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了损失,自己目前似乎是得到了利益,但你的恶名却流传出去了,一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还肯定会受贫穷困苦的恶报。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绝对逃脱不了因果。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就是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
舍身
早年鲁迅与佛教关系探微
早年鲁迅在自然观上,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对以神学为本的宗教,他又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特别是对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更是有着充分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鲁迅眼中,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什么信仰的民族,因此,在辛亥革命前,他曾大声疾呼“定宗教以强..
朱元璋与佛教
一佛法自西汉传入中国后,总的说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一致尊崇与鼎力护持。著名的,如梁武帝立佛教为国教,四次舍身佛寺,布施大量财物。他倡导茹素,下诏编制《梁皇宝忏》,对佛教文化影响甚深。唐太宗李世民,虽首重儒学,但对佛法及高僧亦礼遇有加。他支持玄奘的译经宏法事..
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与佛教
谭嗣同(一八六五年──一八九八年),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年少之时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甲午战争后,谭嗣同象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忧国忧民,致力于国家民族的进步,发愤提倡新学,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最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而慷慨就义,..
印光法师答:南五台与莲池大师中兴净宗有什么渊源?
问:南五台与莲池大师中兴净宗有什么渊源?印光法师答:南五台[1]者,系观音大士降伏毒龙,现比丘身所开道场。自隋至今千三百余年,其间高人轶事,以屡更沧桑,悉皆湮没,无由而知。至明季时,有性天文理[2]老人,隐居无门洞。(俗讹为湘子洞)后因游方至杭州,住于黄龙庵。莲池大..
莲池大师答: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莲池大师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子之所疑,当下冰释。昔人于此,递互阐扬,不一而足。如中峰大师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
净空法师答:什么是“隔阴之迷”?
问:什么是“隔阴之迷”?净空法师答:隔阴之迷,就是从一个维次空间转到另一个维次空间,而空间维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会把从前的事情忘记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萨再到世间来投胎,就是有缘来投胎。虽然迷一阵子,这个时间长短不一样,各人缘分也不相同;有人时间很短,几年..
一切众生是我父母 亦是未来诸佛
【经典原文】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梵网经》【经文解释】古德云:“脱四生骨壳,如须弥之高,一骨皆一父母所生。骨既无数,父母岂能量也?”如是当知,大地众生、蠢动含灵,皆是我..
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干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不忍见佛入于圆寂。而于此时。先入灭度。尔时众中。有一苾刍。合掌向佛。..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盘经序后秦释道朗撰大般涅盘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
《月藏经吉祥文》
我昔行苦行,为诸众生故,舍己自身乐,令法久炽然。我昔舍身命,为诸病人故,亦为贫众生,令法久炽然。我昔为菩提,舍财及妻子,宝象马车乘,令法久炽然。我昔供诸佛,缘觉及声闻,父母诸师长,令法久炽然。为闻菩提故,无量阿僧祇,备受种种苦,令法久炽然。我修戒律仪,长夜常勤..
道,如何求
聆听导师在《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中“求道篇”的开示,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印度电视剧《佛陀》的画面。六年求道的经历看了让人不忍,那真正是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诸般辛苦,太子何以忍受!看的过程中,我不时会不自觉地落下泪来。其实,在无尽的过去,佛陀为了成就圆满..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济群法师关于敦煌文化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我是第一次来到敦煌,此前虽然看过莫高窟的影像资料,但置身其中时,还是深受震撼。在西北边陲,能留下莫高窟这么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敦煌的福报,中国的福报,也是人类的福报..
活着为什么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这一课,导师从“消极还是积极”“悲观还是乐观”两大主题入手,分析了佛教徒应该怎样树立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消除了我之前认为的“佛教是消极”的错误认知。对照法义深刻检查自己,发现以前的我,如果事事顺利就会盲目乐观,活在自我设定的..
学过道前基础后的一点思考
《菩提道次第》道前基础的修学,是进入三士道正行的基础,其重要性导师也是反复强调。确实,通过这一阶段的修学,收获非常大。我将自同喜班到现在为止所学的正见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认识暇满人身的难得和重大意义,到三士道建立的原理,在原有基础上,..
