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洗礼,在自观中走向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我们不要去幻想生活里..
境界
日行一善,自有佛菩萨龙天善神护佑
什么样子才叫真学佛?---------依教奉行。一天只要觉悟一桩事,你把觉悟的这一桩事能落实、能做到,这就是佛弟子。开头学习,标准不要提得太高,从最低的标准做起,日行一善,我一天做一桩善事。袁了凡先生开端就是这样的,你看他在佛菩萨面前许愿要行三千桩善事,《了凡四训》里..
星云大师:人生十问
时间:公元一九七七年七月地点:讲于佛光山老年夏令会对象:老年人第一问:如何处贫居富?第二问:如何处理得失?第三问:如何忏除罪业?第四问:如何消除烦恼?第五问:如何安排生活?第六问:如何安身立命?第七问:如何放下眷属?第八问:如何施舍财富?第九问:如何面对老病?第十问:如何了生脱死?..
別人錯了都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了
師父老人家有兩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要好好去參,什麼話?別人錯了都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了。別人錯了也是對的,就是別人沒有錯。第一,如果別人是凡夫,他錯了是對的,為什麼?現在佛法衰微,聖賢教育不能普及,人肯定會想錯、肯定會做錯,錯了也是對的,正常;如果他是菩薩,他..
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加福德、智慧,另外可以降魔除灾,这是很重要的。根本好处在于,经过《楞严经》上的方法修行,就可以缩短出离生死的时间,成就解脱。这是一个解决根本的大问题,这是修学楞严的好处。(一)佛说《楞严经》的因缘凡佛说法,都有因..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问: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临终亦稳往生。但在家二众,处于佛法颓衰之地,难得高僧为之如法受戒。幸梵网经曾开异方便,许以在佛像前,至诚忏悔七日,如见好相,即可自誓受戒。而地持经亦如此说,且无见好相明文,比梵网更为便易。尔时弟子疑之,不知究..
你修行得不错,冤亲债主就想尽方法把你拉住
「妙刹」,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太容易遇到的,遇到了决定不能够放弃。但是也有少数的同修在这个道场,念了一段时期之后生烦恼,进到这个道场来,他心散乱,心定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现前,这个现象也是个正常的现象。但是你要有毅力去克服,要发真诚心忏悔,这..
证严法师:警觉无常,做到无我
上人说,做不到"无我"、不能警觉"无常",都是对佛法还不了解——尽管持续行善、付出,但是法不入心,对于许多人事境界仍是难以释怀。"见他人有不好的习气,要着重其优点,真诚地感恩人人;平心静气,才能成就自我道业。""做慈济没有世间财可得。大家自掏腰包、耗用时间,远赴外地..
梦参和尚的大自在境界
妙语连珠的梦参和尚说:“生有生的自由,死有死的自在--这就是信佛的功能!”做人,就得随顺接受生老病死。人生八苦,老病最苦。今年95岁的老人家,爱自己走路,不愿别人搀扶:“愈老愈畏缩,愈畏缩愈想人家帮助,人家愈帮助,你是愈老!”梦参和尚自知年事已高,但对“老”,经常..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见着什么人就说什么法
地藏菩萨见着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你若记得下列这些因果循环的报应,遇着什么人,就可以给他说什么法,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地藏王菩萨和你合伙开一个合股公司,不会和你分股的。所以我们听了《地藏经》,知道因果报应后,就不要往错的去做。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宿殃短命报地..
宣化上人:禅修的十种利益
第一种利益:“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来!”就是跑;在里边跑得甚至于身上都出汗了,跑得天昏地暗,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
学诚法师:念佛的四种方法
一、持名念佛很多初发心念佛的同学,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念出口后,方才发现有许多烦恼、妄想抛不开,心里顿起分别,以为念佛不但断除不了烦恼,反而越念烦恼越多。殊不知这是你无量劫以来的生死根本——无明烦恼,如江河奔流不息,如何能够一下子斩断呢?而念佛的目的正是要断除烦..
星云大师: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健全,修持“五停心”,就能对治烦恼了。以下介绍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一、以不净观对治贪欲。我们的贪欲是怎么生起的?就是“爱”,有爱就有贪心。假如你有不净..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起惑、造业,就枉费了这一生。儒家说:“罔念作狂,克念作圣。”强调这一念心的重要性,与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善去恶慧日朗然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作学问是累积而来的,是一个加号,如儒家说:“学如..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自省即自我反省,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种状态都观察清楚才行。就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开始往下扫描,将整个身体都清楚地重现在脑海中,如如不动。久而久之,即可净心涤念,又可得定开慧,确实是定慧等持的禅修方法之一。但是..
