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乞食作为佛世比丘的修行方式,具有其来由与含义。比丘在乞食时应当遵循正确的乞食原则,具足必要的乞食威仪。比丘在乞食后,应当如法将饮食分配给大众,令老弱比丘都能..
舍身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倘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中了悟,如贫得宝,拚身舍命,陆沉贱役,未尝惮劳。若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
大安法师:成道岂是容易事为求半偈愿舍身
闻法对一个修行人的重要性就好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法是出生一切诸佛之母。菩萨成佛之后是无上士,没有比他更有智慧的,他都要拜师,就是以法为师。但一个菩萨在因地修行的过程中,闻法有时是很不容易的。释迦牟尼佛讲述过他在因地时,曾为了半偈法语而舍身的故事。那一世,他生在无..
佛教对中国古代孝道的影响
文/曾梦清代,福建闽县有个叫林云铭的人,受奸臣谋反的牵连,被关进大牢。他的妻子蔡氏因为丈夫下狱而忧郁不已,积久成疾,吐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救母亲蔡氏,女儿林瑛到处求医问药,效果都不明显。听到方士说人肉对治疗疾病有奇效,林瑛于是从自己手臂上割下一块肉,放进..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吗?
《犍陀罗文明史》(孙英刚、何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2月)是国内首部有关犍陀罗历史、艺术的通史性著作。在作者看来,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就这个话题,浙江大..
《百业经》:(28)宝喜, 舍自生命救五商主
序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在翻译《百业经》..
放生免患:31.虎避仁人常熟粮差《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第三章放生免患】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第三章放生免患【原文】31.虎避仁人常熟粮差常熟差役某,催粮于乡,宿旅舍,闻邻妪嘱儿女曰:明日主人烹我供官差,我死后,尔各自小心,..
学佛修行人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生死轮回,并不是神创造的。我们的生老病死,生死轮回,宇宙世界,十法界,六道轮回,皆是我们创造的。都是我们的心,因为无明而产生幻想;这些幻想,产生攀缘;攀缘,又使贪爱染着,产生因果;因果相续产生色尘;色尘与因果相续轮回,相续构建产生三界六道。所以想要解脱生死,想要解..
佛法在中国的流变:在孤独中发展
文/刘立丰佛法在汉朝,还没有多少信众。不仅知名度不高,还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的排挤。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法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也要依靠如下的缘:首先,下层的需求。由于战乱太多,民众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又不知道为什么苦,佛法可以给他们转世的希望,这正好满足了他..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妙善公主”
编者按:你听说过妙善公主吗?你知道妙善公主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妙善公主舍身救父,终于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北京大慧寺壁画《妙善公主请求习佛》(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当家师父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十六,《弥陀要解》的第三讲。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算..
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今天所讲的八念,就是在六念之外再加上“念出入息、念死亡”。这个八念法门是佛教在修禅定的时候,产生了恐怖心理,自己在单独修定..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闻说一实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
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金刚经第15品上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白话文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净土法门:真正明了没有生死,叫了生死!
疏【如所谓因缘故生灭,因缘故即空,因缘故即假,因缘故即中。】这几句话全是从纲领上讲的,通于天台、贤首,我们讲教都是以这两家作代表。什么叫『因缘故生灭』?生灭的相不是真的,是假的;因缘聚会就生,因缘散就灭。诸位细细去体会它,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这是本书,书怎么生..
佛门怎么看待“钱”?妙莲老和尚:钱无罪
编者按:有钱是好事儿吗?很多人的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但是由财产引发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因为财产,不孝子女把年迈父母推出家门;因为财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断绝往来;因为财产,多年好友恩断义绝、形同陌路。金钱为何会引发这些悲剧?金钱本身有罪吗?妙莲老和尚告诉我们:有罪的..
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己跑出去玩,结果在山谷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虎,母虎饥饿得无法忍耐,好几次望着小虎想将它吞入腹中。那位小王子看到了就..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且汝既了彻自心,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中作住止否?还肯就犬豕马牛同槽而饮啖否?还肯入丘冢与臭腐尸骸同睡眠否?……于斯数者,欢喜安稳,略不介意,许汝说高..
妙莲老和尚:记住!福报是从劳动施舍中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赚钱,还会善用钱财。佛陀还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颂曰若有女人能念佛往生极乐定无碍临终一念生彼时只令必成黄金体一、列诸愿名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七:令..
善用钱财是需要智慧的!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赚钱,还会善用钱财。佛陀还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
善付嘱莲池大师:否定佛国、蔑视往生,是在欺天诳人!
善付嘱莲池大师:否定佛国、蔑视往生,是在欺天诳人!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且汝既了彻自心,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中作住止否?还肯就犬豕马牛同槽而饮啖否?还肯入丘冢与臭腐尸骸同睡眠否?……于斯数者,..
净土法门法语:成为一家人的因缘
1六道的凡夫舍身受身,再去找一个身体。通常找身体就是要找父母,父母跟自己一定有缘,没有缘你不会去找他。佛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儿女跟父母是什么缘分?佛把它分为四大类,有报恩的,前世父母对他有恩,这一生遇到了,他感恩,他来报答的。这样一个小孩,天性就是孝顺父母,他..
莲池大师:否定佛国、蔑视往生,是在欺天诳人!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且汝既了彻自心,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中作住止否?还肯就犬豕马牛同槽而饮啖否?还肯入丘冢与臭腐尸骸同睡眠否?……于斯数者,欢喜安稳,略不介意,许汝说高山平地总西方。其或外为..
信愿法师:念佛可得大利益(二)
【念佛的胜妙】念佛可得大利益(二)这里所说的大利就是《无量寿经》出世本怀文所说的真实之利:「《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如来就是佛,佛的十号之一。如来的大悲是无尽的,所以叫做无尽大悲。无尽到什么程..
业的规律:宇宙的基本法则(力荐收藏)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
梵、中、英三版《阿弥陀经》对于往生条件的翻译对比,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作者:朱亚仲)”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
梵、中、英三版《阿弥陀经》往生条件的对比,真的是万人去!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作者:朱亚仲)”: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中国历史上就有那么十五位“佛门皇帝”洪扬佛法,与百姓们建立了佛缘,使得佛法在中土兴盛,善莫大焉!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从中国历史上看,有记载的最早的信佛帝王是东汉第二位皇帝..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只耆 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 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心中贪求恋慕,也想服用与佛相同的药方,便敕令 域:「当为我调配与佛相同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