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嘎玛仁波切:佛菩萨的神奇美妙境界,需要脚踏实地系统闻思修,满口禅语,真的只能一场空

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这种佛教的教育基本上没有断层,传播得非常好。从初入佛门一直到成就佛陀果位的修行方法都具备。藏文的《大藏经》就有103本,很全面。藏民们从古至今受到佛法的滋润,一直学佛践行着放下屠刀,慈悲为怀,愿意去包容、慈悲一切众生。佛教里有..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三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三章弹指圆成八万门01一一因果属对,相似具足,仍对治种种法门,始得见性成佛。我们这一生所遭遇的,举凡生理、心理、环境、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等都有其因果关系,形成我们现在的报应。这些因果都有‘属对’,也就是有它的来由,我经常体会到的很多例子,..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97

辛四、明十地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梦中所有境界是你心里变现的

「又《甄解》曰: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义是义理,德是功德,功德多,我们称万德。法界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大乘教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怎么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心找不到,这是说真心。妄心跟真心相似,妄心在哪里?你起心动念所想的,这都是妄心。举个明显..

宣化上人:这种光明,能令众生普发大誓心,断除烦恼,证得菩提道果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又放光明名济度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普发大誓心度脱欲海诸群生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济度三昧。这种光明,能把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过烦恼中流,济登涅彼岸。也就是四宏誓愿中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无量无边那样的多,我们要发愿,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

虚云老和尚:坐禅须知

坐禅要晓得善调身心。若不善调身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虚云禅师资料图片)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坐禅要晓得善调身心。若不善调身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

大安法师: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那么,如此殊胜的法语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们从《彻悟大师语录》前的序言来了解一下。有一篇《重刻彻悟禅师语..

大安法师: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物。作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他看到了世间生老病死的无常,人生八苦的煎熬。为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追求解脱,苦行六年,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一尊佛出世,那是震动三千..

宣化上人:这二十位大菩萨,他们都是大菩萨中的上首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摩诃萨译为大菩萨,菩萨应该读菩提萨,菩提译为觉,萨译为有情;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称为菩萨。有十佛世界向微尘数那样多的大菩萨(法身大士,在八地以上的地位),大家一起..

这个心永远是清净慈悲,这是真正修菩萨道

萨道真正难行,你不发心则已,发了心就有天神鬼神来考验你。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发心,必定会退转。真正的发心,你心是清净的,在顺境里面决定不生欢喜心,逆境里面不生嗔恚心,这个心永远是清净慈悲,这是真正修菩萨道。清净慈悲都要以平等心为基础,如果心不平等,你就决定不清净。..

宣化上人: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

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对净土法门要深信、切愿、实行,实实在在修行,这才容易成功的。宣化上人开示于金山禅寺佛七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念佛勿缓亦勿急集中精神须菩提妄想尽时佛自现火里栽莲切莫疑我们人在这儿念佛,要心平气和地来念,不要念得..

净界法师:修净土宗的人你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

1、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你念这句佛号背后有四十八愿,你四十八愿完全不懂,你很难产生一个强烈的皈依心。念佛最重要的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临命终的时候顺从本愿,但问题是你对本愿完全不了解。信心是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之上才有所谓的信心。你对..

六道跟十法界是梦境

佛教说宇宙怎么来的?是我们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所有宗教里头,没有这个说法。佛家讲心现识变,《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真心,就是自性;识是妄心,梵文称阿赖耶。真心,能现能生;妄心能变,就是阿赖耶能变,把真心所生出来的现象,把它变成六道轮回、..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工人,他是为国王整理花园的,这天早上他来到这个花园的树下,发现有一个特殊的水果在地上,这个水果不但形状特别的漂亮,味道也特别的香,这个工人看到以后,要把它捡起来。他内心想,这个水果很特别,我自..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那么,如此殊胜的法语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们从《彻悟大师语录》前的序言来了解一下。有一篇《重..

