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皈依后,如何避免受到来自外界的恶缘影响,做到善始善终?

问:皈依后,如何避免受到来自外界的恶缘影响,做到善始善终?索达吉堪布:完全依靠自力的话,一般人很难把握自己不受外在的影响。就像有些父母送孩子去外地读书,临走前会谆谆告诫:“你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不要跟人学坏了!”孩子虽然也常提醒自己,但由于外境的诱惑太大,不由自..

当我们被人赞美时,背后其实隐藏不少潜在危机

若我们细思就会发现,当别人称颂我们时,真正令我们快乐的不是这些赞美本身,因为那些言词的声音很短暂,而且不含任何意义。这些谀词本身既无意取悦,也对我们不含什么感情。我们或许会想,当有人在称赞我们时,在赞美的当下,至少那个赞美者内心会生出一些喜悦和满足之感。而这个..

降伏自心利众生

我们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总是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生起很多分别念。我们也常想逮住或降伏这匹野马,断除分别念。可哪有这么轻松的事。若真想做到,需要通过很多专门的修法修炼,最后才能断掉。有时候需要控制,不让念头生起来;有时候需要放松,让它自然释放出来。如果总是控..

你是我第一个要救度的众生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法的时候,有一世是忍辱仙人,专门修忍辱。有一天,忍辱仙人遇到了恶人歌利王,四肢都被歌利王切割开了。忍辱仙人不仅没有生起嗔恨心,还发愿“等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要度化他”。歌利王听到这些,心里很惭愧,当下就忏悔了。歌利王就是后来的乔..

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

问: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索达吉堪布: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快乐,这种快乐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有时候我们会感受痛苦,这种痛苦也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也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那么具体..

生根活佛:走路禅修的方法

修行不但是在佛堂和坐禅中,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卧、举手投足,都是修行。现在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锻炼身体逐渐形成了一种时尚,老年舞、街舞、现代舞比比皆是。跳舞要跟随音乐的节奏,心要专注于音乐,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但是跳舞却不利于禅修,..

你一定想知道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很多初入佛门的信众,由于对佛教名词比较陌生的缘故,因此在阅读佛教经典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佛法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资料图)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三世之快乐即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他涵盖了世出世间的所有内..

生根活佛:如何把平凡的心态转变为菩提心

每个修行人都知道学佛要断十恶、修十善,然而这只能获得天道、非天道、人道、三善趣道的福报,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若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必须具备出离心。我们付出代价来修行,至少也要获得声闻、独觉、菩萨乃至遍知佛其中的一种,否则也对不起自己。其中的“声闻”和“独觉”..

证悟的人有这三个特征 别再被“伪大师”忽悠了

证悟的人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这个修法也差不多,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

达真堪布: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二千五百年前,在古印度,一位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的人放弃了迦毗罗卫国太子之位,历经千辛万苦,于菩提树下彻悟宇宙人生之理,圆成佛道。从此,佛法的光明照彻法界!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人将佛法与迷信混为一谈,其实佛法自身已澄清这一误解,真明佛理之人断然不会有此见解。现代..

《佛子行三十七颂》:四法与正念正知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关于菩提心学处,前面讲到显宗佛经中的四法,今天讲第三法:贪图财敬互争执减弱闻思修之业故于亲友施主家断除贪心佛子行这四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因为贪图别人的恭敬,于是修行人之间互相产生忌妒,这样就会减弱闻思修佛法。还有修行人对于自..

《佛子行三十七颂》:四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菩提心的学处六波罗蜜多,六度,前面已经讲了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和精进度这四个,现在讲第五个禅定波罗蜜多——禅定度:已知具寂之胜观能断一切烦恼障远离四处无色心修习禅定佛子行这里说到修禅定时,一心一意地专注于禅定这样的一个状..

修行人遇到对境需稳重

在修行的道路上,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境,但若是自己能坚定信念,能坚持到底,最后都能成就,都能圆满。即使有困难,也不能退心。虽然对一个凡夫来说,要解脱、成就是很难的,但若是你有信心、有决心也不难。即便再难,长久串习,或者长久坚持做,也会..

明白了痛苦才能生起摆脱之心

我们都能亲身感受、体会到人间的痛苦,但堕落地狱,投生饿鬼道、畜生道的痛苦,我们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佛在《地藏经》里讲过地狱的痛苦,很多佛经里也讲过三恶道的痛苦,佛所说的话叫真言、实语,是无有欺惑的,我们可以深信不疑。思维轮回的过患与痛苦很重要。有些人不愿意思维..

没有福报,做任何善事都不会成功

上师如意宝讲“福力王子”的公案时,一直强调:“我们修行人特别特别需要福报!没有福报,做任何善事都不会成功。”不仅是修行,发心也要福报。特别是有些利益众生的地位,如全知麦彭仁波切再三强调说,有些显赫高位,用黄金也买不到(《君规教言论》云:“人中显赫之高位,纵以黄..

