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若施彼已,则是我有”,通常我们会说:我有钱,我有什么,有什么。其实你把钱抓在手上,不一定是真正地拥有。佛经里叫“五不坚之财”。哪五个呢?有水火的。如果有水火的灾害,你的财产会损失吧?有盗贼的,盗贼有..
境界
做轮回的主人
心的本质所有众生的心,所谓的心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精神实体,而是像河流、像一条河一样念念迁流不断的连续,是一个过程。每时每刻,我们的心念都不断在出现、不断在消失;当下出现,当下消失;当下生,当下灭;当下起,当下落。这念头的起和落,其实就是生和死,也是苦和乐的轮回。..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使我们受到约束。其实戒律是自由的保证,是通向生命自由的必由之路。我们老和尚生前喜欢讲三自——自觉、自由、自在。生命自由、自在的境界,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自觉。而持戒,按戒律去生活正是我们到达自觉境界..
“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塔”毫不夸张!(虚云法师讲)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
星云大师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属上等缘;有的缘分是可遇亦可求的,属中等缘;有的缘分是可遇而无需求的,属下等缘。无论何等缘分,都..
达照法师:《心经》“心”字的三层涵义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当中非常简短,却是非常重要、核心的一部经典。《心经》的“心”字有三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这个“心”字代表了《心经》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下简称《大般若经》)的核心。《大般若经》为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所译,共计六百卷,其精..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 做到,你就是佛!
[1]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即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2]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3]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4]我们修行..
「上香」意义的省思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间,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两地各处寺院名胜,人潮如涌,挤拥热闹。除夕晚深夜已吸引大批善信祈福,由于人数过多,步行上山的时间比平日加倍。深圳有寺院还向每名参拜善信免费派发3支香,吸引不少家长带同子女一同上香参拜,祈求佛..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现现在很少有人听二磬。我想是不是有人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我有眼不用眼,有耳不用耳,这就是修行。我在修行,所以我不用听你外面任何的声音,也不用看你怎么样的指挥。曾经有外道请问佛说:我的师父告诉我,有眼不看,有耳不..
学佛成功失败的关键在自己,不在外头;在外面成不了佛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7集2015年3月3日讲于香港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
我是佛——星云大师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佛?”禅师十分为难地望着信徒,说道:“这,不可以告诉你,因为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信徒说:“师父!您的话我怎敢不信!我是很诚恳地来向你问道的。”禅师点点头,说道:“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诉你:你就是佛啊!”..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己的身心安家的一个过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调心安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我们的妄减掉了多少,心就安定了多少,我们的幸福感、快乐感也会相应地增长多少。决定一个人是幸..
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谈的是第二种人,在唯识学对治的瞋恚,是对治一个修行者的瞋恚。因为修行者本身有很高的自我要求,对道理了解得多,但是他往往会把他所知道的道理,除了照自己,也会拿来照别人,造成我相、人相的对立。一般..
宣化上人不顾自身而冒死说出的超度之真实义(此开示很稀有珍贵)
死亡是有情众生要遭受的一种极大痛苦之一。因为每一个人在世间都要面对死亡的一天,但是死亡之后,我们应该要如何为这些亡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如何为他们做一些为人儿女应该的本份,不但身体要忍受四大分离之苦,如果心中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很执着不肯放下,心灵上的痛苦往往..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
摘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四集2013年5月30日讲于斯里兰卡尊敬的强帝玛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今天下午这一堂课我们谈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说的“四弘”、“六度”。这是菩萨必须要遵守、要学习的。“四弘”就是发菩提心,“四弘”第一是大愿,“众生无..
学诚法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沟通
原标题: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沟通(我当代表委员这两年)学诚法师这两年,在履行委员职责的平时和全国两会期间,除了提交相关提案,为社会公众关心的放生、文明敬香、生态文明等热点话题建言献策外,“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佛教自身建设、文化..
慧律法师:佛号只是工具而已 死后去向由心决定
佛号只是工具而已,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动,我们当然是用心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藕益大师讲,你要是心作佛,你才能是心是佛。这一点跟善导大师的顺从本愿是相应的。佛陀讲《阿弥陀经》刚开始真的用极乐世界的快乐来引导我们,..
什么叫做“恒顺众生”?
宣化上人:恒顺众生「九者恒顺众生」:这「恒」当一个「常」字讲,就是恒常不变;「顺」就是依顺,依著众生的境界。众生都是颠倒的,那么你是不是恒顺众生的颠倒呢?众生根本就没有知识,你顺著这些没有知识的众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吗?恒顺众生,是顺著众生的习惯,又要..
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就是多数人的现实。我们不知道,一旦错失今生,接着又是长劫轮回,很难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佛,就是帮助我们把握这一难得易失的宝贵人身,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改造它,升华它。在此过程..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乐,就放光,照亮世界遇事往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我认识一位大家尊称她“欢喜菩萨”的农妇,有一天她丢掉了五千块,她发现的第一句话就是说:“这样捡到的人也能用,这样真欢喜!”她的心真的是愿往生极乐,所以遇到事总是往最快乐的地方想,往最慈悲的角度想,她马上放下、布..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了五十、六十岁的人,心里总会想:「这些老人家好可怜,他们再过没有多久就要去了,可是怎么还过得快快乐乐,若无其事的样子?」转眼间,没想到自己也过了五十岁,而且更加快速度地奔向六十岁的旅程。一、岁月不饶人十年前,我..
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用障碍」(酗酒等)、「焦虑障碍」。究其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人心的烦..
人间从来没有吃亏事
修道一定是反过来的。凡夫多,圣人少,因为凡夫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而圣人是反过来。比如说,每个人都怕吃亏,不怕浪费。我们要反过来,怕浪费,不怕吃亏。很多人,给自己吃多少,用多少,怎么浪费,都心安理得。但要是被人占用一点便宜,就不舒服,就觉得吃亏了。做生意希望一本万..
没脾气就是佛法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非我薄情
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西湖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但智识不开。夜半念佛时,见到一位金甲神,因为怕是魔,就不敢再念了。怎么会无知到这种地步!凡是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这些事..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
这次讨论的内容,虚云大师事后曾整理成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后被收录在《虚云和尚年谱》中,题为《答蒋公问法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可以发现虚云大师解答了许多常人较难理解的问题。老人家畅谈佛教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客观中道的立场上,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宗教偏护,以客观..
明白六大定律,看破祸福天机
一、因果定律修行真正的进步,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因果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
释印盛: 百岁恩师本焕长老的三个嘱咐
恩师上人是大智慧者,他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因一个梦,梦到恩师上人并在深圳弘法寺找到皈依,从此由一个完成了西方教育并受基督教影响的吾走进了佛门;因一句话,恩师上人对吾说佛教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便放弃高薪高職在上本下焕恩师上人座下剃度,从此由一个担任国际公司高管的吾..
让心能够安住当下
我们的内心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受自己所控制的,都会随着外面境界而转。各种各样的妄想和执著,让我们的内心不能安住当下,不能解脱,不得自由。我们甚至不能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不能平平静静地走一段路!吃饭的时候,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吃饭呢?很多人吃饭时只是囫囵吞枣、机械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