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通过修金刚萨垛除障法、念金刚萨垛百字明消业,具足四种对治力是最重要的。我们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三聚经》、百字明,或金刚萨垛心咒,最好有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念是最好的;若是在大圆满的境界中念,一瞬间、一刹那当中业障就能清净;中等的是通过两..
境界
谁不想做个健康的人?只是心病太多!
谁不想做个健康的人?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健康是什么。健康不只是说身体强壮不生病,也包括心理、环境都安适的状态。现在,很多人的疾病都是先从心病开始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由心病转到身病、由身病转到心病。一种是心病转为身病,就是说精神上的病转到了身..
如何行持何种善法,对自己临终最为有利?
问:如何行持何种善法,对自己临终最为有利?索达吉堪布:对临终最有利的善法,有些人认为是颇瓦法或者是宝瓶气,但我觉得这些不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只有对生生世世有利的法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我们曾经讲过的,如果你在发菩提心和殊胜愿之中死去,会使你在生生世世中变成具有出离..
生根活佛:放下与放弃
人总是喜欢追求错误的东西,因而不断引起烦恼和痛苦。实际上,痛苦和烦恼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但人们往往习惯于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只要怨恨心不离开自己,我们的内心就永得不到安定与安详。人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希望通过追求外境来获得内心安定,以为从金钱、..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萨造论 为度众生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我们有这个福报和缘分来共同学习《佛子行三十七颂》,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得。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无论是噶举、宁玛,还是格鲁、萨迦,传统上所有的上师都非常注重这部《佛子行三十七颂》;其次,站在当今世界的角度..
依止好几位上师,可不是捷径
通过观察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应该听从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没有必要再去听从别的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每一位上师善知识都有自己的所化众生,都有自己教化众生的方便和善巧,各不相同。比如偈颂和仪轨各不相同,本质上并无矛盾。但是自己应该念哪个偈颂、哪个仪轨,怎样去做,内心对..
什么样的人无法收获佛法智慧
成熟的麦穗,怎会高高飘扬?一群比丘向佛陀取得禅观题目后,到僻静林子里禅修。他们勤奋努力的修习禅定,不久之后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他们却自以为已经断除一切感官欲望,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就回去向佛陀报告自己已证阿罗汉果之事。当他们抵达精舍门口时,佛陀吩咐阿难:“请他..
少欲知足是只能过苦日子吗
在工作和生活领域,树立起积极的佛教徒形象知足而少欲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佛教中有“知足少欲,圣者种”的教言。知足少欲,是一种内心修持的结果,需要警惕的是,它很容易变成我们懒惰的避风港和消极的挡箭牌。当时运不佳或是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失去机会时,我们很容易给自己..
嘎玛仁波切:避免学佛路上的盲目
让闻思修携行,解行并重有两位比丘本来是出身贵族的好朋友,其中一位精通三藏,并善于唱诵与弘扬佛陀所说教法,平日亦为人开解,因此,成为十八位比丘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精进于戒定慧的修行,并透过止观的禅修而证得阿罗汉果。有一次,证得阿罗汉的比丘,返回祇树给孤独园向..
戒定慧中慧的分类有哪些
佛法中,慧是洞澈世间无常、苦、无我的正确知见。有几位比丘不管在精舍或村落里,总喜欢惹事生非,欺负他人,爱说大话,不知谦虚。有天,他们羞辱一些沙弥,并且夸口道:“只有我们才是聪明的,有智慧的!”他们接着把精舍搞得乱七八糟,然后扬长而去。佛陀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后,..
佛教徒都希望自己能通达佛法的甚深境界,走哪一条路最稳妥?
问:佛教徒都希望自己能通达佛法的甚深境界,走哪一条路最稳妥?索达吉堪布:《宝积经》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意谓:应当依止说法的善知识,永远不要依止恶友,对佛法要广闻博学,还应受持清净的戒律,这就是了知胜义的唯一..
生根活佛:解脱不是知识,而是感受
目前社会的压力和人类的苦厄,逼迫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就是从内心寻求解脱,可是有的人却把解脱当成了一种知识,以为学到的知识越多理解的道理就越广,接触的教法越多,解脱的希望就越大,当心灵得到一丝慰藉时,便以为自己解脱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没有挣脱烦恼的迷..
佛法要义问答:观察上师是十分重要的
问:你对于那些宣扬佛法时言辞精巧、舌灿生花,但却又无法躬行佛理的宣法师有何看法?答:佛陀早就看出会有这种可能,所以他对一个人该具备何种资格才能当宣法师,有相当多严格的规定。如今这似乎已成为一项严肃议题。首先,站在老师这边的立场:凡从事教诲或讲解佛法的人,都应该..
两种不同的“临终往生”
修行人若是真正能求生净土,到临终转换时,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熟于我等众生的相续中,进而立即遣除一切障碍,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念中现前的,时间很短很短,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现在我们想:“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那边也许很忙,不..
共同加行等引导修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修五加行?
问:共同加行等引导修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修五加行?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修行次第,并不是前面的要全部修圆满了,才可以修后面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根基差的人一辈子都修不好“人身难得”,如此一来,他就始终没机会往上修了。其实真正的次第,是指前面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不管哪一..
