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

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自然可以转化。遭遇任何违缘和障碍时,让心放松是得快乐的秘诀。恰尔卡·益西多吉大师对弟子告诫道:“恒常令心快乐,时时刻刻观修心,一切祸害的根源就是我执,对一切众生有..

想把爱算清楚根本不可能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别人爱戴,有时候,你想得到的爱,却不一定能得到。但是,无私付出你的爱,去关爱他人,每个人一定都能做得到。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去付出爱。如果你常常无私地关爱他人,一定会有人来爱你,这是必然的。无论你是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姐妹,还是爱周边的朋友,..

学佛者应一点一滴以自律行进

世间人无论从事论文写作或文艺创作,大体出不了分别念的范围。他们以“我”的所思所感为中心,精心营造出一个个在“我”看来是正确、合理、全面的观点,或一篇篇以“我”为背后主脑、叙事主体的作品。这一点恰与佛法的“无我”主张大相径庭。在佛教的中观教义中,对“无我”有明确..

你被恐惧感俘虏过吗?

只要是正常的人,以他一生当中诸多密不可分的人格特质元素当中,恐惧感应该是生活当中时时刻刻会无预警地闯出来的不速之客,我相信所有的人一定都会有很深的经验跟印象。如果人类没有恐惧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寻求宗教的力量或思想的力量,或对大自然不可知的世界不断地去探索。..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最近有某一位任职某财团高阶的同修,忧心忡忡地跑来见我,他说:「我考虑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我决定要离职,而且我也无法考虑到太太对我的不解,因为我实在太痛苦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办公室里面不公开的文化让我觉得非常不公平,所以我决定不想在这样的制度下面为它拼命..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于死时,虽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于空性、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分别,不生不灭,不堕不起,不来不去不住,不染不净。”心不参与,住在空、无相等当中,就不会被魔损..

如何积聚福德

了解福德德格有一个小王国,这个皇室的血脉在大约一个世代以前中断了,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德格皇室的后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国王曾是伟大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弟子。曾有预言说,当他们两人举办大法会时,蒋扬钦哲旺波应该要在法会当中把德格王痛打一顿。时至今日,德..

菩提种子成熟与否要靠外缘

真实说来,每个学佛人的真正行持都会给社会、家庭、及个人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与正面价值。但可惜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根本不懂得学佛及学佛者的价值所在,这种认识上的偏颇之处也许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吧。而就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佛法兴盛之地的佛教教育环境而言,大..

学佛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普通世人看见外境依靠的是眼识,因而人们普遍认为眼识看不见的东西便都不存在。诸如天人、饿鬼、地狱之类的在佛经中经常提到的现象,也就因此失去了获得凡人们认可与接受的可能。只有在梦中,及一些特殊环境下,人们才有可能体认到非眼识认知范围所含的世界。还有一些人除了自己的..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绕远路,走错路的结果,就恰如迷路走入深山,当别人为你的危险焦急惋惜之际,你却采集了一些珍奇的花果,获得了一些罕见的鸟兽。而且你多认了一段路,多锻炼出一分坚强与胆量。”世间上,不管是市井白丁,还是达官贵胄,人人在为所追求的东西拼搏时,都务求一帆风顺,不愿有半点..

得病为何也是好事

现在大家都热衷锻炼,注重营养,就是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不希望自己有病,若有病了,会非常痛苦。不要说得绝症,只是头疼或者肚子疼这些小毛病,就无精打采了,不要说修法,连说话的心情都没有。若是真正得了大病,得了绝症,能没有恐惧吗?能不痛苦吗?一定会有的。但是对于一个修..

面对痛苦与解决痛苦的方法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

如何让自己改掉坏脾气

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我”的驱壳虽然换了又换,但业障习气却不断累积下来,人们对“我”那不变的执着,让自私成为每个“我”的共性特点。因为太爱自己了,贪心、嗔恨心、妒忌心、傲慢心、怀疑心等等会随时随地冒出来,难以控制。特别是嗔恨心,它与“我执”有很深的关系,自私的..

魔不在外 而在心内

是什么让我们彻底毁灭?就是我执。有了我执才会感受到痛苦,我执会毁灭一切善,消灭修行的机会,让我们无法获得解脱。很多人即便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最终在修行上还是空手而回,就是因为这个强大的我执。所有生命的共同点都有一个强烈自我感,以“我”为中心就是我执。总体来说当你..

自杀真的能解脱吗?

有些人不能忍受业力苦果的痛苦,想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为什么?有些人因疾病、贫穷而自杀,有些人因情爱、亲人的别离而自杀,有些人因事业失败而自杀,等等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对此都会有所耳闻目睹。由上足可证明,轮回世间的众苦逼迫是十分难忍且恒时存在的,有智者..

