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缘

从哪里可以看出福报大小

一信徒问师:师父,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福报大小呢?希望您开示一下。师答:修行要福德具足,处世要威德自在。我们是否有福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是否有贡献。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我们就有机会积福报;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们,我们就没有机会积福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越多,越能说..

是佛护短吗?为何佛说破戒的僧人都不能诽谤?

比丘(资料图)依止三宝为自心清净成圣道之因,而非依止三宝为挑别人毛病、污染自清净心、造地狱业之因。“于三乘中,随所欣乐,速能趣入成办究竟。是故真实求涅槃者,宁舍身命,终不毁犯如是四法。所以者何?诸有情类要由三因得涅槃乐,一者依止如来为因,二者依我圣教为因,三者依..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弟子甚是不解,超度的力量这么大吗?请法师开示。大安法师答:你不要去听“谁能超度人去极乐世界”这些话..

只要有正确的见地就不需要可以修行吗

一信徒问师:师父,某位法师说,只要拥有正确的见地,就不需要去刻意的修行了?是这样的吗?师答:这句话是方便说,应机说,非究竟说,我们别去咬文嚼字,或从文字上去刻意理解和揣测。事实上,佛法修证上说不管见地多么超迈,都必须渐修。如果不渐修,你就没有定力,就拒绝不了诱惑..

星云大师:机会在哪里

世界处处是财富,且看好事好话好心地;人间时时皆吉利,但凭真情真义真心意。某国王有甲、乙二位大臣,甲大臣为国王所喜,乙大臣却常受国王的呵斥与厌恶。乙大臣起初甚为不解,于是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每当国王咳嗽吐痰后,甲大臣立刻用脚将痰擦拭干净,所以甚得国王欢心。乙大臣..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面,同时进行。无常的现象,可分三类的四相,来解释说明:1.生住异灭..

圣严法师:提起与放下

提得起。放得下现今社会到处有着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动的缘故。当我们的身体在跟著社会脉动而在动的时候,还要保持心不动,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如何能在动中取静,一方面须有正确观念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有踏实的修行工夫。以下我们就来谈如何‘提得起·放得下’。一、..

你怎么对待别人,最后一定回报在你身上

再说个故事,这是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有一位妈妈要到楼下买东西,她将两岁的孩子留在家里。她想:“下去一趟顶多十分钟,买完东西就上来,应该不会有事。”当她一到楼下,邻居跟她打招唿,她抬头一看,看见自己的孩子爬出窗户,一个不小心,孩子掉了下来。当时她穿着高跟鞋而且..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什么叫大调象?大家见过马戏团的大象吧?那是被驯服的大象,它很有力量,精熟于各种技艺,可以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乃至可以跳舞。而佛,往那一站,看到的人感觉就像大调象。象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如果是一头醉象、一头..

吃素到底有什么好处?不可能让你生病

种善因得善果我们在修善跟慈善家不太一样,慈善家修善,他不一定从觉悟的心发动出来,他可能是一时的恻隐之心,他看到这个众生很可怜,他把他救起来,但是这种业力不会太重,因为他没有道的引导,所以慈善家要造一个强大的善业很难,因为他是随兴与凭着感觉生起的。那么所有的佛弟..

去寺院立个牌位 就能消除业障吗?

祈福回向是不是我去寺院一次或是在寺院法会中立个牌位,我所有的业障都能消减?我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都能离开?总的来说,不一定,原因是每个人造的业大小不同,心态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白,十方三宝以威神力助缘,重要看自己如何做,这是很重要的。你能来到寺..

宗宙法师: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护生(资料图)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什么叫大调象?大家见过马戏团的大象吧?那是被驯服的大象,它很有力量,精熟于各种技艺,可以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乃至可以跳舞。而佛,往那一站,看到的人感觉就像大调象。象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如果是一头..

竺摩法师: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的力量有限,对人生的认识亦不够,对人生世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实在不易解决,所以应有一个信仰的对象,那面对现实社会,会更理智更有信心,不致於傍徨歧路,不知如何是好。有些人认为人生不需要有什么信仰,只要信仰自己就..

管住六根获大安隐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

病后始知身是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资料图)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

星云大师:人生聚散总是缘

因缘和合(资料图)因缘实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间万事,成也因缘,坏也因缘,就例如人生的聚散,聚散总是缘!朋友相识、夫妻结合,一定有因有缘,才能相聚在一起;离散,也是有因缘才会离散。父母儿女,今生有缘成为一家人,一旦因缘离散,也会人各一方,甚至天人永隔。岂止是..

