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屏幕现象千差万别,没有丝毫染著,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好比我们看电视,突然看到屏幕,屏幕一无所有,本自清净,所现的境界,染净善恶,全都是假的,屏幕叫作佛,我们在频道里面见的所有色相,不就统统是佛吗..
境界
坚持多放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
现在,有些人放生过于急功近利,在放了几次生后,一旦自己的所求无法及时兑现,便对放生产生了怀疑,甚至不再去放生了。这岂不悲哉!对于放生,我们要怀着一颗平常心,明白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护生命垂危的动物。当看到生命垂危的动物摆脱险境,获得自由的那一瞬间,我们将会情不自..
宣化上人:我学佛,我也希望家里人学佛,怎么做?
只要对三宝有信心,你就不会随境界而转。你要立志、下功夫,躬行佛法,自然就能影响到身边人。不要为家人担忧,做好自己,他们也会好起来;问:家中只有一人学佛,如何去除障碍,达到佛化家庭,让家中眷属同沾法益?答:你虔诚去做,自然他们就闻风而化。问:如果在家人希望修圆满的..
我的忏悔让堕胎婴灵去了六欲天
一、学佛缘起学习佛法,缘于儿子。儿子今年12岁半。7岁前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造就任性、调皮、浮躁、自我的个性。7岁后,将他从老家接到东莞上学,所有的缺点在我不懂引导下一一暴露无遗,加上期间和前夫离婚,那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让我身心俱疲,生不如死。行有不得,反求..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报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来的。业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种子熏习的势力,以及形成的等流习气。这种力量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我们吃的幸福感满满。一把冰糕棍,几块小石子儿,我们可以玩得不亦乐乎。经常是一个沙包、一根皮筋,或者一方粉笔绘就的格子,就能让我们沉醉很久。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虽然极大的丰富,但是人们的幸福感..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第一讲)好,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各位莲友,各位有缘,同来的听法众,大家,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大年二十八。常说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欲成..
性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吗?
我们要知道所谓婚姻的意义在哪里,对在家人来说,婚姻要负责人类的延续,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依托父母,才能来到人间,因此在家男女结婚成家,是应负起孕育新生命的责任。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新生命获得了宝贵人身,要使这个生命健康地成长,除此之外,纵..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大正藏No.0945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
诗偈论道
苏东坡住在卢山东林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并赞叹地说:“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舍下执着才能成佛
过去有一位金碧峰禅师。有一天,阎王翻开生死簿,说:“奇怪!金碧峰八十岁了,他的寿命应该老早就结束了,怎么现在还没到我这里来报到?”阎王派了两个小鬼,告诉他们:“金碧峰的寿命老早就满了,到现在还没来报到,你们去抓他。”小鬼找到了金碧峰住的地方,却找不到金碧峰这一..
禅是以舍为修
什么是禅?禅是以舍为修,即以中止或放下念头为修。圣严法师在《调琴》的文集中,有一篇讲修行的文章,《舍》,收于《禅的体验?禅的开示》之中,他引用明代高僧憨山德清禅师曾经提出的“舍”的禅修方法,他解释说,这个“舍”的方法,就是习禅者在的念头产生的时候,立即中止它或..
禅是一种心法或普遍的事实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心法或普遍的事实,勉强可以这样说。圣严法师在其《禅的世界》一书中,有一篇文章为《禅是什么》,他讲到,禅,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用禅的方法来说,前者是用否定的方法来说明,后者是用肯定的方法来说明。圣严法师认为,禅,既非物质现象,亦非心理活动,..
禅是憨山十要
什么是禅?禅是憨山十要,即憨山禅师提出的修行的十大注意要点。憨山大师对于禅者的修行,提出了十点应该注意的方面,这对于今人的修行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第一,学道之人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要跟随妄缘而转。也就是说,脚跟要稳。第二,要有为了生死大事而修行的决心,以..
花道中的禅意佛理
“以前学的是花艺,现在学的是花道,是生活之道,也是修行的菩萨道。”一位花道大师,有此体悟。心行合一以境涵养慈悲观只用一种花材,意味一心一志、心不要乱,意喻着心的境界需要保持宁静,才能看得远、想得深。从花艺晋升花道,插花衍生的禅意,影响夫妻间相处之道,让家庭更和..
