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表妄心,..
空性
《金光明最胜王经》依空满愿品(释二十六)
所以禅宗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你马上成佛,而是当你清净的那一刻起,你就步入解脱成佛的道路了。净土也讲,迷时众生觉时佛,佛代表觉醒。这是用净土宗的方法来讲禅宗和密法。虽然看起来这个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依然是不太容易了解,因为不到那个层次,很多东..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跟梦境是差不多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67)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越增贪,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是佛子行。我们做梦的时候,梦里也是个世界:有开心的事情,也有不开心的事情;遇到喜欢的东西,也遇到不喜欢的..
达真堪布:分别执着,劳而无功
现在有的人整天忙得不得了,一会儿念这个,一会儿念那个,最终什么也没学到。不要这样分别。比如我们念金刚萨垛的时候,他就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阿弥陀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莲师心咒的时候,莲花生大士是一..
达真堪布:有大智慧,就有大神通
度化众生要靠愿力和智慧,不能靠欲望和知识。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真正的智慧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它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若是没有去掉分别,没有放下执着,都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没有力量、没有超越,而智慧是有力量的、超越的。再丰富的知识也是属于世间,属于三界的。现..
呷绒多吉上师:梦里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地方,都是心的作意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66)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越增贪,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是佛子行。这里讲,我们眼前的山河大地,蓝天白云,一切的万法,都是你心的显现,都是心想生。所以,我们的心..
佛教最灵验的四大菩萨,见者得福,功德无量!
佛教最灵验的四大菩萨,见者得福,功德无量!01、文殊菩萨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成道后的文殊,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众菩萨中堪称第一,所以尊称为“文殊..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一章)03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一章遥兮飞天凤03故圣者以智归情,令有情众生报得无情草木山泉河海,悉皆随智回转,以末为本。修成功,智慧成就就悟道了,是‘以智归情’,智是主体,使情感归向智慧。也就是说,情的境界化成智的境界。心能转物,使一切有情众生、物质世界山川草木河海等等,..
《心经》里的这句话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式去观察我们的无明
《心经》里的这句话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式去观察我们的无明《心经》里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是个公式。虽然《心经》给我们提示的是空性的智慧,但是很难有人从心经的智慧里出离和领悟,甚至也不能自我救度!《心经》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公式去观察..
南怀瑾: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是否不开悟的人,每一时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事情的解释也在变化;如果是开悟的人,那么他对世界的解释就是始终如一的?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
达真堪布:以无漏的善根,与普贤菩萨等同
“我今回向诸善根”,回向善根就是利用这些善根,以什么样的善根才能成为诸佛的长子,才能和普贤菩萨等同呢?就是将过去所行持的善根、现在正在行持的善根和未来会行持的善根,都变成无漏的善根。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因为它是获得圆满菩提果的因。善..
不要等到福报享完了才回头
文/海涛法师只要你内心有贪 痴,那你造的业,你以贪心去造善业――「师父说布施可以发财,所以我一直去布施」,那你将来的就得到一个投胎去做富贵人、生天的业,这还是会轮回。所以各位,做善事也不能有贪心,做善事最好要用「空性」,不是贪 痴,「我做善事不为自己,我做善事是希..
出曜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录。其本起系而为释名曰出曜。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有罽宾沙门僧伽跋澄。以前秦建元十九年。陟葱岭涉流沙。不远万里来至长安。其所闇识富博绝伦。先师器之既重其人。吐诚亦深。数四年中..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第一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补处。阿氏多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四天王释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余增上福德诸天。增上威势阿修罗王。龙王夜叉。乾闼婆紧陀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我现在的角色;可是我现在扮演现世各种复杂的角色的时候,我还要有道心。就是在道人跟正常人之间的平衡,请师父再来开示一下。净界法师答:我们一般人开始学《楞严经》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不正常的..
