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

根器,佛教教义名词,指先天具有接收佛教之可能性。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比喻能接收佛教的容量。学佛刚入门,一般不建议看太多开示。许多开示,都是祖师大德针对不合基本,讲不合的话。根器不合,开示的也不合。假如是下根器的人,把上根器的话拿来用,那就会害了自己。有个公案:..

理虽顿悟、承悟并消;事在渐修、依次序递次尽

问:若何是顿渐四句?答:一、渐修顿悟,二、顿悟渐修,三、渐修渐悟,四、顿悟顿修。《楞伽经》中,有四渐四顿。经云: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自心现流,为顿为渐?答中先明四渐,后说四顿。渐,经云:佛告大慧:渐净非顿,一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渐除众生自心现流,亦复..

净慧长老:若何防止禅病的干扰

参禅这一法确实是一个异常殊胜的窍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窍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窍门虽然殊胜,但我们每小我要真正由此而开悟,却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禅师,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禅师,他底下出了很多能人。他把削发人在禅堂里能不能..

由疑情而悟

参禅要从疑情开始,起疑是证悟的前提,没有疑情发生,就不能证悟,所以自古就有看疑就是禅,无疑不名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等等之说。所谓疑情就是由因果构成的一个境,有了疑情才能使自己从中看个究竟,不论是主观认知,照样..

圣一老和尚参禅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列三点:1、内宿业外魔障―无始劫以来的习惯种子在静的时刻涌出来,是名业,属于心,有戒有惭槐心就可以抵得住,戒对自己来说,忸捏心对别人来说,故大众同住易生忸捏心..

净慧老和尚:亡三心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弗成得的境界。三心者,以前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影子。我们坐在禅堂里可以观察一下,一支香下来,我们心坎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无非是昨天的事、前一念的事,都属于以前心;或是明天的事、下一念的事,这就是未来心;..

无记

【无记是用念所创,并非无念】这个观空啊,有的书上说:坐禅不要观空无念,落于无记。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虽有无记这一说,实际上我们做不到无记。无记和一念不生是两个概念。无记呢,是因为人有念,而创造了一个无记。是用念头创造了一个无记,并不是没念,这个它有差别。..

禅定之乐弗成贪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心坎世界里,也和早年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情况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自力的,因为没有任何出力点,所以没有任何器械可以困扰他。是以,能获..

净慧长老: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

见性的性究竟是指什么呢?《坛经》里,六祖用了三句话来说明这个性,他说:汝之本性,如同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自性就像虚空一样,了无一物可见,这就是正见。这是从一个方面来说。第二个方面: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第三个方面: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目录1简介2净业正因3孝道师道4净宗三皈5守法6觉是佛法7深信因果1简介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八)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八)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二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八又偷盗果。以恶业故。彼地狱中。见自己物。他人劫夺。即便走逐。既如是走。阎魔罗人。以利铁刀执取斫割。脉脉皆断断已复生。又复更有余地狱人疾走而来。阎魔罗人。亦复捉取。刀戟杵枷。皆悉焰燃。斫刺..

五眼和六通

五眼六通佛法称特异功能为神通,各种神通不外乎五眼和六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肉眼能照见一..

揭开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的历史真相

编者按:世人对济公和尚评价各不同,有持否定态度,也有高度赞扬。持否定态度者,认为济公和尚行为浪荡,不守戒规,饮酒食肉,影响僧人形象,并不值得学习。持赞扬态度者,认为济公和尚不拘小节,活泼天真,豪情仗义,关心群众疾苦,“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是超尘脱俗的真修..

佛教经典名句一百句,看懂学会你就成功了一半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6...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七)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七)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一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七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无终没入。是彼地狱第九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盗杀邪行饮酒妄语。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邪见身..

念佛法门你真的会吗?

念佛法门你真的会吗?夫无为境界迥绝名言。有漏色心要凭修证真如具含众德。方便而有多门。上自离相平等下至十念称名。总括不离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终归于无念。有生直至于无生。可调一句弥陀群机普应矣。1.离相念佛三昧无住法门慈照宗主云。离相念佛三昧者。上根智人悟此深理。..