呷绒多吉上师:佛不在外面,佛在我们的心中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488):所以,很多人修这些法的时候只追求一个数量,或者只是为了得到大圆满法而去修五加行,虽然数量是有了,但质量没有达到,就只能是自己骗自己,内心的境界没有任何的提升。就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虽然依靠一些关系当了官,但他早晚会倒霉的,因为暂时靠..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14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嗔」,是狰狞忿怒的样子,「恚」,是心中存在的忿恨;其害之大,前面已说了很多。佛遗教说:「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法句经上说:「能制自恚,如制奔车;善为御心,去暗入明。」在百喻经上,有一段关于嗔恚的故事,是很有趣的:有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二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二章随缘了缘成佛缘03道在方便中十信终心,即以方便三昧,达无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贤体用法界法门。所以说由‘十信位’至最后成佛,处处都有方便方法,依《华严经》的境界是什么方便方法?为他好或为我好?重点在先为他好,给人方便,后谈到为我好..

黄念祖: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

《谷响集》本集所答之问者,有初信、有未信,有初修、有久修,有禅、有净、有密,有专修、有兼修,种种不一。故所答亦随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答信摘抄・答A居士(一)劝继续忏悔,念佛求生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

宣化上人:先破我执后破法执

佛说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无非是教人破执着。◎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开示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行..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2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三归者(归,亦作皈。皈字从白从反,取其反染成净之义。)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

学佛人,一定要去掉这种心,否则修行很难有成就

每个人学佛的目的都不一样,但是终极的都离不开达到得道开悟的境界。学佛的本质在于看清现实,看懂人生,对一切事物不再执着,也不再迷茫。一步步的通过修行,净化自己的身心,每个人都是可能有所成就的。佛教中,“贪嗔痴”被称为三毒,每个人都深受其害,被它们所障碍。而最起始..

究竟圆满的善根是什么?

究竟圆满的善根是什么?就是那一句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意里头的善根坚固;口念阿弥陀佛,口里有善根;身行阿弥陀佛之行,你岂不是身口意都具足善根了吗?而且三善根功德无量无边,不但自度了,而且能度一切众生。但这个善根要坚固,坚固什么?决定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不能为外..

彻悟大师: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

关于素食的句子,国际素食语祝福,素食语录

坚果食用需限量,每天半两为最佳,豆类降低胆固醇,一周三次为底限,果干富含维生素,还含大量铁和钾,恰逢国际素食日,坚持食素身健康。国际素食日,少吃一餐肉,身边减少一次屠杀;少吃一块肉,体内减少一些胆固醇;少吃一点肉,瘦肉精便离你远一点。少吃肉,多吃素,健康越积越..

关于素食的句子,国际素食语祝福,素食语录

坚果食用需限量,每天半两为最佳,豆类降低胆固醇,一周三次为底限,果干富含维生素,还含大量铁和钾,恰逢国际素食日,坚持食素身健康。国际素食日,少吃一餐肉,身边减少一次屠杀;少吃一块肉,体内减少一些胆固醇;少吃一点肉,瘦肉精便离你远一点。少吃肉,多吃素,健康越积越..

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

01、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我们要以“善”止“恶”。用善念来对治恶念,让恶念不生,善念多生,这样才能真正调伏和转变。02、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最注重一点是什么?利益众生的时候,你自己也要修行。菩萨为利益众生不舍身命,但是自己也得修行,自他双利。如果..

见影谓己有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过的一段故事:有一位长者妇因为经常被小姑所恼,遂走入林间欲了断生命,最后还是没成功,只好躲在树上将自己隐藏起来,树旁池水正好将妇人身影映入水中。此时有一婢女担着陶瓶来取水,见水中妇人身影以为是自己,便言:“我的长相竟..

南怀瑾:修持一切法门的两个必须条件

【初者指示前行法,无常厌离外前行,能遣此生贪着底,差别前行发悲心,令行大乘道诸法,是故初修二前行。】要想达到大圆满的成就,必须修一种前行。第一个前行是在修这个法门之前,先要真正发起厌离心,想出离跳出这个无常的世界,无常的生命。像我们大家都号称学佛,可是对这个世..

为什么有的人相貌非常好,却未必就有大福报?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是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薰修很重要。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愈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果大树没有了,众人也就失去了庇护。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