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衣,住求房屋等。又因求食遂连带求榖米而讲农作烹饪等事。人生之苦多矣!自呱呱堕地后,必有生活..

再苦不怨人,再难也认错

1.冲突之根,余怨所积我两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尤其是这一次在日本冈山,感触非常之深,冲突的问题严重,严重达到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今天的问题,在佛法里面说,这是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阿赖耶识里头,怨愤的种子习气,在这个时候总的爆发出来。所以演变成..

放下来,放不下就挑起去。

话头与疑情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成为知名度最高的菩萨?

观音菩萨妙难酬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大菩萨,甚于佛陀。在民间,好多人,不一定知道释迦牟尼佛,但不知观世音菩萨的人却很少,流传甚广的俗语“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毫不夸张地反映了两千年来我国民间供奉观..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怎样转换为好的事情?

一切唯心造信众: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鬼压身,而且都是在刚入睡的时候。这种情况以前就有,该怎么解决?请师父开示。法师:这个你要问问你自己,是真的有鬼吗?是自己疑心生暗鬼吧。《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你心性中关注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境界,被..

虚云老和尚:美女在前 参禅人怎么修?

美女在前参禅人怎么修?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正常,你的法身慧命已经不能起妙用了,所以说你着魔了。怎样在这些五欲六尘的魔境和烦恼业障的痛苦之中,去生起甚深的般若智慧的证悟呢?只有在这些惑业外境之中生..

圣空法师:千万不要会错佛意而有偏执

很多人认为要明心见性就不能动念。这完全是偏执。即便能断掉心意识,进入空寂境界,也不是真心本来面目。要知道妄念烦恼的本质就是真心自性,不是在妄念之外存有另一个真心。所以经典里讲的“无念”、“无心”都是从了义的角度说的,起用当下真觉不动,清楚一切乃是自性起用。念头..

圣空法师:《楞严经》大义

《楞严经》第七卷大义【圣空法师开示】学了《楞严经》之后,原来修学的法门需不需要放弃?我们修行一定要从根本上去下手,因为如来修行就是从根本上去下手的。不止如来,历代祖师也都是从根本上去下手。什么是根本?就是不生灭的。换句话说以不生灭的作为我们的根本,以生灭的对治..

观音圣号能解众生三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此文讲解除三毒的苦。上来既救七难,但众生尚有意业的贪瞋痴,是自心内的烦恼,故又要说解除三毒文,这是意业感机。这三毒较食砒饮鸠还要利害,食砒饮鸠,其毒仅伤躯体,不过一世而已,此三毒能伤法身,断慧命,永堕地狱,..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成刚法师答: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佛门弟子了,那么就应该用佛法规范净化我们的身心。因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我们众生最粗重的身心过恶,我们要防非止恶,要断除它。因为这五种过恶把我们引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所以佛教诫我..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优婆夷,翻译成中文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堪能亲近三宝,承事供养,种植福田的男居士、女居士。那么,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五戒,是指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若展开来说,内容非常繁多,现..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萨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化,就像时光的脚步,不曾少息。所以,永葆青春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梦想,因为那是在和自然规律抗争。几千..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问: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鬼压身,而且都是在刚入睡的时候。这种情况以前就有,该怎么解决?请师父开示。大安法师答:这个你要问问你自己,是真的有鬼吗?是自己疑心生暗鬼吧。《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你心性中关注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境界,被鬼压身..

济群法师:现代人找来找去 找什么?

寻找禅宗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法门,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性,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可以成佛的。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一个农夫在耕地,犁地的那头牛是他的父亲。前几年农夫的父亲死了以后,由于不放心儿子,所以转生为牛来帮儿子。但父亲已经忘记自己是牛,只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儿子也不知道牛是他的父亲,这就是隔阴之谜。牛付出得..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了什么?为何发生六种震动?

佛陀证悟南怀瑾大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

虚云长老:哪里有许多啰嗦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

大愿法师:最好的夫妻关系是什么?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中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理解,下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包容,如果连包容也做不到,那么夫妻在一起,就只有互相伤害了。婚姻美满之道包含了三个步骤,也就是三个方面:净化业力,优化生命,生命觉醒。一、净化业力首先我们说..

济群法师:放下了 就不要拖泥带水

放下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厌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又会直奔而去,开始下一轮的追逐。我们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相应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脱。所以,出离心的检测标准,就是对轮回盛事..

弘一大师:惜福就是惜命

一、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

放下了 就不要拖泥带水

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厌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又会直奔而去,开始下一轮的追逐。我们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相应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脱。所以,出离心的检测标准,就是对轮回盛事不再..

虚云长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闻说一实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各位同修、各位同学:一、顺、逆均修心;不去缘境修心导致内心无力;应调整自心与佛菩萨相应。大家学习佛法,根据道次第修行,道次第主要的就是两条了:一条,亲近善知识;一条,修心。整部的《广论》都是围绕这个进行展开。那么,如何修心呢?一个,暇满,然后呢?修心、修行。修..

佛经戒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失的武器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判别人,自..

广钦老和尚:佛经戒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失的武器

佛经戒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失的武器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某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八岁事由: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

用智慧解开生命的死循环

走出无明的轮回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一个农夫在耕地,犁地的那头牛是他的父亲。前几年农夫的父亲死了以后,由于不放心儿子,所以转生为牛来帮儿子。但父亲已经忘记自己是牛,只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儿子也不知道牛是他的父亲,这就是隔阴..

净慧长老: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宗开悟的层次,古人把它叫作“三关”。最早提出三关的是北宋时期的黄龙慧南禅师,他是临济宗五家七派里边黄龙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个同门的师弟,就是杨岐方会禅师,杨岐方会创立了杨岐派。关于三关的问题最早是由黄龙提出来的。据语录上记载,黄龙禅师提..

惜福就是惜命

一、惜福1、这输入标题“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