维以外的..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句佛号来帮我们灭除业障?你如果看《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有提到,有人问蕅益大师说,那个念佛为什么要修理观呢,他的提的问题,跟你的问题是一样的。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是真的有人问蕅益大师,第二个是蕅益大师自..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佛教有诸多误解。比如:佛教是否悲观、消极、禁欲?是否不关心现实人生,更重视死亡?学佛者是无情的吗?济群法师特别针对当今社会对佛教存在的误解进行阐述,为修学之人提供正确的人生观。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积极代表对人..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见好相为止。那么如此说来,一个人犯杀业……净界法师答:对方有死亡吗?对方死掉。那就重罪。问:那犯后他每天不停地忏悔,杀人的念头一次又一次在他心中再现,直至一年,那是不是又数数熏习了?净界法师答:我懂你意思了。..
你越抱怨,你越倒霉,要永远保持乐观
五方五土龙神你有在拜,你要记得,门有门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佛教说:懂得感恩!你今天开电灯,那叫做火神,电叫做火神。所以你要节约电力、节约水力,不要浪费水、不要浪费火。因为人活在这个世间是互相依靠的,没有这个土地、没有水、没有火、没有风,我..
不离不弃
每天都笼罩在诸佛菩萨的怀抱、龙天善神的喜悦之中,每个人的心就像朵朵莲花开放在天地间,这样子的一番祥瑞景象,似乎又重见了经典当中的场景,佛法在造福人间。佛法是心灵的感受与觉悟,如果感受得到,可以不假言语,纵使我很会说,像语言艺术家、文学家,大概也说不到佛法的半个..
你只要受这个戒一日一夜,超过全世界的有钱人
我想站在佛教,慈悲才是福报。你虽然没有钱,但是你有一颗慈悲心,是有钱人没办法拥有的。这个富贵学道难,讲的是这个人,以他的富贵为骄傲,他才会学道难。如果一个人虽然很富贵很有钱,但是他没有这个骄傲心,他觉得我不好意思,慈悲心更重要,有空性,智慧,他就不会骄傲,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