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心

什么叫做“唯苦进佛”

一信徒问师:师父,什么叫做“唯苦进佛”呢?师答:有时候,所谓的苦难也可能是善知识。所以我们常说:“逆缘即助缘,烦恼即菩提。”有很多人在亲友过世的时候,因为悲痛欲绝而对尘世失去了依恋,生起了出离心,这时就会发现以往执意追求的很多东西,比如外表、物质上的享受、他人..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

既然要破除执著,为何还要讲“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既然要破除所有执著,为何还要不断讲“心”?这难道不是一种执著吗?师答:如果有人送我一个苹果,我就算不饿,也会马上吃掉它。因为那个人需要我这么做,我若这么做,他就会很开心。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的本分与义务!同样道理,我虽然不一定明白心,但仍然..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们修习念佛三昧的人,本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念佛来了生脱死,来往生净土,但是假设我们淫心不除,也就是说你完全放..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持不淫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人天敬重。二、染欲微劣。三、堪修圣道。好,那么犯戒,它的主要果报在三涂。它的余报:第一个就是生死炽然。我们会创造很强烈的生死业力,这个对往生是很大的障..

当前中国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

佛学院的学生中国佛教教育自从改革开放后,应该说是非常有成就,目前各地的佛协领导、寺院住持、弘法讲学的各种人才,几乎都是八十年代后成长起来的僧青年。但是,中国佛教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实有一些“盲点”与“伪问题”,耽误了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一、发展佛教教育的..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阿含”是音译。含:即包含。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只有五部阿含,中国只译了《杂阿含》、《长阿含》、《..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阿含部”。“阿含”是译音。含:即包含。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只有五部阿含,中国祗译了《杂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阿含》,..

恶缘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业缘所夺,不能专注在念佛法门上,这是我们的业障。这个业障实际上你是可以突破的,就看你的发心,就看你的立志。如果能够立志在净土法门上,哪怕你就是碰到人生的逆境、恶缘,也可以突破它。恶缘是什么,就是我们在一些人际关..

如瑞法师:降伏自心的秘诀

降伏自心的秘诀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还会烦烦恼恼,不能够降伏自心呢?其中的原因,我觉得不是我们没有学到,而是没有做到。我们诵过很多的经,要问佛法是什么,都知道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修行要努力,一刻也不能停

这个世界所有的显现,都是不可思议的佛之境界,不要说极乐世界可以修行,娑婆世界也可以修行。不修行,试试看!有句话,你可以选择如何修行,但是你没有办法选择不修行。因为没有一个人会长住的。你说我不修,我永远做人。你不修也在修啊,不升即堕。你可选择向什么方向,我要修一..

人生怎样才快乐

今天讲的是“怎样才快乐”。我的快乐是喝点茶,看看书,观观心,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部都关掉,这就是快乐。我的快乐跟你们分享的话,就是这样的。怎样才快乐呢?我可能谈不上讲快乐的窍诀,但总的来讲,我也看了许多前辈大德的经典、论典,以及一些窍诀、教言,与沉迷在茫茫无边的..

若想消除痛苦,就必须知道苦因

近来世界上频频发生战争、地震、海啸、风灾、核灾等重大的天灾人祸,许多的生命或是遭到了大自然无情地吞噬,或是在人为动乱中丧生;面对这些苦难,我们除了要知道现象与结果,更要了解根本的原因。生命的一切苦痛都是从贪、瞋、痴、慢、疑而来,我们若想消除痛苦,就必须知道苦因..

传喜法师:修行要努力,一刻不能停

修行要努力,一刻不能停这个世界所有的显现,都是不可思议的佛之境界,不要说极乐世界可以修行,娑婆世界也可以修行。不修行,试试看!有句话,你可以选择如何修行,但是你没有办法选择不修行。因为没有一个人会长住的。你说我不修,我永远做人。你不修也在修啊,不升即堕。你可选..

传喜法师:改变我们的生存危机

真正的出家,不是说剃个光头,穿了衣服就是出家的,你对这个世界,有没有深入地去观察,你知道这个世界很苦吗?知道生命很苦吗?知道这些问题吗?有的人明明生活在苦当中,但是他不知道苦,处鲍室久而不知其臭,对不对?如果你不知道轮回苦,怎么会有出离心呢?你对这个三界没有出..