慈诚罗珠堪布:与人争斗所获的胜利并非真胜利

核心提示: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作为晋美彭措法王的侍者、翻译常随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佛法修习,最终获得三藏堪布学位。现为五明佛学院的传戒堪布,兼学院教务科主要负责人,极力倡导戒杀放生。凤凰佛教《般若讲..

欲望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我自己的生活是这样的。比如,食物。我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吃饭很困难,当然不可能有蔬菜,也没有酥油,只有一点糌粑。每次吃糌粑就觉得很香,很满足。偶尔有一点点酥油、奶渣,一个月吃一次,觉得吃到了世界上最香的东西,那种味道留在嘴里要回味好久。后来,家里有了酥油。这时候..

令自己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爱自己

若汝欲自喜,不应自爱执,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如果你想珍惜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那就千万不要爱执自己。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相违,其实并不矛盾。俗话说:“智者求乐因,愚者求乐果。”世间学者为了自己的事业,尚且能忍受痛苦而学习深造,更何况是出世间的大业了。一个人若..

修行的要点准则是什么

一、调柔身语意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境,都要好好调伏自己的身口意。藏人比喻说,修行忍辱,要将身口意调柔到像是脚踩在棉花堆里似的,软绵绵的,没有感觉一样。不管别人如何伤害你,如果你能以很柔软的心和态度来应付,表面上看起来是弱者,到最后终会是个赢家。从古到今,哪一个强..

修行人应具备的四个正见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如果你对今生充满着期望,纵使学佛修行和精进于闻思修,也不是真实的修行人。因为执着此生利益,修行只会增加你对世间八法的执着,例如执着得与失、苦与乐、誉与毁,仍然无法出离轮回而得到解脱。世间八法是我们痛苦之根源。如何放弃对此生的执着呢?你..

你拥有的会不会是烦恼呢

现代人永远都在想:如果我的物质条件更好一点,房子大一点,车子贵一点我就会更快乐,其实这些快乐都是短暂的。我们的祖师爷巴祖仁波切曾讲过一句话,“有一只羊,就有一只羊的痛苦;有一头牛,就有一头牛的痛苦。”你开个旧车放在室外,车被人蹭了刮了你根本不会在乎。你买个名车..

佛法对治玻璃心

有些人觉得学佛很可怕,要严肃得像木乃伊一样,对很多事也会消极看待,得过且过。学佛,当然是要学得快快乐乐,不能学得愁眉苦脸。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皆苦,就是希望我们脱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与愁眉苦脸彻底绝缘。在有限的生命里,你本可以欢欢喜喜地把心打开,沐浴在广阔世界的新..

佛法对治玻璃心

有些人觉得学佛很可怕,要严肃得像木乃伊一样,对很多事也会消极看待,得过且过。学佛,当然是要学得快快乐乐,不能学得愁眉苦脸。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皆苦,就是希望我们脱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与愁眉苦脸彻底绝缘。在有限的生命里,你本可以欢欢喜喜地把心打开,沐浴在广阔世界的新..

如何面对生活和修行中的顺逆缘

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幸福。当享有世间的幸福或修行上的圆满(如在闻、思、修上的进步)时,..

为什么要学佛 学佛会得到哪些好处呢?

文:夏坝仁波切信仰佛教的目的,如同从事其他行业一样,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平时所做、所说、所想,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在减轻痛苦的同时增长快乐。信仰佛教和学佛也是同样的道理,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增长快乐。从更深的角度来说,则是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

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

一个人生起嗔心的根本原因何在?

问:一个人生起嗔心的根本原因何在?索大吉堪布:嗔恨心生长之因缘有两种,一种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所欲不遂,而不欲来临,导致了不乐情绪的产生,这是爆发嗔恨的前因。不乐..

快乐的人生从接受缺憾开始

以前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想这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放下执著就会安乐。”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什么是执著?怎样算放下?这些都是问题。所以,当弟子再次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时,我便反问道:“你现在感觉如何?”安乐,..

嘎玛仁波切:你是偏执的佛弟子吗

导语:学佛之后,一定不要偏执,不要总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让别人围着你转。我们追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闻思修佛法,就是要像佛陀那样,能够放下执着,放下偏执。通过放下我执,能够放空自己,由小我慢慢变成大我,从利益身边人开始,慢慢尽己所能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无论在家..

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挫折?

问:一般人们都追求一帆风顺,害怕挫折。真正的修行人这方面的心态如何?索达吉堪布:弘一法师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道:“我的心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和不完满,这才使我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