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分二:(一)点明宗旨(二)开示家庭母教的两个要点(一)点明宗旨【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
惜福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律师是位非常严谨的人,眼光很高,不会轻易地去佩服一个人,然而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一生发愿不当住持,不收出家徒弟..
应当怎样追求利益呢
观念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生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我们应当怎样追求利益呢?从佛法观点来看,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体的,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一体的。遗憾的是,现在的人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这与唯物主义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既..
济群法师:如何才能对治欲望
如何才能对治欲望?佛陀告诉我们:“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知足,也是..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那么,生命又是如何转递的呢?如何从过去转到今生、又从今生抵达来生?佛教告诉我们,有情生命的延续大体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一、生有生有,不是指我们从母胎..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
第一章导论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净慧大和尚慈悲,让我给大家讲《普贤行愿品》,我本人对这部经典没有什么研究,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普贤行愿品》是佛教界流传非常广泛的一部经典。很多出家人、在家居士都以此为日常修持的功课。在我们早晚的课诵文中..
大安法师:皈依十多年了怎么事事不如意
问: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妄想一皈依、刚学佛就要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
为什么要接济他人之急呢
“济人之急”,就是周济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讲“救人之难”,这个“急”与“难”是不一样的,灾难主要是突发的事件,这个“急”呢,是每一个人在他一生的过程当中可能都会碰到这个比较急的情况——比较困难。&ldquo..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师。不可受了三皈依,..
为什么现在众生的怪病越来越多
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很多人不吃肉就不能吃饭,再加上受世间一些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观念说:你不吃肉,就营养不丰富,营养不良。他如果接受这个观念就真的感受到吃素没劲、乏力。这都是自己的念头决定的,如果这念头克服不了,真的是吃不了常素,那就循..
净慧长老谈香港人的福报
2012年4月26日下午,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在香港富豪酒店进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长老在论坛期间接受了凤凰网华人佛教记者的采访。以下为文字实录:净慧长老:一个是举办这次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是一个因缘,香港回归15周年又是一个因缘,所以这众..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问: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金融、经济危机的时代,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对佛教徒、学佛者的启示,和对社会的启示?大安法师答:对钱财,我们作为学佛人要有正确的心态。钱财本身,人是不可缺少它的,称为外命了。我们生命..
传喜法师《沉没的大脑》
阿弥陀佛!在这祥和的梵呗中,用佛的光明去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每个角落。有时候我们不太了解自己,一切都由心来指挥,但是却不了解自己的心。大家有没有发现,妄想那么多?念佛了,妄想还有那么多;如果没有念佛呢?那妄想就更多了。就象有时候,忽然打一个妄想打得很远,结果自己..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庵,换了一担谷子,养活了一家人。那么小就能为家庭作出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惜福。我80年的生活中有50年在痛苦中度过,尽管解放以后生活安定一点,但由于自己天真幼稚,不懂事,乱说话,被错划成“..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讲的是命和心的关联。第一句是“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你命很好,你的心也要好,心就是意业,就是思想。我们思想好了,行为和语言也会好,加上命本来就好,那就能富贵直到老。第二句是“心好命不好,祸..
宣化上人:学佛法要拿出真心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
宣化上人:万魔不退菩提心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夹杂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好像你本来是个普通人,借了很多钱,没有还清楚。在你未发财前,这些债主知道你没..
宣化上人:修道要惜福求慧
我们佛教徒在没有成佛之前,应当惜福求慧。惜福能增长福报,求慧能增长智慧。你们看世上的人,有种种不同的环境,有的人有很大的福报,不需要做什么,便能万事如意,种种现成,生活富裕,无忧无虑,快乐无穷,这是因为他在往昔修福修得多的缘故,所以得到这种大福报。有的人记忆力..
宣化上人808条语录
宣化上人语录简介本书共搜集八百余条宣公上人自一九六二年赴美,至一九九五年在美示寂,数十年间对四众弟子所作的开示精要。每一条的讲述,皆言简意赅,指出修学的要点,不论是修身处世或学道成佛,若能依教奉行,必能得其法益。同时值此邪师邪说横行的末法时代,上人的真语实语,..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一点,行善不断,当然就做更多的好事;坏人活得久,若继续为恶,也会累积更多的恶业。此外,肯用功的人,时间充足,他的功课会很好;不肯用功的人,时间太多,他只会到处闲荡,培养更多不好的习惯而已!所以,我常告诫弟子们,..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清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一项是贫穷,一项是垃圾。贫穷跟随着垃圾,垃圾也离不开贫穷。想想实在有道理,看看有很多贫苦的家庭,家中都很脏、很臭,又很乱;因为有垃圾,卫生差,所以家中一定会有病人──贫穷与垃圾、病人与卫生问题,永远都连结在一..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2、人生的价值是自爱、爱人,而非私爱和痴情。3、不踰越做人的规矩,人生就会海阔天空。4、肯付出就是造福,不执着就是智慧。5、受人批评,应感恩对方。6、修行,就是要知道做人的目标。7、付出并不是为了功德,而是本份。8、真正的宗教..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3.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5.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7.多做多得,少做多失。8.甘..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受而渐入奢华,也导致全球天灾频仍。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反扑,力挽狂澜的力量真的很微弱,犹如须弥山下的小蚂蚁。但是若能点点滴滴汇聚,也能产生善之共振。犹记半年多前,日本因巨震引发海啸、核灾,至今灾区仍未恢复。慈济人一..
证严法师静思语
001心美.看什么都顺眼002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003讲话要温和轻柔.态度要谦诚亲切004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005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006多原谅别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气大007心中有爱.才会人见人爱008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009把握当下.就是用心010待人退一步.爱人..
因缘生灭念无常
现今是末法时代,灾难不少,总不禁让人心头一颤,又有多少幽幽亡魂无谓牺牲,独留亲人悲伤逾恒。佛陀常教诫弟子要时时「念无常」有一次,佛陀问弟子:「你们认为是海水多?还是累生累世以来所流的眼泪多?」众比丘长久听闻佛法,了解佛陀譬喻所指之意,所以回答:「佛陀,海水虽然..
培养无分别心
春天的气候多变化,昨天是风和日丽的天气,而今天却是风雨绵绵,前后不过24小时,但天气转变竟然这么大,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化。人心也是如此。对于人的心,佛陀常常这样告诫我们——要心静如水,但是水面也难免会起波浪!佛陀说:“心行平等难。”要每个人看到..
用清净心创造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一项是贫穷,一项是垃圾。欲念无穷是心贫贫穷跟随着垃圾,垃圾也离不开贫穷。想想实在有道理,看看有很多贫苦的家庭,家中都很脏、很臭,又很乱;因为有垃圾,卫生差,所以家中一定会有病人――贫穷与垃圾、病人与卫生问题,..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眼前所见,无论超商、市场或米店,都是物资丰富,所以感受不到缺粮,甚至觉得事无关己。有幸生活无虞则应克己我们不能短视近利,放眼天下,各地饥荒现象不断地示警,每见厨余都很不忍心,可知多少人没饭吃?如何忍心丢弃食物,..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懒得搭理。因为太过熟悉了,而不知珍惜。“你快点行不行!?大男人这么会磨蹭,像个老婆子!”便利商店内柜台前,妇人对抱着儿子选购饮料的丈夫吼叫,转过身却软了嗓:“先生,请帮我挑三个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