常常思惟因果轮回,才能生起出离心

我们如果不能听闻佛法,不信因果,不了解轮回的道理,我们来做人会很命苦很命苦。像我们家台北迪化街黄家,算亲戚朋友有钱的太多了。但是我看到他们拿刀在互砍、抢财产,很恶毒,我从小光看这个我就怕了。小时候如果要拜拜,桌子这样排,排到后面还在排,排很多,里面都是什么肉什..

妙江大和尚:佛种能否开花 关键在心地

佛种能否开花,关键在心地(资料图)文:妙江大和尚为啥叫地藏菩萨?地就是心地,我们要把我们发的这个心种在这个心地上。有良心就是良地,就是好地。良好的心地,我们要把这个发心、举心动念种在我们这个良好的心地里头。但是你的那个心地是不是良地呢?如何去改良我们的心地呢?就需..

正观法师:真正的佛法给人安宁 不要动不动就吓唬别人

真正的佛法给人安宁文:正观法师好像一夜之间,身边的人都在修佛。用心观察,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有些人,这样修佛。。。有的人修了佛后,像黑社会老大,动不动就威胁你,你这样做会下地狱,你那样做会有报应。你吃块肉,他横眉冷对。你无意中说了一句佛不好的话,他怒目圆瞪,教训..

圆觉法师:八卦别人的时候 你的福报正在一点一滴消失

莫造口业、聊八卦有居士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题。口业,有善有恶。造善的口业能得美好音声、牙齿平整、口齿清晰等种种清净功德;反之,造恶的口..

圆觉法师:八卦别人的时候,你的福报正在一点一滴消失

有居士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题。口业,有善有恶。造善的口业能得美好音声、牙齿平整、口齿清晰等种种清净功德;反之,造恶的口业则得他人不信己言、..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人长期受唯物论教育的影响,缺乏信仰生活和心灵归宿。年轻时忙于工作和家庭,可能还没多少感觉;老来无所事事,精神生活显得格外贫乏。所以,全社会都在呼吁关爱“空巢老人”。这固然值得提倡,但我觉得,比儿女不在身边更可怕的,是内心的空空荡荡,无所依靠。..

观音菩萨的感应,真的不一般

观音菩萨以灵感而闻名,就是感应。众生有善愿,菩萨就有会满足。千百年来,向观音菩萨求子,求事业,求婚姻,求身体健康,求平安的,数不胜数。而且现在也是一样的。以上照片,是观音寺里拜观音菩萨,得到感应后,送了牌匾来感恩观音菩萨。如果每个人的满愿,都用这个方式来表达,..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

什么叫结善缘呢?只有结善缘才能得到善果

只有结善缘才能得到善果所谓结善缘,就是让一种善的力量来充当你的助缘,它与你的努力因缘和合,便能产生一种善的结果。要明白,善也是一种因缘,只有结善缘,才能得到善果。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无法单枪匹马地建功立业,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诞生都少不了多方面资源的支持。可见,不..

依赖自己和依赖老师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一信徒问师:师父,对老师的依赖也是一种执著吗?需要老师的肯定也是一种妄念吗?依赖自己与依赖老师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师答:对老师的依赖是一种执著。需要老师的肯定其实也是一种贪执。这里分为两种老师,第一种是真正证得无我智慧的老师;第二种是凡夫的老师。如果是前者,那么..

济群法师: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临终助念是书院的慈善项目之一,目前主要针对学员及直系亲属。每次关于助念的培训,参与者都很踊跃,这也反映了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件大事,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门槛,并处于逐步加深的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

净土法门的十种信念与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的学修历程是基于儒学、历经禅教而终归净土的,在佛法修学上大师博通性相二宗、参究禅门要旨,持戒奉经,念佛修净,即通禅学又达教理,最终归心净土而圆成伟业。大师的净土思想,可以说是继承了净宗先祖的优..

应如何乐观地对待疾病

癌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因缘,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共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心比较浑浊,食品不安全、自然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助缘。但我们拥有生命,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可以超越这些的,所以人还是需要修行,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就怕没修行。好像宋美龄..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总之是追求福报。我们通过学佛可以得知,培植福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供养和布施,但是即便知道上供下施能够增长自己的福报,可是很多时候仍然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