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礼原本一念圆融,一切法都无碍,遇到的熏染不同,感应的果报就有差异。那么随顺觉性而修,就显现佛的净土;随顺情执而造作,就依循六道痛苦轮转,所以处在娑婆世界中,超脱出离尤其很难,堕落受苦的却很多。经上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到三乘功德..
境界
太桥旦曾堪布:是谁束缚了你
我们的心识总共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分别是前五识的住处,就像鸟窝是鸟的住处一样。八种心识协同运作,就像是一家公司,末那识就像是公司的大老板,是公司里做主的人,一切都是它自己说了算。第六意识是老板的..
黄念祖:老在那计算功夫,不安心啊
头一个是“矜躁卜度”,第二个是“希冀玄妙”。第三个这个毛病更多――“计功”。老那儿计算着我这个功夫,我的功夫怎么样了。老那儿计算着那个功夫,要计算我那个工程,我这些工程到了什么程度了?老在计算,我这个到底怎么样了?不安心啊。“一声佛号一声心”,当体即是。“念佛时..
我们 在需要上班,那念佛怎么念?
如果我们现在需要上班,那念佛怎么念?当我们想事情、办事情的时候,佛号就停下来,去想事情、去办事;事情办好、想好了,那个事情放下,佛号提起来,现在只能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熟了,用上几年,心真正清净了,我们一面办事、一面考虑问题,佛号还是不间断。所以,这是功夫的问..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十疑」之设疑作答(一)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十疑」之设疑作答(一)第九疑我们说完,我们来看最后第十疑,请诸位翻到八十九页第十疑。【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这最后的第十疑,就是针对在家居士,有家庭,..
净宗法师:极乐无为涅 界
《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段关于往生正因的经文:极乐无为涅 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涅 报土“极乐无为涅 界..
禅者悟道时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慈受:“像哑巴吃蜜!”学僧:“禅者没有悟道时,善于言词,说的能算禅..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么道理,支撑的也就是净土的“三经一论”而已。(注:三经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论指《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略称《往生论》)。但是净土的教理又是极其深邃的,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引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的信心至极的好乐之心,愿意求生极乐世界,以这种深信切愿之心尽形寿念佛,..
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临泉县黄岭镇侉子营村人。二 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凌晨三时六分,老人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在家中安详往生,享年九十岁。敦伦尽分,善根深厚老人虽只字不识,但深明事理,在家上孝公婆,下护姊妹,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在外为人忠厚..
度化众生需要哪些能力?
问:要度化众生,需要哪些能力?索达吉堪布答:《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云:“速悟七辩才,愿如文殊等,演法无穷极,导引群生类。”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愿我很快具足文殊菩萨那样的七辩才,能够演说无量法门,将无数众生引入解脱道。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世音菩..
大菩萨才是真正的奥斯卡奖得主
在世间,最低劣者不外乎屠夫、妓女、乞丐和盗贼了,平时人们也常以不屑的口吻说:“这是个卖淫的妓女,那是个黑社会的歹徒……”可是在这些低劣的人中也有隐藏的大菩萨。《太平广记》中有一个锁骨菩萨的故事:唐朝的时候,延州有一个妇人,她皮肤白皙,颇有姿色,年纪大约二十四五..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今天,我和大家谈的是“快乐的人生”。五十年代的藏地著名大德根登群佩说:小至蚂蚁、蚯蚓、大至人类,每天都为了快乐而奔波。这句话引起藏地的智者、学者和一些修行人的重视。的确如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日日夜夜都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奋斗。大多数人都没有想..
两种人迫切需要帮助,一个是儿童,一个是老人
要帮助众生,现在社会两种人迫切需要帮助,一个是儿童,一个是老人。这个时代的老人非常可怜,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现在虽然是年轻,会老!年轻不觉悟,老的时候怎么办?在过去,儿女有养老的义务、有养老的责任,不能不养老,养老报恩。现在社会没有这个教育,中国现在也学外国,不..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大福报来自哪里?
说起福报,大部分人觉得一个人有钱就是有福报。车子贵,别墅大,有个上市公司,或者是某个公司的老板……其实,经济能力再强的人,无论有多少个亿,他活着的时候能吃多少?总不能在两个房子的床上同时睡吧?也不可能同时开两辆车出去。我们有些弟子,买世界名车,大部分都是司机帮他..
