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顿渐之分(资料图)在利益众生时,先要观察有情的根机,如果发现他们智慧浅薄,根机驽钝,应该为其讲说浅显的修行法门及相关教授教诫,如人天善法等。如果发现他们是中等根机,应为其演说适合中等根机者的法门及解脱道的教授教诫。如果发现他们智慧广大,根机很利,就应该为其..
出离心
传喜法师:菩提心--要刻骨铭心地发
菩提心--要刻骨铭心地发诸佛菩萨过去都是因为发菩提心而转凡成圣,乃至学菩萨道一步一步的积累资粮而成佛的,我们今天在这边也学佛菩萨。我们这边要超度众生利益众生必须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的话,怎么能利益众生呢,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每一..
困在轮回的囚徒 一定要想办法越狱!
六道轮回(资料图)什么叫“出离”呢?“谓思惟轮回生死过患”。在生死里边,很多人认为是快乐的,追求幸福的生活等等。但是真正懂佛教的人都知道,生死是苦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死的因就是烦恼,它造的业,一个因一个缘,那么你感的果怎么会好呢?从烦恼造业而出发的事情,这个果决..
济群法师: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学佛者该如何发菩提心(资料图)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
学佛后还会烦恼不断?不是你没有学到而是没有做到!
真正懂得“依教奉行”的含义!(资料图)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还会烦烦恼恼,不能够降伏自心呢?其中的原因,我觉得不是我们没有学到,而是我们没有做到。我们诵过很多的经,要问佛法是什么时,都知道说:“诸恶..
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梦参老和尚(资料图)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
善意隐瞒家人或朋友学佛是否有罪?
开示:圣空法师摘自《51届楞严法会》答:就因为你隐瞒家人,所以学佛不容易,你才能勇猛精进,发起出离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把这个问题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你实实在在有罪来我这里,这个业就是这个业。..
人生的结果 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没有结果!
缘起性空(资料图)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两个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种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够坚固。如果你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建立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是不坚固的。那么怎么样才..
初入佛门 安全的修习方法是什么?
安全的修习方法是什么?(资料图)有人问我说:我有朋友很向往佛教,但是没有机缘亲近某位上师。于是他就跟身边的一个正在修行的朋友学习,接受他所有的功课布置,按照他教导的方式去修行,有时候修行得还蛮辛苦的,比较焦虑。如果真的开始修行的话,能这样做吗?其实,这只是一种业余..
临终还放下不了爱情 说明厌离娑婆心不切
出离心(资料图)有人问: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挺愿意马上能去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有诸乐无有众苦。那么世间的一切,比如爱情,感觉到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你倒是挺实在了,没有说大话。其实净土的真信,它不容易啊。..
慧灯法师: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就争吵?子女为何会不孝?
贤善之家兴旺和谐《楞严经》里面讲,因为贪欲,今世的亲眷才会相遇。无数世以来,众生的缘分是怨亲不定的,夫妻之间有善缘和恶缘,父母儿女之间也有包括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四种因缘,这些都由业力而生。《修心利刃轮》中,明确讲到了一些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许多我们常遇到的..
圣空法师:出离心是什么?
答:出离心就是我们,认得世间无常,认得世间这一切是生灭变化,不是长久的都是苦,所以我们想离苦得乐,我们把世间的一切,看淡看破放下,把世间的一切做好,培植出离成佛之福德资粮,成为无暇之人生而这样。对法有着百千万劫难遭遇这种稀有之遇,稀有之心,发起这样心的人学佛法..
戒杀跟施食是佛教的长寿无病法
我想,布施食物,《金光明经》说,经常布施食物,施食者长寿无病。经常不杀生、吃素、放生者长寿无病。所以他讲的就是戒杀跟施食为长寿无病法。所以我想,当然戒杀就包括吃素,进一步还能够放生。施食代表供养三宝、供佛斋僧、帮助穷人、动物、施食鬼道。就像各位中午,我听到我们..
为什么佛陀总不在服务区?
为什么佛陀总不在服务区(资料图)佛陀慈悲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当三宝显现的时候,是以作用而显现,从一个点契入,这是诸佛悲愿之中的下化之门。所谓下化之门必定是不断地开设方便,就好像甘露营养太大,我们的色身太弱,把它吞下去会消化不了,那么就要掺水。可再怎么掺水,水不坏诸..
