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疗痔病经》是治疗癌症的密咒“药方”

编者按:佛陀是大医王,在疗治众生身心疾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三藏典籍中也有一些经典比较特殊,专门标明对治某类疾病,比如《疗痔病经》和《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就是这类经典。有法师说痔病俗称癌症,又逐一解释经中所列的不同痔病,与各种癌症相对应;也有法师认为痔病就是..

详解「大势至菩萨」名号的含义

“大势至”这个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有的称作“无边炽盛光”。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微尘数刹,具有紫磨真金色。大势至菩萨在因地是以智慧来选择它的法门。在他成就等觉菩萨的果位时,他就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他方世界六道轮回的众生..

佛陀开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佛经,佛祖说了7种女人,我们看看做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吧。已婚的可以对比实践,未婚的可以提前预演。先说故事背景:学佛的师兄对给孤独长者应该多半都听说过吧,给佛祖提供精舍的大善人,在佛经中经常出现。他有个儿子,取了个媳妇,相貌端庄,貌美..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

图解三界六道及九地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佛经记载:五辛为什么不能吃

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海底龙宫正入甚深禅定,他化自在天的二位魔女,因爱恋世尊,来到佛陀禅定之处,以各种妖媚之术来迷惑佛陀。由于释迦牟尼佛早已身、口、意三业清净,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对于美色及情欲之贪爱执著,早已净尽无余,因此,二位魔女的诱惑始终没有得逞,..

佛陀箴言:佛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承受毁谤侮辱

《梵网经》:“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注:菩萨应当代替一切众生承受毁谤、侮辱,所有的恶事都指归自己,所有的善行都推让别人。如果自己宣扬自己的功德,隐瞒他人的善行,致使他人受到毁谤,是..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据《大般涅槃经》中载:佛临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请阿难问佛四件事:一、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将依谁而住?二、以何人为师?三、于经典结集时,一切经首应安何语?四、恶性比丘应如何处置?佛答:一、如来灭度后,佛之弟子应依四念处而住;二、..

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诞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与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历来被称为“佛欢喜日”。历史上,寺院内外于此日往往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供灯、斋戒等(详见浴佛、行像、放生诸条)。明清以来,寺院于佛诞日举行佛诞仪。相传二千多年前,在喜玛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

暇满人身的真正含义

暇满人身中的“暇”指闲暇,即是远离了八种无暇之处,包括非人中的四种、人中的四种。首先是转生为非人的四种: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3)旁生:有愚痴和被役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4)长寿天:在..

佛陀箴言:佛陀揭开女儿是父亲前世情人的真相

《大宝积经》:“又彼中有欲入胎时,心即颠倒: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憎;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憎。”注:此外如果有中阴身想入胎时,会产生一些颠倒的妄想。如果投胎为男,就对母亲产生爱欲,而对父亲心生憎恶;如果投胎为女,就对父亲产生爱欲,而对母亲心生憎恶。..

进寺庙常识知多少

一般大殿有三个门,从左边的门进,右边的门出,不要走中门,进殿男左脚女右脚进,脚不要碰到门坎,更不能踩到上面,切记!为什么拜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

演习12 观察受之根源 二 正念观受

演习12观察受之根源二正念观受彼正感到身体之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到身体之乐受。彼正感到心灵之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到心灵之乐受。彼正感到身体之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到身体之苦受。彼正感到心灵之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到心灵之苦受。彼正感到..

【六道轮回】图讲解,佛教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佛教解释)六道轮回,佛教用语。世间众生因做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化生)、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化生)。六道轮回简介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

演习15 慈观 三 正念观心

演习15慈观三正念观心彼无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嗔恚。已生起之嗔恚若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嗔恚若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彼心离执着,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执着。彼心无恨,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无恨。在南传佛教《增支部》(AnguttaraNikaya,卷161)中,佛陀教..

对前九个演习的评论 一 正念观身

对前九个演习的评论一正念观身当我们修习佛陀所开示的上述这九个即身观身的演习时,我们或者把留意力集中在呼吸、身体、身体的姿势、身体的动作、身体的各个不合部位和构成身体的四大上,或者把留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分化上。当我们这样去观察身体的时刻,我们就与它发生了直接的接触..

【修行】若何修行?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修行(佛教解释)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经由过程修正言行意,相符特定风格的生活方法。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惟、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事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佛教修行的基..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削发人不..

演习16 择法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6择法四正念观法彼有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择法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圆满。无明(ignorance,或delusion)是对事物的缺点的想(perception)。为了修正我们缺点的..

演习18 转化被压抑的结使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8转化被压抑的结使四正念观法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眼根(耳、鼻、舌、身、意),了了分明色尘(声、香、味、触、法),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若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若何令未来不生。(这段经文与演习17..

演习3 身心合一 一 正念观身

演习3身心合一一正念观身入息,我对我的全部身体了了分明。前程,我对我的全部身体了了分明。第三个演习是为了使身心达到调和的状态。赞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身分是呼吸。在禅修的过程中,身心的分别消失了,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身心合一。在这个演习中,我们所观的对象不再仅仅是..

演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演习1有意识的呼吸一正念观身修习正念的二十个演习[法]一行禅师著明洁明尧译摘自明洁、明尧译《生命的转化与疗效》一书[编者按]佛陀在世的时刻,曾多次教导他的学生修习四念处。佛陀入灭之后,四念处仍然是南传上座部最主要的用功方法。《四念处经》之于南传佛教,如同《金刚经》..

演习7 观察身体的各个部位 一 正念观身

演习7观察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正念观身复次,诸比丘,彼应观想自身,自足底而上,自头发而下,此身为皮囊所包裹,各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

净土法门:福德是助道

【大福德光明云。】加上『光明云』三个字都是称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萨行里面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助缘,才能成就无漏的智慧。如果没有前面五种,纵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的,有漏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不是般若智慧。佛..

五阴缠缚乃众生

以前,佛陀住在王舍城邻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酒保罗陀比丘请示佛陀:世尊,所谓众生者,何以名为众生呢?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于色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于受、想、行、识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所以,众生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有所分别执..

一把石头换平生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财主,他的夫工资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当这个小男婴呱呱堕地时,天上忽然降下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珊瑚。这七样器械堆满了他家的院子,奇怪的是这些器械只落进了他们家,涓滴没落于墙外。财主又惊又喜,急忙去请了一位有名的命理师来为..

观音嫁人佛陀救子,何情堪比此情深…

人之生也荏弱,其死也顽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顽强者死之徒,荏弱者生之徒。-老子人在出生和发展时,身体是柔嫩的,生命力很强。而在灭亡后,躯体是僵硬的,生命力是终结的。花草树木,在萌芽初生和发展之时,是优柔的,而一旦枯死,则是枯而干硬的。所以说:坚硬逞..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安闲

人之所以不得安闲,多半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愿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苦或是有欠缺的时刻,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不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安闲的原因。当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

慧眼观六道(图文)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察迟疑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懂得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人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游玩、衣食无虞;人道众生饱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较贫贱者还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