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功德自居的人为真正的功德。⊙忧愁可用智慧观照,透过空性将其转为慈悲。⊙没有真理的灵魂有如失去色彩般,是苍白的,我们要找回这颗安详的心,才能找回我们灵魂本具的色彩。⊙智慧是最好的枕头,它能使你很安祥。⊙我们并不是因果的执行者,所以我们无法论断别人的对错。⊙..
空性
净界法师:怎样改变过去的业力?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讲得好听点就是止观,其实唯识学就是想象。只是说这个想象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是透过佛法的指导,随顺教理的引导,依教起观。这个地方有两段,我..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象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只能..
海涛法师:有什么窍诀或是方法,可以能够有效的对治情执?
问:弟子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窍诀或是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治情执?请海涛法师慈悲开示。答:谢谢你的问题,太好了!这是一辈子的功课,包括出家人。因为除非你已经证得阿罗汉,或是圆满的八地菩萨,否则这种感情的波浪还是时时刻刻在刺激你的。所谓「执」,就是你陷下去了,就..
净界法师:这句话太重要了!
那我们再看,念佛人就不同了,他能够随念往生: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的摄受,所以在临终的时候,佛陀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乃至于招感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所以能够无倒自在往生。所以这个随业跟随念的确有..
文殊菩萨之微妙三德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吉祥菩萨。入法正位,名法王子。——《弥陀略解圆中钞》文殊师利菩萨,大家很熟悉了,是大乘佛教智慧第一的菩萨。他有多种名称,这里举出了三个名称。第一是“妙德”,是指他有微妙三德,与佛所证的相同。..
达真堪布:正念如水滴石穿:处处变清净,处处变圆满
禅定是心专注、不动摇。有时候我们也在固定的时间、环境中修禅,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就是要提起善念,提起正念,保持正知正见,然后专注。作为佛弟子,我们都有一些正知正见,应该提起并保持这些正知正见。若是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就提起这种正念..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什么是世间禅本来我们生活在压力、恐惧和忧郁中,禅修后身心平和,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谓瑜伽的意义,虽然有多种翻译,但“合而为一”可能是最恰当的。“合而为一”就是把心找回家,让它平静、沉淀,从而发现它的本来面目。现在世间流行的禅,都属于世间禅。在佛教中叫“凡夫行..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我们初学佛法,每一个人都是从因缘上去修证的,基本上没什么例外。我们刚开始修学,就是面对这些的因缘所生法,修学的重点只有一个,叫做“深信业果,断恶修善”。所以,刚开始在因缘..
怎样面对痛苦
假如你有空性见解,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此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当然,所谓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证悟一地菩萨那样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对“万..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开悟,《法华经》是成佛。《楞严经》在找本性的时候,它偏重在体性上,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你看它整个把心带回家,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分,让我们找到我们..
净界法师:怎样改变过去的业力?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讲得好听点就是止观,其实唯识学就是想象。只是说这个想象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是透过佛法的指导,随顺教理的引导,依教起观。这个地方有两段,我..
净界法师:善恶苦乐都是轮回业,出轮回要修清净业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离苦得乐,是吧?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一个依靠,找到一个解救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学佛,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来到佛门。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佛,都是一种苦乐的概念,离苦得乐,这个很正常,但是这不..
达真堪布:真法器仪轨是飞机,加行是燃油!
法门都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某个法殊胜呢?法必须和自己的相续相应,才是殊胜的。这个法符合你的相续,和相续相应了,你才是法器,才能够受益。如果法和你的相续不相应,你不会得到它的利益。你得到法的利益了,法和你的相续相应了,这个法对你来说才是最殊胜的。比如说..
达真堪布:这样修、这样念,才是真正的专修专念!
我们都知道,念佛要专修专念,不能杂修杂念。真正的专修专念是没有分别地念,没有分别地修;真正的杂修杂念是有分别地念,有分别地修。修行没有次第,这是一种杂修杂念。修行应该是有次第的,先发出离心、菩提心,最后证悟空性。如果还没有出离心,就去发菩提心,或者还没有出离心..