准提咒的不可思议功德

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较广,有很多人专门修这个准提法。准提神咒也有很多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在这里列举一下。这个是这样说的:「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八十万遍,无量劫来所造五无间等,一切诸罪皆悉消灭。」准提神咒不管是谁,出家众也好,他..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场。把佛法真正地实践于生活,利益于一切可接受我们帮助的众生,实际就是修行的运用。那么,修行人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在家修行,不是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吗?..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催此忿心,如破一切敌。《入菩萨行论》上说,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后,他又来到凡夫的世界。凡夫的杂染世界有什么问题呢?“恶有情如空”,很多众生都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善恶的概念,他的心是完全跟着感觉..

慈诚罗珠堪布:身体的病交给医生 内心的病交给佛法

成就者和骗子是有误区的,我们很容易把骗子当作成就者。那这个是跟刚才讲的有一点点相同,成就者,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实际上是毁灭了所有幻觉的人,实际上就是成就者。什么叫成就者呢?实际上就是已经毁灭所有的幻觉,自己没有任何的执著,他已经摆脱了所有的这些约束、执著,这..

界诠法师:学佛第一课

皈依三宝一、信仰首先要有信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为随顺义,信才随之,不信则不随。“信”敬慕义,尊敬仰慕。信有多种:1、不信不信己和他,己有佛法可修成,佛已成。2、疑信疑己和他,一面信一面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不好,今天遇知识来赞..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增长。二、为僧者的使命要住持佛法、弘扬佛法,令世人了解佛法之正义。三、为僧者要有出离心、菩提心,守戒修行为要务。在家信徒有三种责任:一、是家庭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与家人冷若冰霜,或不管..

八关斋戒授受的仪式

乙五近住授受之仪式“近住授受之仪式者,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具有信心,欲于圣者八支具足之近住戒中住者,晨起从于比丘、或婆罗门、或其他具戒等随一智者,现前行之,皆复相应。净身净意,于适合所作处,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启白,应如是说:弟子某名,从于此时依戒受持竟,..

济群法师:放下了 就不要拖泥带水

放下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厌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又会直奔而去,开始下一轮的追逐。我们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相应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脱。所以,出离心的检测标准,就是对轮回盛事..

放下了 就不要拖泥带水

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厌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又会直奔而去,开始下一轮的追逐。我们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相应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脱。所以,出离心的检测标准,就是对轮回盛事不再..

界诠法师:这就是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增长。二、为僧者的使命要住持佛法、弘扬佛法,令世人了解佛法之正义。三、为僧者要有出离心、菩提心,守戒修行为要务。在家信徒有三种责任:一、是家庭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与家人冷若冰霜,或不管..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容,但对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也很重要。以此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发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念死无常,是认识到人身的脆弱。关于念死的修行,必须具备三点认识:一、死亡是必定的;二、死期是不定的;三、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

关于开悟的见解

近期很多请求谈谈开悟问题,甚致还具体问到某某是否开悟等等此类问题,记得在我公开发行著作中已有过论述,因近期提此问题集中,所以今借乘车机会,简要谈点不成熟看法供养大家。"开悟"之人会具有殊胜功德。何为是真开悟呢?在开悟人境界稳定后,又有那些相应的功德表象呢?就如同打..

师父 你为什么要出家?

为什么要出家?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自己的心力。心中有佛,自己的心就是修行的道场。把佛法真正地实践于生活,利益于一切可接受我们帮助的众生,实际就是修行的运用。那么,修行人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在家修行,不是能更好地利益众生..

生命不能被鸡毛蒜皮的事儿困住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吃个胖子,我们的业障习气那样的厚重,任何一个习气毛病都会缠你很久。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这些习气毛病,同时我们有优点的时候,多发挥一点自己的优点。总的来说人类是减劫往下坡走,希望能多影响一些众生,多一点众生修行,能够反省自我,能够修正自我。大家不..

你不贪了 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