慧律法师:开示录42要离开文字的执著
慧律法师开示录42⊙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强加讨论即永不得见性。⊙十方三世无一处不是菩萨布施的..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一)净土资粮:信、愿、行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一)01第六编净土资粮:信、愿、行净宗以往生净土圆成佛道为终极指归,所以,十分重视践行。净宗行持有三大行持(亦称三资粮):信愿行。信愿行如伊字三点△,一而三,三而一;钩锁相连、缺一不可。由信启愿,由愿导行。信根萌动,则愿力行持沛然而出。 益..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佛说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的信心至极的好乐之心,愿意求生极乐世界,以这种深信..
悟显法师:有大福德始念佛
祖师大德讲:「有大福德始念佛。」真正有福报才能念,福报要像普贤那么大,普贤菩萨劝导华藏海会大众求生净土,所以《华严经》末后会归净土行愿才圆满。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始本不离。直趋觉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首尾圆照,这是净土法门,是世尊和盘托出。而且这个法门真..
大安法师: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
宣化上人:在这种关头,不被迷惑,就不会做魔子魔民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十方所有众魔怨菩萨威力悉摧破勇猛智慧无能胜决定修行究竟法众生有多少,魔就有多少。佛有多少,魔也就有多少。古德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头上。”每一个修行的人,必须经过几番磨练,才能知道是否经得起考验,能否走这条修行的路,倘若受不..
随缘是否随顺世间人情
问:随缘是否随顺世间人情?答:佛法不坏世间法,「 顺众生,随喜功德」,不顺人情不是佛法,佛法顺人情。以智慧顺人情,不迷,那是佛法;以迷顺人情,那是世法。世间人迷惑,不能通情达理,跟佛菩萨不能相比,所以世人必须要学佛。佛法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佛法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供养!
佛需要你这些香花水果摆在他面前供养他吗?不要说佛不喜欢,我看到这东西讨厌。人家请我吃饭,桌上摆的菜多了,我看了都讨厌。何况佛菩萨?佛菩萨境界比我高得多,摆在面前,一样都不想吃,一样都不想要,哪有比清清爽爽的好?佛菩萨希望我们什么?希望我们每一个众生赶快成佛。我们真..
虚云老和尚:你做再多功德也不如去做这一件事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
慈悲才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佛教以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然而,慈悲不是佛教徒的专利,慈悲是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人间因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满了无限的意义;颠沛的人生岁月里,因为有了慈悲,前途才有无限的憧憬。慈悲之心是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众生因此皆..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38)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护亲贪心沸水涌,报怨嗔心烈火燃,取舍皆忘落黑暗,抛弃故乡佛子行。我有没有这些修为和境界呢?肯定没有的。但是我也不怎么会在意这些,虽然觉得下一辈子的成就和解脱是以后..
呷绒多吉上师:改变思想,改变内心,学佛后要比没学佛之前有进步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419):我们并不是不能拥有家庭、工作、财产等东西,也要随缘享用,特别是城市里面的人,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过正常人的生活,但要改变思想,改变自己的内心,学佛后要比没学佛之前有进步。没学佛之前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善良,但其实没有那么善良,现在我们..
《华严经》字字珠玑且不可思议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部教法精义,其中直接彰显了佛陀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展现出巍巍壮观、不可思议的境界。汉译本全经80卷,45000偈,近150万字。让我们从这些字字珠玑里,静心体悟《..
慧律法师:开示录41
⊙最愚蠢的人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烦恼自己。⊙因地心当下即是果地觉,果地觉亦不离因地心。⊙意识若不停止,境界将会一直现前。⊙生命的本质乃是喜悦―――欢喜自在。⊙悟道之人,唯心无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无执著。⊙在一切差别相中,当下一切平等。⊙多闻并不一定能够增长道力..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29
辛二、别明四。初明五阴性。二明六入性。三明十二处性。四明十八界性。壬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癸、今初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梵语塞犍陀。此翻为蕴。古翻为阴。蕴谓积聚。阴谓覆盖也。凡夫五法。积聚见思。覆盖真谛。二乘五法。积聚尘沙。覆盖俗谛。菩萨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