传喜法师:堵住生命的漏洞
堵住生命的漏洞我们现在的业障习气那样的厚重,任何一个习气毛病都会缠你很久,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这些习气毛病,同时我们有优点的时候,多发挥一点自己的优点。总的来说人类是减劫往下坡走,希望能多影响一些众生,多一点众生修行,能够反省自我,能够修正自我。大家不要被这个..
羡慕佛菩萨的境界 就要种成佛的因!
种成佛的因(资料图)我们一般刚开始入门学佛法的人,对佛和菩萨的生命境界很羡慕,那个境界多自由,多自在,功德那么大,可以任运自在。特别很多大乘经典,《法华经》也好,《维摩经》也好,描述他们在宇宙里面飞去飞来的,一念,就像刚才朱校长讲的念头一动,就马上十万八千里过去..
常常思惟因果轮回,才能生起出离心
我们如果不能听闻佛法,不信因果,不了解轮回的道理,我们来做人会很命苦很命苦。像我们家台北迪化街黄家,算亲戚朋友有钱的太多了。但是我看到他们拿刀在互砍、抢财产,很恶毒,我从小光看这个我就怕了。小时候如果要拜拜,桌子这样排,排到后面还在排,排很多,里面都是什么肉什..
智敏上师:真正的成佛之因
智敏上师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因此,希望大家在听开示之前,思想要有个准备,所谓密法对显教并不是矛盾的,..
济群法师:最大和最小的都是它
心包太虚(资料图)我们希望自己的心从贪、嗔、痴状态里摆脱出来,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出离心,它能使我们由此获得解脱。佛教讲到的解脱,是相对执著而言。执著有我执和法执两种,它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束缚,使我们的眼界变得狭隘。佛经说,我们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整个宇宙..
传喜法师: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
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受菩萨戒主要是要发菩提心,而发菩提心首先要有出离心。所以佛陀先是讲小乘的,小乘侧重在出离,出离的关键在于我,对我的真实的认识。佛陀在讲这些法的时候是很简单明了的,他直接说这个我,有我吗?然后从地水火风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地大中有我吗?水大..
仁清法师:念什么才能尽快成就
问:念佛就不能念诵别的经吗?如《地藏经》等。有的居士说,末法时期了脱生死来不及了,只有一句佛号才能了脱生死,才能来得及。我怀疑不解,请师父开示,以不误现世未来众生。答:我在念佛的同时,还念很多很多的经。为什么?我需要给大家讲,这就是一种需求。从原则上来讲,念佛也..
传喜法师:珍惜此生 离苦得乐
珍惜此生离苦得乐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过着程序化生活,每天除了赚钱就是赚钱,脑袋里想的也是赚钱,没有其他追求,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程序化生活。就像被蒙住眼睛的驴子,身套枷锁,绕着磨盘一圈一圈不停地绕。人像驴子,驴子似人啊。生活在无明中的众生就这样重复着..
智藏法师:常用佛语的背后暗藏天机!你了解吗
常用佛语的背后暗藏天机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无间罪称为业障,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恶心出佛..
学佛人是否走对路的七种自测方式
学佛人是否走对路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我们通过学佛修行,把宇宙和人生的事实真相、真理都弄得一清二楚了,像《心经》里讲的那样,“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真正明理了,是无所畏惧的,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智慧之光。在这之前,我们本具的光明是不会显现出来。不管光也好,莲花也好,都..
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阿含”是音译。含:即包含。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只有五部阿含,中国只译了《杂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阿含》..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这个题目并不容易,同时这个题目恐怕永远也讲不完。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希望“生活禅”这一理念真正成为大家修行的理念、生活的理念,成为佛法在二十一世纪接引人的一种法门。尽管现在的信息比较发达,..
修行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修行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佛法的核心就是解脱,不论出家在家,也不论南传北传,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那么,怎样才能成就解脱?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说到解脱时,往往觉得很茫然,似乎解脱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江湖传说。虽然这两个字我们耳熟能详,或许还能说出很多佛典中关于..
人生佛教的三级做人观:完人 超人 超超人
完人超人超超人通过对佛教的判摄,太虚大师提出:现在的时代必须依人乘行果趣向菩萨乘而证佛果。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思想。提出人生佛教的历史背景太虚大师当时提出人生佛教,除理论上已经成熟,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外,还有个显著的历史背景。过去佛教是以这两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