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善心要坚固,决定不能被外面境界动摇,外面的境界是魔境。魔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的魔你看到就吓到,赶快跑了。魔很会化妆,让你看到就生欢喜心,你跟它见了面就舍不得离开它,这个真厉害。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魔,多少修行人一接触之后全毁掉了。所以古时候许多修行人..
境界
净土法门法语:恶缘、障碍太多了,你都能够顺利通过、不受干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7集2014年10月12日讲于澳大利亚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法门。佛陀在世的时候,每一个人见佛陀,佛陀教给他的法门马上就见效,为什么?佛陀证圆满的智慧,他能看出众生根性,无量劫以来你曾经修过哪些法门,对你过去很熟悉的法门传给你,你..
开悟是人生的转折点
悟是禅的一切禅的根本要意,在于求得一种新的概念,用以观待人生和世间世法。我的意思是说,假如我们想契入禅的最内生命之中的话,我们就必须舍弃钳制吾人日常生活的那种违背真理的思惟习惯,必须努力探索,看看有没有一种合乎正理的判断方法,或者测验考试自问:吾人的平日思维方..
明一法师:得失长短障禅眼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一上来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可见祖师很早就知道了我们参禅的问题所在。我们老是在拣择,在憎爱,在得失长短的圈子里面绕来绕去。所以就没有精力去体究,去叩问我们的死活大事,这样若何会与禅响应呢?我们的禅眼就这样被得失长..
虚云老和尚:若何对治四种禅病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瞌睡,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扭捏。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然则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斯可以起疑情..
绍云老和尚谈“参话头”
绍云老和尚为虚云老和尚重要学生。现为司空山二祖道场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江苏兜率寺首座、宝峰寺首座、高旻寺首座、香港宝莲寺首座、香港宝林寺首座。(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绍云老和尚开示于宝林禅寺禅堂)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梦参老和尚开示:什么叫攀缘
什么叫攀缘呢?眼耳鼻舌身意观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攀缘六尘境界,虚妄所起的一切分别妄念。妄念所表现,爱好的你就取,憎嫌的就舍。所有思惟生起灭去,就在这上面攀缘。六尘境界相有,你的心随之有,境界相滅了,你的心也随之没有了。这是虚妄的,没有真实体性。借使你认为这是真心..
净慧长老:修行用功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误差
――净慧长老冬月二十三日禅七开示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假如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人人用功的劲头都很足,能够珍爱..
圣严法师:每日打坐之道
问:若何进行每日的打坐修行?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在一些修行人看来这也许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遭到许多人误解。我经常在想,到底有若干人只是因为不知道若何进行,乃至在日常修行中卡住了。准确认知日常修行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最常做的事――自己一小我,离开禅中间..
明旸法师:学禅举要
禅有如来禅与祖师禅二种不合的阶段。如来禅就是根据佛经所说的禅学事理,即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之后,对金色梵衲摩诃迦叶尊者,传授处死眼藏和衣钵时刻,所说的法语。祖师禅是达摩初祖,航海东来,到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不立说话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事理。不..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急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向过不去,一向讲讲讲,那么就跟见性差太多了,见性无语,能掌控自己的心绪。要想解脱,对世间所有的碰着的一切境界,不要做太多的情绪化,这样老死都不能解脱!所以不要等莅临命终,现在就得大解脱,现在..
惟觉长老:禅与人生
(一)佛法傍边,最重要的就是禅。古德曾说,修行学佛要从三方面去努力:学佛的口、学佛的身、学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研究经教或修任何宗派,假如不知道禅的事理,就没有学到佛的心要。因为禅就是我们自己的素心本性,迷失素心本性,学佛就落空了偏向。古德云:禅者,佛之心;..
解行若何才能响应?
解行若何才能响应?惟贤法师答:应该做到行解响应,解行并重,不能只是解不能行,以前祖师讲: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学佛特别要重视行,解了要行;光是解而不可,不会真正有体会,不会真恰是学佛的。你比如说现在的有些大学教授,所谓的学者也有解,解释成这样、那样的,然则他不..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三)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三)正法念处经卷第七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三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合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朱诛朱诛。是合地狱第八别处。杀生偷盗邪行乐行多作。堕合地狱朱诛朱诛。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杀生偷盗邪行..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二)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二)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地狱品之二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二又彼比丘。观活地狱第六别处。名不喜处。彼业果报。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行恶之人。心常忆念欲杀众生。为猎杀故。游行林野。吹贝打鼓。种种方便作大恶声。声甚可畏。..
