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成刚法师:凡人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凡夫能不能看见佛完全靠自己的心力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成刚法师: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来住世,来弘扬教化。那么..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道。但净土法门是不许可发在世间轮回度众生之愿的。为什么?就怕再堕三恶道。菩萨一定要证得无生法忍,才不会有堕三恶道的危险。那得无生法忍,至少是破无明的水平,如果是见思惑都没有..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成刚法师答: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来住世,来弘扬教化。那么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住在我们这..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的概念。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在意识田里的业习。因为无明,贪欲,嗔恨或其他烦恼的驱使,各种不同的习气,业的种子,都种植在心识中。一..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

怎样才能原谅一个人?怎样才能放下一个人?

问:怎样才能原谅一个人?怎样才能放下一个人?答:怎样才能原谅一个人?这人咋了,不能原谅呀!怎样才能放下一个人?说一句良心话,你必须要去经历过苦难。我们都是因为自已的思维,导致了别人烦恼,而且还把责任推给了别人,导致了自己永远烦恼。你为什么放不下他?因为你和他是生生世..

淫欲心太重 一定会堕落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重?就因为业障重。你若业障轻,就不会有这种心了。这个业障重,它赘着你,就叫你一天到晚都想这个事情,没有停止的时候。在业障重的时候,你就应该生出一种觉悟心:“啊,业障这么重!”就应该要减低这业障。如果你跟着你业障..

实在放不下?虚云老和尚给了一个方法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哪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识得几个文..

「心中没有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是非”的时候,其实已经远离了事情本身,而成为了烦恼的混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你所见的“事实”并不一定等于对方所见的“事实”,而双方都非要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就是争论的根源。众生平等,不等于“众生相等”,众生在究竟意义上是平等的,但缘起..

为什么容易生病?多与内心烦恼有关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意思就是说如果人的内心清净,他的血就清净,那么病也就会比较少。那么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烦恼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不能如实地认识。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事物总是会..

佛陀教我们如何放下对子女的贪著

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呢,对子女有太强的贪着,太强的控制欲,最起码是有过度的爱、溺爱。大家知道任何东西过度都不行,尤其是爱,过度了更可怕。比如大人带小孩,我在日本亲眼看到,大人在前面健步走,他的小孩才五六岁,在后面跌跌撞撞地..

你不贪了 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与其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

梦参长老:你不贪了 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心被禁锢,无法自在怎么办

1.【网友提问】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都说这世事不分对错,只分立场。亲近佛法之后,对实相的贪恋渐渐减少,但转而对佛法有了更多的欲望,希望自己融会贯通更多,再少一点迷惑。对佛法的亲近算是一种欲吗?【学诚法师】欲有善欲恶欲,以善法之欲转化杂染之欲,是修行必..

星云法师谈素食

星云法师谈素食人在世间上,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活命啊,就是要吃,吃是很重要的问题。一般的人,谈不上吃荤、吃素,有什么就吃什么。但是,另外有一些少数的人,他不要吃荤,要吃素。关于佛教对吃荤、吃素的看法,我仅提出十个问题,来做一些介绍,供大家参考:慈慧法师问:第一个问..

素食,不仅仅是吃素

说到素食,和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传统的素食者多半是出于信仰而作出这个选择。中国佛教协会曾对僧人有过生活上的要求,即“素食、独身、僧装”。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对素食的重视程度。但在南传和藏传佛教中,却没有相关规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南传继承原始佛教的传..

成刚法师:怎样念佛就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核心提示:成刚法师,1944年生,吉林长春人。十五岁开始吃素,劝人放生。1980年在长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师出家。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深造后回到长春般若寺任方丈,除恢复道场,安住徒众外,尤注重于弘扬佛法。1992年创办般若讲堂,20年来前后讲解《金刚经》、《楞..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本。生死的根本是攀缘心,涅槃的根本是常住真心。我们刚开始的发心就是依止无明烦恼,为了贪烦恼而修行,为了嗔烦恼,我一定要比你好,你拜了一百拜,我拜两百拜。为什么?我不愿意输给你!以一种..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快?成刚法师答: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越好,我们的身心气质随着心变化,就随着殊胜起来,就会没有病苦;都是因为无明妄想没有得到降伏,像贼似的,在我们这里作乱,我们就不能安居乐业,所以种种障碍,种种..

虚云老和尚:与其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

虚云老和尚:道不仅在蒲团上 十字街头好参禅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多,也非常好,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心平气和,谦敬祥和等等。我们只要听到、看到这些词,几乎不用去细想这些词汇的意思,就能立即感受到它们本身所透出来的一股无形的能量和加持力。常言道:以和为贵,其含义也就是:凡..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新鲜果品,施十方僧众,祈愿现生父母增福增寿,无一切..

迷的背后是什么

众生有无始无明,但除了迷惑之外,其实还有觉醒的一面。事实上,这才是生命的最高本质,而迷惑只是无明的显现。就像雾霾,虽然遮天蔽日,但它是依托污染源存在的。一旦源头得到治理,虚空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痛苦?就是内心有烦恼、压力和焦虑..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我们先从“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讲起。有时候别人碰我们..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的。这是由中印文化对于“孝道”理解之层次及深度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道,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根本;重世俗,轻..

妙江法师:都说学佛是修心 那“心”是啥你知道吗?

核心提示:妙江法师,1952年生于山西省阳高县的一个佛化家庭,1968年礼大同云冈藏通法师剃度出家,1980年前往五台山,一年后受具足戒。1982年前往南京栖霞寺学习,受到茗山老法师教诲。1995年接承寿冶老和尚授予的“碧山寺”法卷,任碧山寺方丈,五台山全山方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

虚云老和尚:与其苦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疯人院、老人院、医院、火葬场。2009年之春,特抽空专程就近走访了“三院一场”。首先,是某疯人院。进入那里,你会马上体悟到佛法中所说的什么是无明,什么是愚痴。众生于此,失去了起码的理性与智慧。当然,特殊着装下的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