《佛子行三十七颂》:回向一定要正确!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部论典分为初义、论义、末义三个要点,其中的论义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有菩提心的修法和菩提心的学处,菩提心的学处第一讲了六波罗蜜多,第二讲了学习四法,第三是断除贪欲的烦恼,第四自觉地利益他人利益众生都讲完..

达真堪布:忍辱可以这样修!

常常把别人的好处和恩德放在心里,而不要把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放在心里,有度量,懂得感恩,就掌握了人生快乐的秘诀!忍辱波罗蜜:其实学佛修行就是在对境中学修,最后才可以解脱成佛,这是最好的对境,也是学佛修行良好的机会,是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助缘。当我们面对怨敌或者逆..

《佛子行三十七颂》:六波罗蜜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先讲一讲我们讲课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的这个汉文译本。《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的无著菩萨所造的论典,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译本也有好几种。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版本是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在五台山共同翻译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心修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我们接着讲正行上士道的菩提心修法。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正在讲的是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佛子行三十七颂》在正行中主要讲的就是菩提心,对于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来讲,菩提心是最为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像是一个人的生..

《佛子行三十七颂》:三士道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佛子行三十七颂》总的分为初义、论义、末义三个要点,前几节课已经讲完了论义中的前行部分,今天开始讲论义中的正行。正行分为三士道,就是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这样三个要点。首先讲下士道: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恶业果是故虽遇生..

香喷喷的臭豆腐

比如你买了一台手机,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内容,有些是干净、正面、积极的;有些是不净、负面、消极的,如果你不懂如何清理,就必须找一个手机方面的专家帮你教你清理。佛把自己的“手机”已经清理干净了,我们也得学佛这方面的能力,学会清理。我们身上有几个摄像头,眼耳鼻舌身,..

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如何修皈依?

问: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如何修皈依?索达吉堪布: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不离正知正念而观想皈依境的尊众。不管到哪里去,在行走的时候,可将皈依境观在自己右肩的虚空中,作为转绕的对境。安坐的时候,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以前很多上师就是如此,无论坐在哪里,..

生根活佛:什么叫大悲无量智慧与爱怜?

问:进入雍仲本教法门的是什么?答:是殊胜四圣皈依处,即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问:雍仲本教的见解是什么?答:是如来四印法:诸行即无常,诸受即苦恼,诸法即无我,诸寂即涅槃。问:雍仲本教的戒律是什么?答:四众雍仲本教徒的四根本戒为主:杀盗淫谎四戒。分类戒:..

人生有目标有追求,才有意义

有些人没有智慧,总是放逸,虚度光阴。这样的人,无论在从世间还是出世间,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成就。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成绩、荣誉。凡夫均是如此,生活、工作……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如此轮回着……这种人没有更高的人生目标,也没有特别的追求,虽然天天都..

借由他人痛苦,来观修,生起慈悲心的方法

让我们借着观想某人正遭受极大痛苦或是置身于极不幸的处境,来修习自己的慈悲心。试着将自己与此人联想在一起,想像他或她是和你一样有能力感受痛苦和欢欣的。之后再把心神贯注于观想此人的不幸处境上,体会他所受的煎熬,试着慢慢在心中生起对他的慈悲心。让那份自然生出的慈悲心..

忆念嗔恨心的过失

其实学佛修行就是在对境中学修,最后才可以解脱成佛,这是最好的对境,也是学佛修行良好的机会,是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助缘。当我们面对怨敌或者逆境时,需要修安忍。如何修持呢?首先,可以忆念嗔恨心的过失。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若能忆念,则对怨敌的伤害就无所谓了,也不会再..

一切菩萨当中,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大

若想开启内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舍,可一心专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读书时,常念文殊心咒,对学业大有助益。《大忿怒续》中说:“一切菩萨当中,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大。”现在有些人智慧不够,为人处事时不辨取舍、不懂分寸,若能经常祈祷文殊菩萨,不..

目光放远,心量越大成就越大

学佛人目光要放远,心量要放大。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不能为了世间的福报学修佛法。应该发宏愿:“既然我选择了藏传净土法,我一定要今生解脱。解脱是大事,不能拖到来世。虽然我根基差,业障重,但是临终时,我一定要脱离轮回,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我根基很好,选..

佛法要义问答:在不支持佛法修行的环境下,应当如何修行?

问:我身为一位需养育幼儿及照顾家庭的母亲,每日生活中甚少有闲暇。而我所处的社会环境氛围也相当边陲,并不支持修行佛法,但也不会对之怀有敌意就是了。我置身目前处境,对于采取佛法修行所能到达的境界感到有些震慑,我希望生命能有积极转变,而且能在戒、定﹝菩提心﹞、慧的修..

观修无常,是获得修行境界的关键基础

修行想要成功,打好基础非常重要,而观修无常,就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无常观修得好,则修持任何法门,都容易获得修行境界;反之,如果无常没有修好,不论修持任何高深的大法,就算是暂时有一些感受,也不容易稳固,很容易半途而废,最终也不可能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