《心经》图解
/*Generator:eWebEditor*/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他很深很深的禅定境界中)照见五蕴皆空(发现人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大因素组成的,当这五大因素一解散,人身就空虚了,没有了)度一切苦厄(菩萨因此而开悟,超脱了一切的生死苦难)舍利子(啊呀,..
西藏十大神秘现象:高僧“虹化”之谜(组图)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人们的吸引力。每年都有近百万人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去经历那些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去感受那些一生难忘的刻骨铭心,而关于西藏的十大神秘事件无疑成了这片圣土最难解的谜团。1、高僧“虹化”之谜..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六)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六)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血髓食。是彼地狱第十七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杀盗邪行饮酒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妄语作集恶业。谓王王等。若聚..
皈依三宝之意义
皈依三宝之意义一、何谓三宝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和僧宝,宝代表了罕见名贵,因为佛、法、僧在世间的出现异常罕见可贵,所以称之为宝。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聪..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四)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四)正法念处经卷第八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四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火末虫。是彼地狱第四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杀盗邪行乐行多作。彼人则堕叫唤地狱火末虫处。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
皈依后身体不适怎么办
皈依后身体不适怎么办皈依后身体出现一些疾病,比如肚子胀痛,头痛欲裂,而且观修看书时,心里不能清净,不能集中,甚至感到看不下去,怎么办?我们可能认为,皈依今后肯定一切都好了,于是特别执着这个结果。假如身体有一点点反应,就很在乎了:怎么皈依了还能抱病呢?也许是因为..
皈依者应留意的事项
皈依者应留意的事项一般人求师证实受皈依后,则称皈依某法师,其实所皈依者为僧伽,非为某法师。故皈依僧者,一切僧皆为我师也,不管贤愚,皆当尊礼为师,自称学生,弗成贡高我慢,更弗成妄自分别谁贤谁愚,这是皈依者首先应留意的。其次,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经常只有一皈,而没有..
皈依要什么前提
皈依要什么前提合营前行中的很多观念和理论,是为奠定我们实修的基本,是为进一步的修持所做的准备。事实上,以我们这样的凡夫,从以前世到今生,在现世的每刹那中,赓续地在做作不合的罪业,想要能完全具足「暇满人身」,并理解「寿命无常」、「轮回之苦」、「因果业力」,还要有..
佛门五戒是指哪五戒?
佛门五戒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本。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也就是居士戒【五戒】谓戒有五也。一不杀。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在家人受。则云邪淫。若削发人受。则云离非梵行缘。一切都断故)。四不妄言。五不喝酒(前四是性戒。后..
若何受五戒
若何受五戒前面說過,受了三歸依的人,如想更進一步求得信佛學佛的實益,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歸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假如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堂入室,而不登樓參觀,而不更上一層,甚至登峰造極,那只能算是玩票式的三寶学生(中..
如何持守五戒
如何持守五戒五戒是哪五戒?不用说人人都知道,戒杀、盗、妄、淫、酒。外面看,这五种邪行似乎很多人都能避免,有些佛教徒甚至非佛教徒都茹素戒荤一辈子,心志弗成谓不坚。但细究起来,工作并非如斯简单。戒杀,不杀生是最起码的。但恶念也属于杀生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心里杀生..
五戒是良师
五戒是良师一、众生受戒入佛位诸位善须眉、善女人!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受戒就不能做完美的人吗?当然也可以,但功行福德没有受了戒那样来得广大喔!可贵的这种好良缘,你们放弃了家中一切重要的事来这里受戒,当然这比家里一切的..
五戒表解
杀戒释名毕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命,是曰杀生。堕胎胎儿死犯杀戒。自杀亦犯杀戒,与杀人罪同。制意一、由屠杀生命,罪业深重,不堪入道。二、屠杀众生,违背大悲心故。三、背恩养故,众生皆我以前生中父母故。四、伤善缘故。后生结冤,不相度故。五、悉具佛性,应敬不轻,岂可..
五戒意义是什么
五戒意义是什么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一)不杀生而仁慈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生怕死,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怎可以随便屠杀其他生命呢?所以皈依佛门,第一条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杀生,不食肉,以培养仁慈的德性,以扩展小我的爱心,以保..
三皈依教材(宏泰法师)
三皈依教材(宏泰法师)三皈依教材宏泰法师整理序文夫三皈者,乃初入佛门之门径也。三皈虽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举凡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而受戒,但在受戒之中亦须行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懊悔与发愿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