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道证法师:涅槃,是这种用智慧,将烦恼的火都灭尽的境界

“涅槃”,是由印度梵文发音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很多人都误会它是“死掉”的意思。其实,“涅槃”本来的意思是指:火吹灭了,也就是火熄灭那个状态。什么样的火呢?就是“烦恼的火”。我们内心的烦恼,譬如: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都像是火,不但使我们自己感觉很烧热,还..

戒定慧怎么成就的?考成就的

明白是看破,不动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平常心对待;逆境恶缘不生恚,不但不生恚,还感恩。有人问,你怎么会感恩?感什么恩?真的要感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考试。戒定慧怎么成就的?考成就的,没人来考试你的话,你怎么会有戒定慧?考你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进步..

五毒在哪里?在意识里头

「诸根者」,这是讲「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前面五根,物质;后面意根,这是精神,这是六根。「今此六根,同归寂静」。这六根也是非有非无,也是本来寂静。「如《华严经》曰」,这是《华严经》上讲的,「观寂静法,离诸痴暗」。怎么个离法?「不生分别,自然远离痴暗,而..

宣化上人:地狱之六交报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什么叫做六报呢?阿难!一切众生在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上所造的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他造业就要受报,所招的恶报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从眼、耳、鼻、舌、身、..

得失心没有了,烦恼至少去除百分之八十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我们今天「调伏」,以戒调身,以定调心,这就晓得戒定的重要。一心系念是调心,持戒念佛是调身,「身心柔软」就是身心自在!我们比不上菩萨,原因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诸法的实相。换句话说,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环境。所以我们纵然是很认真的去调,得的结果还..

你是什么样的心,你见的是什么境界

「如《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坐中无央数众」。像法,世尊灭度之后第二个一千年,禅定成就。这个时候佛教传到中国来,佛教传到中国是像法,不是正法。今日坐中无央数众,这是像法时候,坐中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或见此处山林、地土、砂砾」,这是见到什么?普通的我们肉眼所见的。..

忏悔邪淫罪业的重要性

当我们成功戒除自渎邪淫恶习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第一等大事是什么呢?成功后第一等大事:忏悔我们犯下的邪淫之罪。有人说,自己身体很衰败了,最重要的事是恢复身体健康;有人说,戒除淫习只是改掉我们很多恶习中的一项,接下来要全面修身,横扫他恶。我想说的是,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一章天叹情路绕地长03起念现定境,心寂智无边若定慧双运,动寂融通,则念念入三昧之门,寂寂运无涯之照。又是一副好对子!再进一步更高明的人,‘若定慧双运’,定慧如车之双轮,同时连转滚动,有定即有慧,有慧即有定。‘动寂融通..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四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四章跨鹤出银笼01《宝藏论》云:‘夫离者无身,微者无心。无身故大身,无心故大心。大心故,则智周万物;大身故,则应备无穷。’修证佛法最主要是如何能做到‘离’,这个‘离’是超越的意思。普通经教讲,学佛的第一步要先发起厌离..

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6

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6(十六)身识界。执身持戒的修法:优婆离(译名上首,原名车匿)起立自述说。我亲自追随着佛,半夜里越城出家。又亲自看见佛修苦行六年,降伏一切的魔障。制服所有的外道。解脱世间的爱网。使烦恼和贪欲净尽,得到无漏的果位。蒙佛教我严守戒律。由这样执身持戒..

梦中还有梦,怎样才能从梦中醒来

我们举一个比喻,诸位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慢慢会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在梦中一定有自己,有梦到很多人、梦到很多事,梦中有山河大地。醒来之后,你回光返照,想一想梦中所有的境界,人也好,物也好,树木花草也好,山河大地也好,空中现象也好,全是自己心想变现的..

大安法师: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呢?

问: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答: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个淫欲他是烦恼最根本的六道轮回的根本,要认识到他的污秽,他的可恶,他遮蔽我们佛性的这种巨大的障碍,在世间法会..

戒淫神妙之法

戒淫神妙之法益非浅。修了这些年佛,惭愧无半点进境,其中淫邪缠身是最大的违缘。痛定思痛,特成此文与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一切戒律不管大乘、小乘、比丘、居士,出家、在家,戒淫为首要。对常人,淫邪是最快最直接能削减你的福报让你诸事不顺求之不得的利器.这种话一百万个故事和大..

我们念为什么没有效果?这四个字没做到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於大乘经不能记。】第四段颂求智慧,这一段比较长一点。先说你为什么没有智慧,是你有过去世的业障,障碍你的智慧。虽然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明白了,你发心,发的心很好,发心研教学经,目..

如何得坚牢地神保护?

下面第二段是读经、供像的利益,请看经文:【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是能修之人,特别注意到经文里面讲的『善』字,这是个关键的字眼。【於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有此经典』就是指本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家里头有这一部经典,也供养地..

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这一尊佛『拘留孙佛』,是不是我们现在贤劫当中的佛?小注里头有说,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贤劫,注解上讲「此非贤劫第九,减至六万岁时出世之佛」。后..

一个人走运时,会有这两个迹象

(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顺遂的人生,少些波折,少些起伏。但是现实总比理想要残酷得多,当你愈加成熟,就会意识到,人生道路,跌宕起初就是常态,每个人都需要在磨砺中日益强大,让自己身后的羽翼更加丰满。人生就是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汲取经验,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让自己有好..

佛讲人出车祸的原因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他信佛了还出车祸死亡?文章来源:摘自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劝,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后遇见挫折也会退心的。今天有人问我这么一件事,有位吴姓弟子,昨天晚上八点多钟,在八十八街出了车祸当场..

民国四大高僧

佛教自古代传入到中国一直到现在,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在我国民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位高僧,把佛法的流传进行了更好的承接,他们堪称民国佛教界的翘楚,都真正的做到了无我境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这四位民国时期的佛教高僧吧。弘一:李叔同(1880—1942),..

净宗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1.生平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人。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投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

净宗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

1.生平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和尚剃发,第二年,受具足戒。后参学诸方,听隆一法师讲《圆..

净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一、法照大师的生平事迹法照,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四祖,约生于公元747—821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公元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

净宗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承远(公元712—802)唐代僧人,是一位著名的净宗实践家。俗家谢氏,汉州(今四川锦竹县)人,年青时即有志于四方“甫志学始游乡校”,宿根善利且天资聪颖超乎常人。自小接受儒家的教育,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思想境界因之改观。对于儒家经典中主张与理..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一、善导大师的生平善导大师(613—681)是唐代盛弘净土教的一代宗师。(安徽泗州人)。(一说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俗姓朱,十岁时即跟从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的明胜法师出家,归心向佛。初时学习三论宗的经典,间中常有读诵《法华》、《维摩》诸经。如是经历数年的静心..

《百业经》:(84)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两世得度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百业经》:(83)吉祥跛子 恶口骂僧报以跛脚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百业经》:(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七岁证果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广钦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

广钦老和尚:逆境中修行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是要顺别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