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净土法门:既然是平等,为何要厌离娑婆往生西方?

问:第三个问题,学佛之人应常怀平等心,远离一切善恶分别,既然如此,应对西方与娑婆等而视之,为何还要求生西方?答:这个问题在理上讲是没有问题,在事上讲差别很大,理上绝对没有问题,娑婆跟极乐平等。再说我们跟阿弥陀佛也是平等,我何必要念他?是不是?我们两个虽平等,他成..

净土法门:既然生者实未生去者实未去,那还用往生吗?

问:这位是哈尔滨的盛居士他提的问题,他说这几天听老法师讲《华严经》,他说明白了「生者实未生,去者实未去」的道理。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是我们自性所现,那么我们临命终时所说的阿弥陀佛的接引,是否佛对众生的名相说法?答:不是的,也是自性变现的,所以给你讲真实的,「唯心净..

印光大师: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

南怀瑾:我们的个性思想是多生累世的习惯种子带来的,修行要从种子这里入手!

我们这个思维知性你说有善有恶吗?没有善恶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东西我要,那个我不要?这件事情我该做,那件事情我不该做?你说“我不要”,因为你的知性对自己说我不要了。“我要”是你的知性要了。这一知是什么来的?那你非懂唯识不可了。这是第六意识在知,第六意识的作用偏重于分..

印光法师: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74)

上师教言集:我们应当明白: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我们都必须要弄明白的。不然的话,很多城市里的人就根本不懂,以为就是:哦,我们要有慈悲心,我们要发菩提心,我们要守这个戒那个戒,一直往上修,根本不重视,不考虑修这个“皈依”。其实,没有“皈依..

梦参老和尚:闻地藏名见地藏像,竟有这么大好处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这个功德就是你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见到地藏王菩萨的法像或者闻到《地藏经》,三字五字或者一偈一句,现在都能得好..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见思惑”像恒河沙、像灰尘那么多(用尘、沙来形容,是说明量很大,但并不..

宣化上人: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

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不要起怀疑心。生出种种的怀疑心,这是障道因缘。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一切世间所有名佛名等彼而出生悉使众生离痴惑此断迷神所行处“一切世间所有名”:一切有情世间的众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名字。所有名就是包括一切众..

达真堪布:我深爱的家人,我终于找到了利益你们的方法

现在的人表面上过得很开心,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内心有欲望,而且永远无法满足。如果有欲望身口意就不会清净,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那怎么办呢?不能有欲望,但是可以有愿望。很多人都不明白如果没有欲望该怎么生活工作,该怎么进步发展,其实一点都不耽误,虽然不可以有欲..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时,他就想尽办法挑拨离间,这就是提婆达多的习气。那天比丘们..

净土法门:放下是功夫(八)

我们念佛功夫要到家,一定要放下,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都是严重的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我们自己的修行不能成就,不要说一心不乱,连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塬因在哪?放不下,这是我们的大病。放不下就是生死轮的根本,如果要想超越生死轮,就得要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

嘎玛仁波切:愚痴的人最爱回忆受苦的过程

愚痴的人最爱回忆受苦的过程对于“负面情绪”,照理说应该要尽力避开才是,可很多时候我们却紧抓不放,一次次地反复揽在心里把玩不已,爱并享受那种被伤害的感觉。很多人都很喜欢诉苦,恨不得能把自己所有的苦以及如何苦的过程一遍遍重复给别人听,生怕别人不认同自己遭遇的一切,..

信愿法师:北宋杨杰居士略传

【净土十疑论】北宋杨杰居士略传后面第七页,师父将杨杰居士的略传注释出来,我们简单来看过。《杨杰略传》,杨杰,北宋无为,无为就是现在安徽这个地方,字叫做次公,号无为子。雄才俊万,年少登科,好禅,很喜欢学禅。历叩诸山名宿,参谒天衣义怀,这也是当时宋朝一个很了不起的..

虚云老和尚: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智敏上师:三皈的信仰不丢,就不会堕入邪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智敏上师讲授董其昌行书《心经》明崇祯六年书于长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是赞叹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从这个地方看出,它的功德那么大,所以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在印度,婆罗门..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时,他就想尽办法挑拨离间,这就是提婆达多的习气。那天比丘们聚在..

楚石大师:析善导和尚念佛偈八首

楚石大师・选自《西斋净土诗》(原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今超越。..

宣化上人: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

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教徒必须具择法眼,认清真理,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将贼作子,自误误人,自欺欺人,犯大妄语,堕拔舌狱,永无出期。例如有等修道者,不求明眼善知识,盲修瞎炼,愚不可及。竟至大言不惭,自谓我得上人法;..

嘎玛仁波切:人生累在妒忌心

妒忌心,像网一样遍满人们的身口意。本来你很快乐,心里却突然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舒服,你的妒忌心就开始产生了。如果在一个女士旁边,夸另一个女士长得漂亮,很快这个女士心里就不舒服了,脸也会沉下来。如果在一个男士面前赞美另一个男士的才华、学问和能力,这个男士的心里可能..

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应该要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宇宙万物,但是包容不了一点点的委屈。你会发脾气,你就是有委屈,你..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论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西方净土是事相上的土呢?还是本体上的这种实报庄严土呢?甚至还是什么化城呐?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西方极乐世界属于报土,实报庄严土,阿弥陀..

消业障的三大方法,缺一不可!

有人问:由于过去没有闻法,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业障,造下了很多的过错,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今天在这里就跟大家提几点意见。第一点要忏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知无明的时候,造下了种种的恶业,比如杀生,堕胎,骂人,埋怨人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忏悔,先明白到自己的过错。在我..

供灯的功德

顶礼释迦牟尼佛!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上师瑜伽速赐加持: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应与上师不忘不失

诸佛智相现上师,总持辩才德藏主。部主净慧麦彭尊,不离喜住心间莲。法王如意宝的作品,基本上每一个前面都对上师麦彭仁波切有一个顶礼句——我们藏传佛教和很多印度佛教的论著当中,有先对自己的上师或者诸佛菩萨顶礼的传统。这个顶礼句的意思就是:一切三世诸佛的智慧显现为色身..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是一个胜妙的道场。在这样殊胜的境界当中,就容易修行佛道。那何为境胜呢?一般环境都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依报,见色、闻香、听音。色、声、香、味、触五尘都非常的微妙,这五尘都能做..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资粮位、也包括内凡的加行位,要“经”过一“大”阿僧“劫”的时间。什么叫“胜解”?“胜解”就是对某一个法门产生坚固的理解,..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坐参禅,毫无疑问,都是发了愿,要打破生命的疑团、明心见性,这个叫开悟。但是,如果在修行中老是把开悟——“什么时候能开悟啊”这件事放在心上去向往、想象、推度,那永远开不了悟,因为这种心已经成为..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自古以来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很多祖庭也在江西。当时江西有一个诚公,也是老禅师了,是开悟了的,他就住山从来不到世间上来。座下有七个弟子,跟他发誓,终身跟随他,来习禅。其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但是他这个悟性很高。这个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