圣严法师:六根清净怎么讲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不净”的渲染文章!至于什么叫做六根,甚么又叫..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非我薄情
弘一大师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西湖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
证严上人:警觉无常做到无我
上人说,做不到"无我"、不能警觉"无常",都是对佛法还不了解——尽管持续行善、付出,但是法不入心,对于许多人事境界仍是难以释怀。"见他人有不好的习气,要着重其优点,真诚地感恩人人;平心静气,才能成就自我道业。""做慈济没有世间财可得。大家自掏腰包、耗用时间,远赴外地..
贤宗法师:觉察自己的心
人活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睡,如此而已。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禅修?其实,禅修的过程就是让我们从行、住、坐、卧中去提升自身的境界、高度,从而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禅修所能够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是对人生、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人把禅修想得很复杂..
贤宗法师:过了河,已放下
我们一定要养成一种简洁、大气、直接的思维方式。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面对问题,首先,不会浪费时间;其次,当你果断处理的时候,原来干扰你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被干脆地一刀切断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香海禅寺的整体建筑很简洁。很多..
宣化上人:谁也免不了一死,我们应为自己的归宿好好修行
一年里头有‘春、夏、秋、冬’这四季,这是人人所知道的事,然而大家是不是知道,在人生的路程上,也分为‘生、老、病、死’这四个阶段?因为谁也免不了一死,所以,我们应好好地为自己的身后归宿打算一下,这就要修道了。从修行方面来说,也可分为‘学、行、成、了’四个阶段:人..
宣化上人:我们要效法过去诸佛菩萨发愿才能成就佛果
出家修道人要发愿,发愿是精进修道,发愿是警惕自己改恶迁善,修道不发愿,等于开花不结果的树,无有是处。若已经发愿,最好天天再发一遍。因为温故而知新,记得自己曾经发过什么样的愿?应该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发空愿,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把所发的愿忘记了。过去诸佛菩萨因为认..
学习净土经论要老实 要做钝功夫
我们在净土经论的学习当中,要老实。怎么样老实呢?比如经典常常讲到我们对经典怎么熟悉,读诵、书写、礼拜、念佛、求佛的加持,这样老实。我们读五经一论,你不能说我已经读了一遍了,或者我已经读了十遍了,你读十遍八遍就够吗?净土五经的境界那是太超越了,太清净了,太不可思..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蕅益大师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之中,因此他不像其他比丘一样能够按时剃除须发,而且在穿着方面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经中对此说:“尊者摩诃迦叶久住舍卫国阿练若床坐处,长须发,着弊衲衣”..
妙华法师:不辨是非
我们今天继续为大家讲《坛经》法要的第十二讲。弘一法师说,他整个出家过程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害怕种下因果。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别人到我面前搬弄是非、说脏话,乃至于行为不端正,他错了我不错,各有因果,每个人各有自己因果,我给你良好建议,劝你三次,听就听不听就算..
宣化上人:学佛法的人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
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没有用处。我们要做到有实无名的事(好像乞雨灵验的事),不要贪求有名无实的事。有名无实是个假好,有实在的事相表现出来,这叫做有实无名。不要贪求假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
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中国禅宗特别是四祖开创的禅风形成了祖师禅,可以说,中国禅的特质就是祖师禅。祖师禅的特点是把禅修的生活与日用事融为一体,所谓日用事,即今人所说的生活。当时禅宗僧团通过农耕生活,农禅并重,以农养禅,走出了禅..
宣化上人:这十法界是从我们人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是人成,人道圆满即佛道成。法身本身原无性,若有则不为法界。譬如,你的脾气比我大,我的脾气又比你更深,此即恶性之表现。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男人有男人的性格,女人就有女人的性格。欢喜吃甜..
宣化上人:什么才是你真正的财宝
自无始劫以来,凡夫的六根,随著外边的六尘跑,寻声逐色,造成很多不清净的业。人的眼、耳、鼻、舌、身和意,就像六个奸媒,勾引贼人,打劫我们自性的家珍。我们都以为眼耳鼻舌身意,是自己的好帮手,其实这六种都是坏东西,招贼入室,劫去我们自性的法宝,而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