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

《佛子行三十七颂》:六波罗蜜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先讲一讲我们讲课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的这个汉文译本。《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的无著菩萨所造的论典,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译本也有好几种。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版本是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在五台山共同翻译的,..

捐献器官时神识会不会因痛生恨堕地狱

捐献器官这种做法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问:听说人刚死、神识还没走的时候,不能动死者的身体。那么,如果此时捐献器官,死者的神识会不会因痛生恨而堕地狱?
嘎玛仁波切答:遗体捐赠并不是现代人发明的。最早的遗体捐赠,是从我们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开始的,藏族人“舍..

戒律与布施不是让自己的受苦或者受穷

我们在先前的讨论中曾谈及,该如何合理地回应别人所带来的身体伤害,以及该如何以安忍心对待他们。但重要的是,千万别误以为寂天菩萨是在教导我们对伤害弃械投降,或是我们只应该卑顺地接受任何伤害我们的作为。这点和佛教修行中处理慷慨和施舍等面向是相关的。我们知道,根据菩萨..

佛陀的三个“舍己为他”的故事

作为一名佛弟子,最大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向佛陀学习——佛陀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学。下面我们来讲几个小故事,看看佛陀在因地时是怎么做的。第一个故事:善念的力量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曾经堕入地狱道,那时的佛陀名叫杰乾布,就是大力士的意思。杰乾布和一个..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

嘎玛仁波切:选择宽恕其实是放过自己

宽恕会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曾为长寿王,他是位仁民爱物、慈悲为怀的国王。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也因此引来邻国梵豫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梵豫王..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

世间的快乐从何处来?从利他来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资料图)身为凡夫,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愚痴,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就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

作为一名佛弟子 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作为一名佛弟子,最大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向佛陀学习——佛陀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学。下面我们来讲几个小故事,看看佛陀在因地时是怎么做的。第一个故事:善念的力量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曾经堕入地狱道,那时的佛陀名叫杰乾布,就是大力士的意思。杰乾布和一个..

快乐从何处来

身为凡夫,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愚痴,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这样的行为做就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这样做合情吗?合理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他,你不能骗他,因为有“鬼”的灵性守在那里,不能移动,动了你就不得安乐。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因为他没有觉悟嘛!人没有觉悟,生死未了,就认这个“物”为“我”,一切众生都贪这个色壳子,向外攀缘,执境生情,心就被色..

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首应观修,自己与他人的同质性。在趋乐和避苦方面,一切众生并无二致,所以应像护念自己一样地护念众生。1、自他交换法在藏传佛教中,菩提心的修持有两个传承:一个是按《大树庄严经》义,依《集学论》和《入行论》所说,自他交换法修持菩提心;另一个是按《般若经》义,依因果七..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受人敬佩的现代女菩萨

「自从一看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自从一读华严后,才知佛法之富贵。」过去在参禅十二年中,遍读般若藏除外,兼读愣严、愣伽,此后因修学密教部所需,也曾潜浸在华严义海宗旨中无数年,深感浩瀚难伦,深觉要证入一真法界之境,绝非只是参究经典或闭关专修即可到达。经过长时间深..

嘎玛仁波切:捐钱多就是大布施吗

经常有些人,于财布施之后,喜欢炫耀:“我最近做了很大的布施,捐给穷人多少钱,捐给寺庙多少钱......”甚至把供养也当成一种施舍,因而心生傲慢和炫耀,这样所做的上供与下施,意乐不清净,功德也大打折扣,所剩不多。其实,布施的财物并无大小、多少之分,主要看内心是否纯洁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佛教徒要注意的态度

最近有接触到一些不是佛教中人,他们曾经跟我聊到,一定要学佛才知道如何做善事吗?我回答说:「当然不一定,人的心地善不善良,平生喜作好事或为非作歹,我认为和天性有关。」所谓天性,也就是一个人与生带来的习气,这就不一定是这辈子的问题。就像老鼠繁殖过度时候,它们会将父..

索达吉堪布: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佛教徒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得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背后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第一个方法是要生庆幸心。要想:我多么幸运,得了这个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也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到了正法,现在修法的因缘全都具足了,这实在是难得。就像从..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候,包括你现在所处的地方,完全充满着地藏菩萨的化身和他的稀有传奇事业。从过去久远时劫以来,他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痛切关心和改变这个世界每个众生的命运。每时每刻,他的每个化身..

圣玄法师:世人布施求功德 不知功德即是法供养

南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礼法愿大师为国师,礼敬供奉甚为殷重。当时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喜好音乐,有一次到正胜寺拜见法愿国师时,他请教国师:“我用葆吹清铙诸多乐器一同演奏的音乐来供养佛菩萨,这样的福德怎样?”法愿国师却回答说:“往昔有菩萨以八万歌舞乐音来供佛,尚且不如至..

圣玄法师:精诚所至 祖师们对佛法的殷重之心

精诚所至(图源:网络)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修学佛法,很多人修得很“不执着”,可是诸佛祖师对佛法,却是超乎寻常地虔诚敬重,甚至在今人看来,恐怕想都想不到呢!宋代的晦堂祖心禅师,见到晓月公晦禅师所作的《楞严标指》,觉得十分宝贵,便前往宝峰寺去亲近公晦禅师..

传喜法师:越学佛越惭愧

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个殊胜因缘。在高密这方宝地,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彰显佛法无量光无量寿的无量空间、无量时间的这种生命高度智慧。以诸佛的生命高度来在我们这方空间彰显诸佛威德。引领我们的人类乃至四生六道的众生。在浩瀚宇宙中去感悟、去成长,从低级的生命境界融入高级的..

法眼看世间 | 当佛教遇到娱乐时 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商业、体育、新闻、政治和宗教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让一些人的生活中多了笑声,..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佛法难闻

各位有缘,今天是我们这个这次福慧慈缘一直举办的这个这样的一个讲经的活动,今天是第四讲了,上一次由我们另外一位常学法师给大家讲过这个三皈依,我不知道在座的都有来听闻了应该,听说这个反映非常好,法师讲得也真切,大家听得也受用,这就是一切都来源于我们这种宿世不断不断..

见穑法师: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制度,更是成就大众道业的胜妙福田。丛林,又称禅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取其草..

大安法师开示: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

扶不扶?(资料图)问:受过菩萨戒的居士,在路上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不去扶,有犯菩萨戒;去扶,又怕讹上。因为现在讹人的实在太多了。请问,菩萨戒弟子遇到这种事应该怎样取舍?答:你既然受了菩萨戒了,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了,就是对一切苦难的众生有同体的感觉了。那一个菩萨为了..

见穑法师:丛林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制度,更是成就大众道业的胜妙福田。丛林,又称禅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取其草..

从佛法角度看《白鹿原》中仁、智、勇

《白鹿原》剧照在黄土漫漫的土原上,一只通身纯白的灵鹿在不远处的山岭间跳跃,而当它蓦然回首的时候,面对的则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这是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嘉轩梦中出现的白鹿,而这只白鹿的出现,也拉开了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土原子弟奋斗史的序幕。这部热播剧可谓是引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