于一炉香中维系正念
“香道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而升华为心灵飨宴的一种美感生活。”虽然人类用香的事实,早在近东、中国和古埃及的历史初期,就有大量的记载,但其究竟如何起源,至今还是一个引人兴味的谜团。其实不论在哪一个时代,社会都会朝向金字塔的结构去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上..
禅修—读懂生命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要禅修?是为了找到我们生命中最真切的那份感受。我们的念头此起彼伏,带给我们的感受一半是快乐,一半是痛苦。这是因为上错了火车,这列火车把我们带入痛苦或快乐的境界。虽然外在的客观环境不断地变化,犹如白天和黑夜的轮转,但是我们内在的心情可以和这“火车头”永..
行看流水坐看云,难得平常心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禅师回答:“用功!”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禅师说..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法会法语序印光乃西秦百无一能之粥饭庸僧,宿业深重,致遭天谴。生甫六月,遂即病目,经一百八十日,目未一开,除食息外,昼夜常哭。承宿善力,好而犹能见天,亦大幸矣。及成童读书,又陷入程、朱、韩、欧辟佛之漩涡中,从兹日以辟佛为志事,而业相又现,疾病缠绵。深思力究,方知..
千年暗室,一灯就照明了《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文字版)
所以,一心既朗,积妄顿空,跟比喻相近,千年 室一灯就照明了。一称南无佛,皆当作佛。「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般若经》的总结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人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他就不会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明心见性..
看个明白:佛门因果报应的种类有哪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南京栖霞古寺”地藏菩萨见着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你若记得下列这些因果循环的报应,遇着什么人,就可以给他说什么法,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地藏王菩萨和你合伙开一个合股公司,不会和你分股的。所以我们听了《地藏经》,知道因果报应后,就不要往错的去..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太苦的缘故。但是怎样念佛,才可以了生死呢?首先要观察众生流转在生死中,是十分痛苦的,唯有念佛的功德,可以使我们了生..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竹窗三笔序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从初至再。成二帙矣。兹度八旬。颇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觉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乐生之堂。无能勤赵老之屦。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世。所感所见。积之岁月。忽复成帙。虽东语西话。宾叩..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岁游苏湖间。与同堂坐禅。及予住云栖。公来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谢不允。则固请曰。昔普慧普贤二大菩萨尚求入匡庐莲社。我何人斯。自绝佳会不得已。如董萝石谒新建故事。许之。以贤下愚。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人命呼..
千年暗室,一灯就照明了
所以,一心既朗,积妄顿空,跟比喻相近,千年 室一灯就照明了。一称南无佛,皆当作佛。「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般若经》的总结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人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他就不会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明心见性..
企业人把中国传统家的精神恢复起来,中国还可以出现千年盛世
所以扎根教育、基础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人搞教育,外国人实在讲连作梦都想不到。但是今天中国人自己疏忽了,自己也不知道,只有读古书的人,看到过去留下来这些记载。但是外国人学中国历史的,确实我见到好几个,没有不佩服中国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几千年来社..
他临命终时看到牛头人来向他索命
真正在临终的时候遇到这个境界,真的把他的妄念吓跑掉,我们相信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如果是都有这个缘分的话,应该许多在临终助念的时候会看到这个现象。临终助念为什么没看到?肯定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是念佛人,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没有遇到缘,没学佛,造了一身罪业。临终的时..
什么是普等三昧?
什么是普等三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全是阿弥陀佛,这是普,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但是有起心动念,跟佛不平等,跟菩萨平等,如果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什么,真的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普等三昧。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平等,一点都不假,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
大安法师: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答:你首先要了解妄念的虚幻性,没有体性。既然没有体性的话,你就不要有减轻不减轻的想法。你不理睬它,妄念自性本空。你越理睬这个妄念,越在琢磨妄念是不是轻了呢,你这一念的心就强化那个妄念的力量,反而跟我们正面的力量产生了一种冲撞。也不..
宣化上人:这个“见”,就是一个恶之首、罪之魁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阿难哪!上边所说所有这么多名称的地狱,总起来有十种的习因、六种的果报。这十种的习因,就是淫习、贪习、慢习、 习、诈习、诳习、怨习、见习、枉习、讼习等。六种的果报,就是由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