曾文杰:心心之火18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海涛法师:这个世间你所在乎的每一件事情,没有一样是真的
这个世间你所在乎的每一件事情,没有一样是真的,记住,爱情、儿女、金钱、身体,有智慧才没烦恼!如果你把那个事情当做真实存在、永恒不变的,你永远烦恼,不可能的事情。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第一个真理叫苦!为什么?变化无常!生、老、病、死变化无常!这一点你要了解。所以要没有..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36
戊二、明性本具相为三。初当机疑问。二诃诫许宣。三正为开示。己、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上来就事显理。正明藏性随缘不变。的皆中道..
科学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吗?
问:科学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吗?索达吉堪布答:我们知道,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某一种仪器,对某对象或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某些假设或公理,或是以往的一些模式理论而进行推测,这样得来的结果,科学家们自己也不敢说是完全正确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实验材料或是..
慧律法师:开示录42要离开文字的执著
慧律法师开示录42⊙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强加讨论即永不得见性。⊙十方三世无一处不是菩萨布施的..
智旭大师:楞严经文句30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30智旭大师著子四、明行阴即藏性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 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
如何摘掉屡屡破戒邪淫的“紧箍咒”?
当我问你:戒邪淫的制胜秘诀是什么时,或许你的心中会蹦各种答案,比如智慧、毅力、有节制的饮食、规律的生活、多运动、读好书、交善友、积德行善、忏悔业障等等。各位的答案都很好。但是这里,想从实战的角度入手,给各位推荐一款戒邪淫的超级武器:正知正念。一、为什么会破戒?..
嘎玛仁波切:外面的妖魔鬼怪并不可怕,最严重最可怕的魔鬼是自己内在的我执
外面的妖魔鬼怪并不可怕,自己内在的我执,这才是最严重、最可怕的魔鬼。外在鬼神,乃至让我们感受的痛苦或快乐,都是从我执傲慢产生的。西藏施身法传承的祖师和成就者,玛吉空行母曾说:“有形无形魔,欢喜傲慢魔,其根为慢魔。”“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为分别,断彼即为..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如理如法加精进,这都是要点,怎样念佛才得力,和怎样修行才得力,他有很相同的理论基础,是如理如法精进,这都是些要点,如理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要对佛法的原理有非常深奥和圆满的理解,这个如法是方法。这样的话呢,你用任何的方法,补充上很多的佛法佛教的理论,那么你这个..
嘎玛仁波切:培福最好的前提,在于我们的清净供养
世间的忙碌,很多时候除了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外,更多的物质追求也在一个“贪”字。当然,生活的基础能有所保证,这是必须的生存前提,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世间物质所追求的更多,真的是一种劳心后的碌碌无为。大家也误解了,财富或是名利的追逐在于更多的锲而不舍或是废寝忘食。..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学习到“空”,就会觉得净土属于“有”,这也是阻挠了很多人见解不开,而障碍他修学净土的一个症结所在。如果我们有兴趣或者机缘的人,你去读一下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三十..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9
癸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二。初陈请。二开示。子、今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大凡久执缘影。既不能全体..
法王晋美彭措: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不愿接受痛苦、强烈地执著安乐,这种分别念一直在不断地涌现。
4月2日【今日教言】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受周围人的很多饶益:父母养育了我们的生命,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同学陪伴我们成长而且给予了各种帮助,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们,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因此,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恩德,并尽力回报他们、帮助他们。——《与人沟通的智慧..
法王晋美彭措:如此修一次法,就可以积累千百万劫的资粮,痛苦当下会转为功德。
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不愿接受痛苦、强烈地执著安乐,这种分别念一直在不断地涌现。而我们作为修行人,应当断除这种心态,将一切苦乐转为道用。比如,自己正在痛苦时,最好安住于空性当中;倘若没有这种境界,那就修持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观想代所有众生受苦。如此修一次法,就可以积..
“打禅七”,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佛教禅宗里,有一种极为隆重的修行盛宴,便是“打禅七”。当然,很多普通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至少从一些影视剧中或者小说里,看到过有关闭关、修炼的场景和描述。而佛家的修行,除了日常的参禅打坐之外,在每年最冷的时候,所举行的“打禅七”,便是其中一种向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