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强调欲改变现世命运,极速求得大福莫如跳出火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观经》中,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妻子韦提希夫人,贵为皇后,却深恶逆子行为,深感世间是苦(得为国母是福,得逆子是苦,证验福中受苦),求佛带领出离娑..
境界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还是波涛汹涌?是有功力,还是没有功力?只有自己最..
圣严法师:学佛应先选择名师 四条标准万无一失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拜观音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不论做学问、学艺和学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至少不会指错方向、教错要领,实要比所谓“以盲..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第一天持念佛名一心不乱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先告诉大家,为什么打佛七,怎么样打好这次佛七。要是你不知道打佛七的目的、那末,在这次佛七中,是用不上功的。打佛七讲开示,横说坚说的都不外乎“持念佛名,一心不乱”。因为这是大家须要正确认识的。我们为什么..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前面是讲人,这里讲事情。我们在办事当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意,一种是失意。有些事情它很顺利,随顺我们的心情成就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太放纵,太过于欢喜;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抑郁、沮丧而失措,失措就是失去了一个安定的处所。这..
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你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不同的过程,你会创造不同的结果。比方说你同样布施一百块美金给三宝,到底你会得到什么果报呢,答案是不一定,你的心态是很重要,你的意乐。我们可以这样讲,整个修行的方法过程当中,是两种力量构成,..
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73岁、男性68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均延长了6岁。其中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4岁,蝉联全球第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7岁,在194个成员国中居首位;日本男性平均寿命为80岁,与挪威..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马祖问:“你在做什么?”石巩答:“牧牛。”马祖再问:“怎么牧?”石巩说:“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马祖曰:“子真牧牛。”石巩禅师出家前是个打猎的粗人,追随马祖之后在厨房负责烧柴。一天,马祖去巡视厨房,问他..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不论做学问、学艺和学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至少不会指错方向、教错要领,实要比所谓“以盲引盲”来得安全。可是谁是明师?往..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都愤愤不平: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儒教,怎么外来的宗教还搞得这么宏伟。所以他要写“辟佛论”。等他拿起笔来要写的时候,却是写不出来,痛苦呻吟。他的一个妻子叫向氏,倒是虔诚的佛教徒..
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永无了期。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子子孙孙,都要受苦。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有些人对于观想的境界不熟,理论也不清楚,他也没有读诵大乘经典,不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一心所变现,“以躁妄心,急欲境现”,他就是以这种有所得的躁妄心,念佛赶..
明贤法师:佛已获证无上菩提 三乘圣者难以企及
佛陀成就菩萨难及,世出世间无与伦比。“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境界,即便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亦无法测度。佛陀成就了圆满的..
佛经将宇宙众生的死亡分为四大种类
死亡情况千差万别,经上归成四大种类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直接了当,完全把中介物都排除了,使我们的心当下就能够超越,超越到与佛平等,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知道“心是心作”的道理,那么诸佛的法身就能够进入到我们一切心想当中。我们就能够真..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生命,很简单的一个词,简单到一个小朋友也会天天挂在嘴边。生命,何其深奥,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智者想穷其究竟,却未能如愿。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往哪里去?我们的生命该用来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一生中也不会有几次这样的思考,我们会觉得这..
修行人有藕断丝连的个性是没办法修行的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我们希望这一念心不贪求世间五欲的境界,专心来忆念这个佛号,这件事情是很困难的,非常的困难,这件事情是深深地违背我们过去的习气。我们这一念的心,“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本性来说,我们每一个人这一念心都是清..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以做祖师吗?“行解相应”的话,要真正有实证才能称为祖师。没有证,就不能称为祖师,就是文字游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内不乱,要看不乱到什么程度,初定下来个把小时也是..
虚云禅师:佛法世法无二无别 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在周围,很平凡的念佛人,但是却有不平凡的情操,他们很多行为往往是达官显贵、名人学者也望尘莫及的。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就是我的房东太太,大家称她“林师姐”,我..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我们常常说要往生极乐,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往生」的意义,所以嘴上虽然常说要往生极乐,实际上常常会枉死娑婆,注意枉死的「枉」,是冤枉的「枉」。本来往生极乐并不是死掉的意思,也不是肉身死了,才去极乐世界。我们从字面上简..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电波,即使没说话、没行动,那种电波发出去(对方也能收列),也可以投射和行动,乃至能影响整个生活环境和世界。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波动产生,仿佛触动湖水的一点,使有波纹涟漪遍及整个水面甚至湖..
外在的困难是历练成长的助缘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都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主要从离苦得乐的本能中生出来。你对苦的感受越深,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内心就会越容易有动力。古时一个人很穷苦,但也能维持,如果有机会能够改变现状,他一定会努力..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慈父弥陀,数数亲觐,可以永年,况乃却病。”(《西方确指》)这八句偈颂讲得非常直白。看过去好像没什么,仔细思惟,这里面包含着佛教甚深的义理和心性上甚深的利益。那么从这段开示来看,耳之可能是一个性情上比较懈怠、放..
众生只有断绝爱欲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吗?
一天不断渴爱之心,永远难逃生死轮回宇宙是众生活动的舞台,这是通俗的说法;若依佛陀的见地,宇宙是由众生的活动而形成的。比如,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团,我们的国家,是由家庭中的成员、社员、国民的全体活动而成立的。故可推知,我们的地球世界是由于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一切众..
赤贫少年偶起偷心 目睹油灯改过自新
一盏油灯改变赤贫少年两世命运学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知道点点滴滴皆不离因缘果报。佛陀对僧众的教育,是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去注意言行,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有一次,阿那律陀不小心将针线掉到地上,佛陀便亲自为他捡起来,为他穿线,可见佛陀非常关心..
揭秘:佛陀“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世界观不冲突
编者按:在一些佛经中,也会介绍我们所处大千世界乃至他方世界,就具体的世界来讲,佛经也有极详细的介绍,须弥山与四大部洲就是世界基础结构。但在现代天文学上,宇宙构成又有不同说法,如从地球、月球到太阳系,从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这两个叙述体系有什么不同?是否相互冲突?..
梦参长老:贪爱财色二心不断 学佛再久也未入门
编者按: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参长老早年曾因不愿还俗被捕入狱,又在狱中宣传佛法,结果被判刑十五年及劳改十八年,1982年才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