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淫欲心重怎么办?

问:淫欲心重怎么办?自己老起烦恼。有时候见到男众就生不净念头。做梦还会梦到,该怎么办?请师父开示。答:这是众生的一个无明,一个大无明。只要生到人类,这个无明它就存在。没有淫欲不会生在这个娑婆世界。生到娑婆世界,这个淫欲心就会生成,有百分之五十的淫欲心才生为人类..

生活,简单淡泊就是好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佛典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心经》能破三种障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心经》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破除报障、业障、烦恼障。它怎么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网友:法师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体指什么?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学诚法师:僧为梵语,意译为和合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传统佛教中,指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现在也包含了沙弥、沙弥尼。广义而言,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网友:请..

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九十岁缘起:上午,信徒郑某某来请示佛法。广钦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心散乱,不是昏沉就是掉举。这种散乱的心,想东想西,八万四千尘劳,无量无边的妄想杂念,没有办法来对治它。你想要按捺妄念,它的力量更大,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那怎么办呢?如何对治我们散乱的心、生灭的心、染著的心、贪欲..

找回我们的本心

我们这个寺院里面五堂功课,它要念多久,实际上面这也是一个量化,一个量化标准。所以我们学佛法修行,只有通过量化来对比,我们才会知道说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那我们从外在的来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我们考勤啊等等,纪律啊,戒律啊,制度啊等等,从种种方面去保障..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欠人情

不愿欠人情、怕跟人交往,都是内心虚弱、自卑、怕受伤害的表现。想让我们的心更加开放、灵活、勇猛,要穿上慈悲的铠甲,拿上智慧的宝剑,把内心的无明与障碍扫除。仅仅寻求答案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修行的过程才能解决问题。接受他人的帮助,不要当做欠人情,其实这种心理还是过于在..

手机上网过度,会导致身体和智慧的下降

许多人身体不好,都跟用手机上网有关。尤其是年轻人,没干体力活,但一天到晚上网,玩游戏聊天。年纪轻轻,就眼睛近视,尤其是肝肾虚。这类电器中最早出现的是收音机,收音机的声音用耳朵听,耳朵通肾,肾气就不足。后来有了彩色电视,电脑,人的精气神就被吸走了。现在最可怕的是..

现代人如何参禅悟道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宽以待人,容人之过,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有的是无心去犯的过失,这就是谈动机。儒、佛圣人在动机和..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

济群法师:佛教反对纵欲 并不提倡一味禁欲

佛教徒是禁欲主义者吗?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理解,佛教并不提倡一味的..

广钦老和尚: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怎知遇到的某人某事是好是坏,是喜是忧?何必纠结那个他还爱不爱你。缘分未尽,不爱你,他都跑不掉,缘分尽了再爱也走不到一起。不是你不够好,也没有谁对不起..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就是因为大悲咒不可思议出世间的一种功德,不可思议的鬼神之类的一种加持。它的这种作用能够让一切鬼神听号令,当然我们不去乞求,命令不一样,命令神。我们知道大悲咒这种作用,知道它的这种功德,我们正确地去理解。降诸天魔,制诸外道。我们平常遇到的干扰是自性魔障啊!这是..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界”。凡夫众生他一定是有念的,他不会做到无念,无念境界唯佛方有,等觉以还的菩萨都还有念,微细的念。既然有念,他就必然在十法界当中找到一法界的安顿。当我们一念五戒、五常的时候,就住..

修行就是管理自己的生命

大日恒光:人为什么要修行?就是因为累积了太多的心垢,太多的导致我们痛苦的、循环的一些错误。修行就是要改正这些错误的,也是来锻炼,让自己的人格能够成熟、圆满。但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可以说,能够很完全地改正自己的错误的人并不是很多。这里面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现不了..

爱什么就会被什么锁住

世人多认为佛法要无条件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是受到我国广泛流传的禅宗精神的影响,殊不知:禅宗之无分别是建立在对空性的体证之上,凡愚劣智妄谈无分别,极易落入空执。爱什么就被什么锁住,这就是执著。执著就必定有苦,但世人却把这种执著当做“感情”而不肯放下。我们执著不舍的..

善恶在心

我们来到人间,有人的身体、人的形状,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五官具足,也有父母给我们的名字。人的这个身体本身没有对错,错在我们这个身体会去做错事、做坏事。做错事、做坏事就会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给我们直接、间接有关联的人带来麻烦、带来纠纷、带来问题、带来苦难;反过来..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2.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3.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4.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5.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逸多!佛出世难;离八难②身,亦为难得。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③无畏④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⑤等菩萨之法,能说法人,亦难开示。阿逸多!善说法人,非易可遇,坚..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Buddha的音译。又称浮图、浮陀等,..

放生正是践行佛陀之大慈悲

世间福德,放生第一。众生在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生命,我们从屠刀下抢救生命,正是践行佛陀之大慈悲。天地有好生之德,十方诸佛菩萨都以慈悲为怀,放生就是跟天地善神的好生之德相应,与诸佛菩萨的慈悲相应。放生自古是佛门传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祖师大德都会传承放生善行,甚..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管住自己那颗驿动浮躁的心,是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佛学又称为治心之学,佛经上经常用各种比喻来说明我们的心:(1)心如猿..

既然说佛性平等 那你为什么还没成佛?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活出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心存感恩。其实我们人最缺的是智慧。一个人若有智慧,无论怎样的生命境界都能成为生命的财富。没有智慧、福德,拥有得越多有时反成一种祸害。智慧,生命的财富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有与其相对..

对治邪淫应从四个方面下手

人受着无明爱欲的驱使,投生在这个世间,此业报身乃一切众苦祸难之本源,一切饥渴、瞋恚、色欲、怨仇,皆因有此身体。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爱男子;有男人之身,即爱女人。人的诸多行为造作,事业追求,其最初之动因,多为淫欲。或善或恶,总属万劫轮回之因。爱不重不生娑..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是顺境,坏的就是逆境。对于顺境和逆境,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应该要保持一个“忍”字,保持正定。面对好的境界,如果没有正定,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如果遇到逆境,仓皇失措,忧愁悲伤,也是不..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宽以待人,容人之过,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有的是无心去犯的过失,这就是谈动机。儒、佛圣人在动机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