达真堪布:往生不是必须要死,修行大圆满法就可以活着往生
修行人若是真正能求生净土,到临终转换时,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熟于我等众生的相续中,进而立即遣除一切障碍,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这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念中现前的,时间很短很短,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现在我们想:“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那边也许很忙,不..
《修行百颂》41—45:顶果钦哲仁波切
41大礼拜和绕行可以清净身的业障,听瑞的人们啊,放弃所有世俗的身体劳动。如果你从早到晚地工作、耕田、为自己建造豪宅或环游世界,那么你的努力或许会带来金钱的回报,以及其他短暂的满足,却不会为你带来长久的安乐,也不会帮助你在追求证悟的道路上有所进展。另一方面,如果你..
佛法要义问答:如何处理愤怒情绪与如何走向开悟之路
问:请解释一下恐惧和憎恨,以及恐惧和安忍之间的关系。答:恐惧分成好多种。有些恐惧是基于扎实理由而来的真正恐惧,而有些仅是个人心识幻念制造出来的。我认为后者是个人长期负面思维所累积的结果,而且是种痛苦的处境。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负面情绪抱持戒慎恐惧之心,我认为是件适..
如何才能得到上师相续的功德?
问:如何才能得到上师相续的功德?索达吉堪布: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在与佛无别的境界中,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我们一定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三种承事,令自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我们依止上师的机会不一定很多,所以上..
根让仁波切:把心从死板与教条中解放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对境,一旦被困境所转,无量的痛苦便会倾巢而出。为了赢得这场与烦恼交锋的恶战,必须精通将恶缘转为道用的窍诀,即通过了知因果、智慧观照、空性见地这三种方式将恶缘转为道用。首先要了知因果,接受客观的因果规律。世间的一切都是因和果..
顶果钦哲法王:空谈慈悲有什么用?
无始以来,每一个无尽生命都有父母。所以说,每一个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每当想到这些曾经是我们父母的众生,长久以来,无助的在轮回中流荡,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样,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生起极大的慈悲,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际的帮助。但是只要我们的心还深..
益西彭措堪布:修行人想往生,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所谓清净的业就是对往生净土有清净的信心、清净的愿望和相关的修行。但是使用手机、网络,参杂很多恶趣因缘,造这些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心咒、名号以及净土的境界相应。..
没有苦难,怎么解脱?
生活遇到坎坷,工作遇到挫折,是好事来了,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不要总想逃避!很多人学佛修行,就是想逃避这些。遇到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都是好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消业、还债的过程。遇到逆境,遇到坎坷,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把握住自己,心能..
索达吉堪布:量子科学帮我们理解空性
不要说是佛教界,包括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都在空性的问题上往前迈了一大步,已经比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更接近于空性。爱因斯坦就首先提出了质能转换原理:所有的物质,如瓶子、柱子等等,都可以转换成没有任何阻碍的能量。也就是说,包括我们生存所依赖的地球、我们的这个肉体等等..
心的本质,及去除负面情感的方法
心的本质是中性的,它受到负面情绪的左右,也受正面情绪的影响。以个性急躁易怒的人为例,我年轻时脾气相当急躁,但发作起来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怒火从未持续一整天。如果负面情绪是心的本质,那么只要心正常运作,愤怒便不会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同样的,正面的情绪也不是心..
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的重要性?
问: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的重要性,其与一般的老师或上级应该区别不大吧?索达吉堪布:对上师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传下来的法对你也不会有利,而且成就会遥遥无期。反之,假如你对上师有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而然会滋润你的相..
希阿荣博堪布:让善缘慢慢地聚拢到你身边
识得积福时机,珍惜工作勤培福大家工作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他人服务、效劳,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呢?工作中多替别人解决问题,让人对生活有欢喜和希望,这是积德的事,利人利己。同样早出晚归地辛劳,却往往是在增添别人的挫折苦恼,让..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为什么说佛教不是迷信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迷信,迷信是指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怎么判断是不是迷信?有两条标准,一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所揭示的道理是否具有确定性,理论会不会有变化。佛教是揭示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和自然的规律,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并且这种真理性和规律性永远如..
看看佛陀和大德们是怎么修忍辱的
忍辱(资料图)忍辱是佛教徒的必修课,它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忍辱和心理的忍辱。要修好忍辱并非易事,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吧:以前在贡嘎老寺,很多老修行人会在夏天爬到山顶,找一块草地坐下来,脱去上衣,让蚊子来吸自己的血,以这种方式修习忍辱。山里的蚊子可不像城市里的,它..
《法性空行心髓》吉祥山祈愿密道使现 开示篇
《法性空行心髓》吉祥山祈愿密道使现开示篇取藏师:希娜堪卓(大乐金刚母苏卡班杂)开示仁波切: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大师简介取藏大师希娜堪卓(或译音色拉,取自地方名。堪卓意为空行母),为尼泊尔现世成就者夏札仁波切的上师,父亲为驻锡西藏的汉使,母亲为藏人。十四岁时,离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