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星云大师:《金刚经》之正信希有分第六(上)

金刚经第6品上正信希有分第六(上)白话文正信希有分第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

少林功夫中的佛教慈悲忍辱思想

佛教讲普度众生、大慈大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予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于仇不追恶,更生怜悯心。”《涅经》云:“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观无量寿佛经》云:“佛心者,大慈悲。”..

嘎玛仁波切:什么是僧宝?

(一)僧宝的本体具智慧及解脱的功德,是僧众的本体。1.小乘:声闻缘觉的四果位,依次现见自性,称为智慧;不同程度的解脱所断,称为解脱。2.大乘:菩萨从见道始,现见法性,证悟真谛,称为智慧。解脱,指从现见法性的初地至十地间,能不同程度地解脱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二)僧..

老实念佛,积累功德

我们再检查我们的发心、我们的老实心不够;我们对环境的免疫力、他人的免疫力、管理的免疫力、环境形式的免疫力都不够;我们会生出种种的妄想,都是我们心中的云彩。然后还有一条,我们对要积功累德,这个心不够。老认为十念必生,我干吗呀?还有的说,我肯定临终的时候会念佛,十念..

学佛的三不退

禅宗这一法,是让我们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己。学佛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都要坚持的大事情,一定要发长远心、坚固心。教内有句话,大家常常可以听到“但得生生不退,佛阶决定可期”。这话很重要,也有很深的..

短篇佛经:佛说自爱经(白话)+原文

佛言:现生无灾患,死后生天界,亲安族兴常与明会,都由自爱!何为自爱?佛说自爱经(白话)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见闻如是。一次,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此时,国王来到佛的住所。远远看见佛的精舍,国王下车收起伞盖,解下佩剑,脱下鞋履。拱手一直前进。(走到佛前)五体投地。在佛..

信愿法师:念佛可得大利益(一)

【念佛的胜妙】念佛可得大利益(一)早上我们继续来探讨「念佛的胜妙」。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了第一段文,底下接着我们来看第二段文。第二段文也是出自于《无量寿经》,是在讲念佛为得大利的道理。念佛可以得到大利益,我们凡夫众生如果做任何事情没有利益的,那就很没有兴趣去做。譬..

净土宗的一句佛号是诸佛救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净土宗的称名念佛是诸佛救度众生的第一法门南无阿弥陀佛,是古印度梵语,在汉译中“南无”是皈依、依靠、皈命的意思,“阿弥陀”翻作无量寿,“佛”翻作觉,所以“阿弥陀佛”又可称作“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从娑婆世界往西边..

《大颠禅师注释心经》每日必看太稀有了

大颠幼年即心远尘俗,后与药山、惟俨同拜惠照和尚为师。惠照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怀让的弟子,受法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创立曹溪派系,成为南宗之祖。此派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钻研颇深。大颠在西岩削发受戒,从惠照处获益不少。-大颠禅师注心经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字面到字面..

万行大和尚: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

禅是佛教的魂,也可以说是各行各业最高境界的魂。实际上中国的玄学、易经八卦,也是禅的思想、禅的境界。有人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用一副精炼的对联概括了:诸子生百家,三教衍九流。百家,是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衍生而来,讲的都是宇宙人生之理。九流,是从三教中..

宣化上人:静坐的功德

静坐的功德宣化上人“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短的一刹那,在这时候他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一切尘劳、妄想杂念皆止,则一切智慧、辩才便生起。这时,认识法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白法的自性本来清净不动,便能返本还原。恒沙七宝..

古人邪淫因果实例警示15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141、宁波有一读书人某生,喜欢寻花问柳,但个性颇长厚,因赴考到省城,考期尚早,觉得枯坐无聊,就起了寻芳的兴致,友人带他到一民宅,有一少妇坐着刺绣,旁有一老妇,是少妇的婆婆,某生看这少妇肤色如玉、瘦腰纤趾、盈盈可爱,就拿钱请老妇办理酒食,饮酒作乐既久,蜡烛将要烧..

净慧法师:人生三大根本缺陷唯有学佛才能改变

净慧法师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一、惑什么是惑呢?顾名思义,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无明、烦恼,它是我们流转生死、造诸恶业的推动力。惑主要..

万行大和尚:学佛必须要吃素,不能结婚?原来是这样的……

你不要认为是这些决定你成佛不成佛,开悟不开悟。这种想法是错的。吃素、独身是我们汉传佛教的规定。藏传佛教,他们吃肉,结婚,但是照样成就啊。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一吃肉,一结婚,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了。佛祖看我们的根器不够,所以干脆不让我们沾染,怕我们一沾就出..

