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人的白眼或赞叹的体验。同样是一句话,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态度,别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方式不同就给人家很大的反差。我们老家有一句话:话是开心符,话也是利刃剑。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以前我也不会说话,跟身边..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我们初学佛法,每一个人都是从因缘上去修证的,基本上没什么例外。我们刚开始修学,就是面对这些的因缘所生法,修学的重点只有一个,叫做“深信业果,断恶修善”。所以,刚开始在因缘..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难。而信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又起着关键性作用,何以故?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信心不具..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劳”。眼睛不管看什么,看好的也好、看坏的也好,看久了以后就会疲劳,为什么?外面的色尘刺激我们的眼睛,就昏沉、疲劳,就麻木了..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以后,他修一修就退转了。但是印光大师他不是,“久而弥笃”。随着时间越久,这个佛号越念越有味道,越念信心越坚强。这个“笃”就是真实,越加的真实。是怎么个真实..

与长辈相处需要注意的事情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事师五十颂》中也说,对上师不能直呼其名,须冠以“最尊贵的”、“尊敬的”等敬语。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称尊长,勿呼名”:我们在日常行为中,随时对尊长要有恭敬心。如果没有恭敬心..

怎样面对痛苦

假如你有空性见解,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此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当然,所谓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证悟一地菩萨那样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对“万..

登地菩萨也受环境和恶友的影响

作为修行人,若想得到上师的意趣、功德,依止的时间要越长越好,不能只是一天两天。现在有些人今天得个灌顶、求个法,明天就回去上班了,以为只要上师盖个章,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如果上师具有无比的加持,弟子也有前世的宿缘、不共的信心,这样的因缘聚合下,弟子很快的时间..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心,遂堕为毒蛇。一妇人渡河失手,其子堕水,因捞子故,与之俱没,以慈心故,得生天上。夫一念慈,天畜遂分,则此临终之缘生一念,可不慎乎?苟以此心缘念弥陀,求生净土,得不见佛往生乎?但此一念,不可侥幸而致,必须存之以诚,操之有素。..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这是摄生三愿的第三愿,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这一愿的大意是: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生起信心,系念我国,种植..

禅秘要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等。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

禅秘要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等。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

禅秘要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等。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6

我曾经推论,这一方世界的人,没有不厌恶俗家的喧嚣,羡慕寺院的宁静,所以有舍家出家的,就殷勤赞叹。而娑婆众生的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嚣呢?极乐世界的快乐,哪里只是寺院的宁静呢?知道出家是美好的,而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疑惑啊。万里辛勤,远方求知识的人,是为了发..

大安法师:如何一直保持精进修行状态

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把我们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那就是修道了生脱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所以要常行精进。“常”就是不间断,“行”就是行持,“精”就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就是有..

南怀瑾老师:没有做到“止”,修行是白费功夫,做事业也不会有成就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要证得真实之境,应如何修行呢?必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此如来是指十方叁世壹切诸佛,不是单指壹个世尊。“奢摩他”是梵音,翻成中文是“止”的意思,止是修定之因,得定是修止之果。“奢摩他行”修止的法门是共法。修止..

南怀瑾老师:我一辈子修“无尽灯”的法门,你们也要学这个本事啊

”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于是壹班魔女问维摩居士,我们跟着魔王回去了,今后怎么样在魔的境界里修行菩萨道?要注意!这是代表我们问,不管在家出家,在这个世界上就还在欲界中,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病了要吃药的,壹切都是魔境界。人怎么样在魔境界里修行?不在魔境界内..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五)

第六编净土资粮:信、愿、行第十七章愿门第二节厌离行当前位置:无量光明>净土宗>净土经论>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五)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五)净土经论|发表时间:2014-07-23二、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时间属住劫(又..

宣化上人:千万不要生这种恨心,弥勒菩萨用偈颂重宣此义

千万不要生这种恨心弥勒菩萨用偈颂重宣此义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昔从释种出家近伽耶坐于菩提树尔来尚未久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从地而涌出皆起恭敬心住于世尊前是事难思议云何而可信佛得道..

宣化上人:你这么一想,就有悲魔来了,什么悲魔?

你这么一想,就有悲魔来了什么悲魔?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阿难”,“彼善男子”:这个善男子,“当在此中”:在这个情形的时候,“得大光耀..

梦参老和尚:学佛并不是只有一句“阿弥陀佛”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学佛并不是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包括不了。有的人这样说,古来祖师也这么教诲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念一句“阿弥陀佛”都包括了。如果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说法四十九年呢?教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释迦牟尼佛也省..

独尊湛现:何为正念,正信,正行?

诸位同学,大家好。关于弘法利生这个伟大的事业,非常殊胜。希望更多的善知识努力参与,及更多的善男信女们紧密护持,功德无量。护持三宝是每一位信众应尽的责任。何为三宝?佛,法,僧,这是代表正法的象征。佛,所指我们的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也可以称为娑婆世界的教主。法,..

曾文杰:心心之火18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5

宋知礼原本一念圆融,一切法都无碍,遇到的熏染不同,感应的果报就有差异。那么随顺觉性而修,就显现佛的净土;随顺情执而造作,就依循六道痛苦轮转,所以处在娑婆世界中,超脱出离尤其很难,堕落受苦的却很多。经上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到三乘功德..

太桥旦曾堪布:是谁束缚了你

我们的心识总共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分别是前五识的住处,就像鸟窝是鸟的住处一样。八种心识协同运作,就像是一家公司,末那识就像是公司的大老板,是公司里做主的人,一切都是它自己说了算。第六意识是老板的..

黄念祖:老在那计算功夫,不安心啊

头一个是“矜躁卜度”,第二个是“希冀玄妙”。第三个这个毛病更多――“计功”。老那儿计算着我这个功夫,我的功夫怎么样了。老那儿计算着那个功夫,要计算我那个工程,我这些工程到了什么程度了?老在计算,我这个到底怎么样了?不安心啊。“一声佛号一声心”,当体即是。“念佛时..

我们在需要上班,那念佛怎么念?

如果我们现在需要上班,那念佛怎么念?当我们想事情、办事情的时候,佛号就停下来,去想事情、去办事;事情办好、想好了,那个事情放下,佛号提起来,现在只能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熟了,用上几年,心真正清净了,我们一面办事、一面考虑问题,佛号还是不间断。所以,这是功夫的问..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十疑」之设疑作答(一)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十疑」之设疑作答(一)第九疑我们说完,我们来看最后第十疑,请诸位翻到八十九页第十疑。【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这最后的第十疑,就是针对在家居士,有家庭,..

净宗法师:极乐无为涅界

《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段关于往生正因的经文:极乐无为涅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涅报土“极乐无为涅界..

禅者悟道时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慈受:“像哑巴吃蜜!”学僧:“禅者没有悟道时,善于言词,说的能算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