《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
前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其中精华,读通此经,即可开悟。(文中部分释义来自南怀瑾先生)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
达真堪布:可怕的心魔
外魔其实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可怕,主要是心魔!若是自己不去降服它,还是这样迷惑,心魔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可怕。现在,很多人根本就放不下世间的琐事,认为成家立业是正常的,自己为家庭、为自己的团体不择手段地去赚钱,这些都是应尽的责任等等,其实这些都是..
放生回向的重要性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么一定要善于回向,至诚回向。既..
大安法师: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
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无别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人,别有醒时之人耶。但梦中之人,当不自认为真,亦不离梦中之人,别求醒时之人。唯应常忆醒时之人,忆之又忆,则将见大梦渐醒,而梦眼大开。..
净界法师:我们往往在乎的是心中出现的那个假相
佛陀最后把这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因此追根究底,你还是要有一些智慧的判断:丁二、正明五阴之相(分三:戊一、总明。戊二、别示。戊三、结成)戊一、总明先看五阴相状,佛陀作一个拢总的说明:真本无阴【..
海涛法师:这个要注意!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抱怨,要转变念头
过去种一个恶因,这个叫因。现在你起心动念,离开了悲心、空性。这个贪嗔痴的缘,它就会把业力拉过来。这个要注意,所以你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起抗拒、排他、抱怨,你会恶性循环。那个时候最好你去做一点慈悲的事情,念佛。转变念头,念头一改变,业报就改变。所以每一件事情,有..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九章)03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九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九章朗朗空中罪福明03朗朗空中罪福明又若以不信恶心,欲毁坏宗镜般若正义,但自招谤罪,妙旨何亏。如人以手障矛,但自伤其手,矛无所损。一个人以不信佛法的心情,想要恶意破坏《宗镜录》的般若正义。当时看了这句话,加上人生经验..
佛教之中,为何说证得“空性”,就可以觉悟,甚至解脱呢?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讲“虚幻”、讲“空”,即空性。但这个“空性”,并不仅是要知道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证得,换句话说,在佛教之中,你要是证得“空性”,就意味着觉悟,甚至解脱了。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只知道“空性”而没有证悟,是不可能觉悟的,更不可能成佛。知道了“..
嘎玛仁波切:众生具有佛性,是从实相上来说的,必须通过智慧净除障垢之后,佛性才会显露
所有众生的相续,不论是否证悟,都具足如来藏。《喜金刚・二品续》中有记载:“众生本为佛,然因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和佛,在如来藏上平等无二,那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业力。众生是佛性还在被烦恼障、所知障遮覆的自性佛,佛却是已经净化了二障的离垢佛,也就是..
达真堪布:像雾像雨,如梦如幻
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的,菩萨的最终解脱和成就就是证悟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为什么以梦境来比喻呢?我们晚上做梦,虽然睡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但是梦境里有山有水,有城市人群,还有很多动物,若梦境里所显现的一切都真实存在,那这间屋子根本装不下;若说不存在,这些却显现..
大乘无量寿经(第151-155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五一集)2003/10/3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51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四面第七行,经文第七行。这一段的科题是食自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
星云大师:《心经》第2课02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2课丨般若有多少种类?有何用?02二、般若的体相用1、般若的相般若本来只有一个,何必把它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呢?这是为了分别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不能见如来’和观想念佛矛盾吗
我们平常念佛,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观想念佛就是心里观想佛的相好庄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用我们的意念去想,当然不是乱想,你要依经文。《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就教我们怎么观想,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八章)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八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八章空心具足八万门下面一节是《金刚经》的论,就是叫我们‘不住于法’:如是则空心不动,具足六波罗蜜。何者?若不见一麈则无所取,若无所取亦无可与,是布施义,是大舍义。布施就是舍,换句话说,就是空掉,心不住法而空掉。经常..
净界法师:一开始就修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你就一开始修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啊!但是这句话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对。佛法的次第你搞错了以后,你是越修越糟糕!因为你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调伏,你福报修了老大,你福报越大你就越有自在力,你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