不放逸——需要一生去努力做到
不放逸品共有六讲,不是很长,三次共修就学完了,但是我觉得这需要用一生去努力才能做到。不放逸的核心精神在于不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性,努力坚持不懈地发菩提心和行菩萨行。要让这样的愿和行成为我生命的串习。过去由于无明和我执,放逸的串习被我在不知不觉中修习了很久,所以现在..
欢喜感恩西园行
不寻常的日子,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2017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日。对于佛弟子来说,这是不寻常的一天——两千多年前的今天,世尊涅槃。《涅槃经》云: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这个特别的日子,佛弟子一起忆念佛陀,祈愿众生烦恼不现、清凉寂静!对于..
死如归去,归于何处
第二遍学习“念死无常”和“念三恶趣苦”,心中依然排斥。如果说第一遍学习时,心中的排斥是一堵实心墙,这一次是玻璃墙,似乎能够慌慌张张地张望墙里的东西了。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这份排斥,应该是恐惧的另一种表现。确实,对于死亡,我从小到大一直是恐惧的。我不喜欢死,我想生..
让“问题”抓住学员的心
和许多辅导员一样,对于班级共修30分钟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我也有点“打怵”:如果原原本本将“心行检验”抛给师兄们,大家可能已经分享过,有重复之嫌;如果自己设计问题,总有一些缺憾,或者“不接地气”,大家讨论不热烈;或者太生活化,讨论热烈却偏离了主题。30分钟讨论能否抓..
相信心念的力量
2017年1月15日早上,在厦门罕见的阴霾天,净莲寺庄严的一楼佛堂却济济一堂。有师兄,也有师兄的家人和孩子,更有白发苍苍的老听众。相熟的师兄们轻声细语地打着招呼。这场临终助念培训会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沉重感,而是欢喜的等待。死是一定的,而什么时候死却没有一定。在死亡面前..
明如居士:一生中什么最重要
“人的一生中什么事情最重要?”当人们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答案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因为生活在此世间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在看重钱财的人心中,赚钱肯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亲情的人心中,通过各种方法来护亲伏怨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看重名声地位..
耕云先生: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一、知心如果连“自己的心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无从着手了,你又从何修起呢?“心是什么”都不清楚,说修心,那岂不是谎话吗?所以,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心。古人说“人贵自..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的济世观》根据南怀瑾先生于一九八一年为了十方书院的出家同学作的演讲录音编辑而成。南怀瑾先生在讲解这本经典时,深入极微细处,并以自他人生经历,举例融会经义,谆谆告诫,处处提示,亲切幽默,使人必能有所领悟。南师更特别强调,《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
春天花会开 最适合朝拜!最全四大菩萨朝拜秘籍!
四界(资料图)春天花会开,最适合朝拜!很全很强大的四大菩萨朝拜秘籍!话不多说,切入正题,先来科普……你知道四大菩萨的家在哪里么?你知道四大菩萨分别住哪里么?给你一个连线题,你能答对么?我们先来看张连线图普及一下吧。连连看(资料图)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峨..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者,每天务必要有一定的功课,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万或十万,皆不拘束,以决定不缺为准。净宗九祖蕅益大师曾说:「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16集)
咱们就是要讲阿弥陀佛,他从国王,他学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让我们学历史,出个题目考你,法藏比丘成佛的经过你都答对了,你一百分,不是这个事。而是你要从这里去吸取阿弥陀佛是如何成功的,什么样的道路,我应该怎么样,我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感动,而向佛学习,将来咱们要成功,..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5集)
今天一上来就是拜观音菩萨。这一共连著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所以这里头我们关於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产生了理解,这个菩萨他怎么如此殊胜的功德?他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而且这五段加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七个..
《佛子行三十七颂》:六波罗蜜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先讲一讲我们讲课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的这个汉文译本。《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的无著菩萨所造的论典,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译本也有好几种。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版本是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在五台山共同翻译的,..
捐献器官时神识会不会因痛生恨堕地狱
捐献器官这种做法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问:听说人刚死、神识还没走的时候,不能动死者的身体。那么,如果此时捐献器官,死者的神识会不会因痛生恨而堕地狱? 嘎玛仁波切答:遗体捐赠并不是现代人发明的。最早的遗体捐赠,是从我们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开始的,藏族人“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