本源法师:功德和福报不是一码事儿

什么叫功德?功德就是下了功夫,得到什么。我们修学佛法得到什么呢?往往得到两样东西,哪两样?一个叫福报,一个叫智慧。有些人单单得福报,有些人是二者皆得。福报加智慧叫什么?叫福德,福报当中有智慧叫福德。我们大部人因为缺少佛法的智慧,虽然也在下功夫,但是他得到的是什么?..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只耆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心中贪求恋慕,也想服用与佛相同的药方,便敕令域:「当为我调配与佛相同的药方..

万行大和尚:无我的另一种解释“有种”

修行的道理就是把万变成一,再把一变成万,但前提是先把万变成一,它的顺序是先收后散。佛教有一句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只要降伏了其中一根,其余五根就会圆融圆通。例如你能管住你的眼睛,就能管住你的耳朵;你能管住你的耳朵,就能管住你的鼻子……人受干扰主要是因为眼睛..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

星云大师:《金刚经》之法会因由分第一

金刚经第1品法会因由分第一白话文法会因由分第一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

陶永吉居士:《无量寿经》心得分享第3套文字版共9集

净空老法师赞叹陶永吉老师:2015/7/1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念佛共修开示(第八集)摘录这些天,东北有些同学来看我,他们那边有一位陶老师,年岁也不很大,四十刚出头,跟大家分享《大经解》,我讲的这个,这几年所讲的这个,分享,讲的非常好、非常透彻,我想如果将来有机会,他到香..

陶永吉居士:如何认识学习《无量寿经》共2集

净空老法师赞叹陶永吉老师:2015/7/1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念佛共修开示(第八集)摘录这些天,东北有些同学来看我,他们那边有一位陶老师,年岁也不很大,四十刚出头,跟大家分享《大经解》,我讲的这个,这几年所讲的这个,分享,讲的非常好、非常透彻,我想如果将来有机会,他到香..

净土法门:一些学佛的同修,把修持跟生活也划分开成两桩事情,所以得不到受用

佛所说一切法是不得已而建立这许多法相名词,都是勉强建立的,为了说话方便起见,为了帮助我们体悟实相起见而建立的,决定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变成法相,执著了法相。这个法相里面包括了非法相,也就是空有都包括在里面,执著就错了。「文字诠此实相」,文字是经典,在世尊当时是言..

万行大和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的人生只能是一场“悲剧”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身边的人彼此对抗。例如子女对抗父母;员工对抗领导;或者是同事之间对抗,细想我们为什么要对抗呢?第一,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意图,第二,我们自己身心没有打开,没让人家融进来,也没走进人家的内心世界,于是形成了两个个体,你是你、我是我。所以就有了对抗..

万行大和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的人生只能是一场“悲剧”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身边的人彼此对抗。例如子女对抗父母;员工对抗领导;或者是同事之间对抗,细想我们为什么要对抗呢?第一,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意图,第二,我们自己身心没有打开,没让人家融进来,也没走进人家的内心世界,于是形成了两个个体,你是你、我是我。所以就有了对抗..

净土法门:警惕!忏悔不是追悔,追悔是罪上加罪,为什么?

警惕!忏悔不是追悔,追悔是罪上加罪,为什么?1什么叫忏悔?忏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忏悔?忏悔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一个科目,说实在话,所有一切修行法统统是忏悔法。不隐瞒自己的罪过这叫忏,悔是后不再造。再重的罪业都不怕,只要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够忏悔,都能成就。不要以为忏..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一者、但中─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二者、圆中─此理圆妙,具一切法。见圆中者,接入圆教。如果这个空性是内观型的空,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但中的真如。只有二空的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当中没有明了性,不能具足功德的妙法,所以只见得中道,接..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宗的人临命终时,如果你要破除虚妄的执着,通教更重要。就是说,我们不要讲前生那么远,就讲今生好了。你今生在娑婆世界打滚了七八十年..

若想广结善缘 就要多行布施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是怎么做到,才能算广结善缘呢?其中布施很重要,其实布施就是结缘。在“六度”里头,非常的强调布施,第一个度就是布施,你布施多了,这个缘自来就会愈好愈多。所以我们佛教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就是不论是金钱、物质、佛法..

对佛菩萨而言最上等的供品是什么?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杀或者抢盗,或者是欺骗财产,然后把这个财产拿去供养三宝,这个有没有用呢?这个没有用,这是伤害众生,因为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严重地伤害了很多的人,那么他已经造了很大的罪业,现在用这个钱来供养三宝是没有用的。三宝,如果我们要供养三宝的话,最殊胜的、最..

益西彭措堪布:阿弥陀佛的十二光明

前言了解阿弥陀佛的光明,对于修持净土法门非常重要。因为阿弥陀佛的重点就是用光明来救度众生,你越是知道光明就越有信心,所以这实在是一件不可不知的大事。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弥陀功德时,一开始提到的就是光明,后面又举了十二光佛来作赞叹,并且说,就连佛自己昼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