什么五戒是良师

五戒是良师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壹.五戒是良师-第一条:不杀生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二条:不偷盗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三条:不邪淫戒壹.五戒是良师-第四条:不妄言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五条:不喝酒戒贰.不说四众过戒参.结劝奉行肆.戒海释疑壹?五戒是良师一、止恶修善依佛戒在未讲..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五戒相经笺要集注序◎广化律师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根本也。佛法以五戒开演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甚至梵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依之渐次修学,三聚悉持,清净无犯,得圆满成就尸罗波罗蜜,甚至圆满无上菩..

皈依三宝的介说

皈依三宝的介说惟觉法师皈依三宝的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2.08.14(四)刊载皈依三宝,一般称为三皈依。佛教所说的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及僧宝。古德云:「滔滔苦国内,三宝为舟航;炎烈焰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说明三宝对众生的恩惠恩泽无穷无尽。「滔滔苦国内..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云南鸡足山释圣闻汇编释题优婆塞译为近事男,或清信士。南山《行事钞》引《杂含经》云:何名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往,男相成就,口说三皈是也。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言戒、喝酒戒。二埋律师《在家律学》:提到戒,就有四位分别: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五戒修学述要

五戒修学述要净界法师主讲第一卷《五戒修学述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放掌。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人人合营的来进修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跟方法。那么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就是诸位在两天之后就要再受五戒了,当..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目录壹:皈依的重要性贰:总标皈依的意义甲一、解释名义甲二、三宝内涵参:别明皈依的方法甲一、事相皈依甲二、理体皈依乙一、皈依业果乙二、皈依空性乙三、皈依实相肆:结示劝修甲一、功德利益甲二、举颂劝修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净界法师讲述○将释此义,大分为四:..

佛悟道后为何还历尽磨难?

佛陀也有磨难佛的身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提婆达多。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提婆达多的智慧、长相、庄严和佛相似。你们大家在社会上做人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同等的学历,同样的年龄,同一个阶层,同一个届别,人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嫉妒心,也就是说大家在交朋友的时候,一般是..

承担比说清楚、辩解更重要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

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教常常鼓励人要参禅,其实「禅」并非佛教所专有,禅是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当然也就应该每一个人都有「禅」。「何谓禅」?有四点说明:第一、搬柴运水是禅:禅不是「眼观鼻,鼻观心」,禅不是只在蒲团上打坐,不是所谓的「老僧入定」才叫做参禅。禅是在生活作务..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东

八风是最好的考验,不管什么境界现前,都能如如不动,不只心不随境转,且能转境。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称,当面的称赞。讥,当面的讥讽。毁,背后的毁谤。誉,背后的赞誉。利,获得的利益。衰,遭受损害。苦,遭遇苦楚艰苦。乐,获得称心快乐。前..

轻视他人造口业 一句戏言堕五百世猴身

有时刻一句戏言、玩笑话语,也是会造下弗成整理的因果。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不是拜火就是修水行),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边的树林中看到一群弥猴在水边戏水、在林中跳跃,他们心中想著:人与畜生究竟造了什么业,而生为人、生为畜生..

修道的秘密窍门 吃饭睡觉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修学律宗的有源就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窍门?大珠:有!有源:若何秘密用功?大珠: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有源不解地说道:一般人生活都要吃饭睡觉,和禅师的用功不是都相同吗?禅师:不合。有源:有什么不合?禅师:一般..

已婚妇——削发调化丈夫,同证阿罗汉果

已婚妇:削发调化丈夫,同证阿罗汉果。(图片来源:资料图)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刻,有两位大施主日常平凡关系异常密切,他们都认为两家关系一向很和气,愿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一个施主说:你我两家关系很好,今后应持续保持下去。另一位说:那,我们做亲家吧!。做亲家是不错,但..

净土法门法语:常常想着经典上佛的教训改过自新那是无量功德

1现在是末法时期,邪知邪见充斥在世间,众生有意无意天天都在造罪业——所造的都是六道轮回业,而且多半是造三恶道业,这个问题严重。2我们遇到佛法,这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我们依照这些经典教诲,可以走出我们现前的困境。常常用这些经句来提醒自己,用它来做为观照的标准,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