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值得爱惜的人是谁?每个人的答案都相同——自己。有些人说:“我爱家人、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啊!”其实我们可以详细观察,你为什么爱家人?因为这是“我”的家人,所以才爱他们;若不是“我”的家人,你不会爱他们。归根结底,爱的还是自己。我们有时候也有爱心,也乐于助人..
圆满
爱惜「伤害」胜过爱惜「利益」
想得到利益,拼命的追求利益;怕受到伤害,处处逃避伤害——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沿着这样的方向走,即使暂时求得美好,最终也不免通往轮回更深处。作为学佛修行人,我们脚下的路是不同的方向,所以应当爱惜伤害,胜过爱惜利益。这有四种原因:其一,可以修安忍。有人伤害好,还..
在缺憾中追求圆满
文/索达吉堪布藏地在无数高僧大德的加持下,从古到今都是一块吸纳各方知识精英的宝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佛法的威力与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宝,并最终获得妙法甘露。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已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在雪域得到了解脱身心的大法,..
心地善良,需要智慧
很多年前,我曾到泰国缅甸的金三角地带,那里以前是种植鸦片的。当时以坤沙为主的大毒枭被外界称为臭名昭著,应该千刀万剐的人。可你真正到了那里,当地人都把他当成大善的人物来看待,称其为“掸邦共和国总统”。坤沙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吸毒者一律枪决,严禁吸毒,发展农业,创办..
快乐之源: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伟大
神变月的喇荣只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十五天的日子里,上万名四众弟子每人都要念够五万遍观音九本尊心咒;不唯如此,遍布五个台的高音喇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不间断地播放男女僧侣唱诵此咒的悠扬和声。我相信任何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此时来到喇荣都会得到无量的功德与加持。坐在..
是否证悟的三个标准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这个修法也差不多,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没有任..
真家和假家要分清楚
为什么放不下,如此恋恋不舍?就是因为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若明白真相、真理了,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不贪爱了。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永远不用放弃。我们放不下,怕得不到,怕失去;我们不随缘,怕不顺利、不如意..
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
有佛弟子问:“我对密宗了解的不多,目前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其内容属于显教。堪布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密教的广论?”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
学佛修行应持守哪些戒律
学佛修行有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一是持守戒律,防非止恶,无戒则无以生定。第二是修习禅定,六根虽涉境,但心不随转,无定则无以生慧。所以第三是增长智慧,去除疑惑,以证悟空性。三者次第相生,是入道的关键,而六度中的第二度就是持守戒律。持戒分为三种:禁止恶行戒、摄善法..
能否得到上师加持取决于信心
波多瓦之《蓝皮书》中云:“获得上师加持之大小不在于上师,而是观待自己。若无感恩胜解信,即使文殊菩萨亲自降临,亦不能成办彼之任何利益。若对上师具信解恭敬及报恩之心,即使上师功德尚未圆满,彼之加持亦能速疾融入,应生胜解信。能否得到上师的加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
只要对得起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有些人虽然聪明,但智慧没有达到究竟。比如,他们学了一点辩论,但真正的推理没有懂,只知道整天看别人的过失、说别人的缺点;学了一点般若,但真正的空性没有懂,只认为因果、三宝、四谛都不存在。藏族也有一句俗话:“因明学得好,打官司很好;戒律..
嘎玛仁波切:心地善良还用学佛吗
难得在滚滚红尘中,有一群忙忙碌碌的人,愿意当一名佛弟子。认同不仅是今生,而且来世乃至生生世世,佛法僧三宝都是我们的能依所依,是我们的庇佑所在。什么叫佛法?能够帮我们破除六道轮回一切苦难的方法,就是佛陀的妙法。对于我们而言,重点是能够破除无始以来囤积在内心的烦恼..
得来容易更要珍惜
很多时候,我们讲给大家听的,是从佛法中浓缩出来的精华。不要认为嘎玛仁波切天生就能滔滔不绝地讲佛法,好像很简单,能够讲出来是因为我已经不间断学了四十多年佛法。从开始学讲话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念经持咒,长辈们就向我们灌输佛法的思想。我9岁出家,先要跟着师父学五年,..
你是否真的得到了灌顶
得到灌顶要有二因四缘。什么是二种因呢?就是相应因和俱生因。相应因就是我们在灌顶的过程当中,作为弟子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就是健康的身体和风脉明点。如果是一个精神病人,根本得不到灌顶;如果是一个不正常的人,身心不健康也没办法得受真正的灌顶。所谓的健康,就是真正有..
由戒律转化的四种文化诉求
由戒律转化的四种文化诉求你们很多是学法律的,我认为,佛教里讲的十善——身体上不杀、不盗、不淫,语言上不说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心里不贪、不嗔、不起邪见,就是简单的法律。公元630年,藏地最早的留学生囤弥桑布扎从印度学成归来后,立即创立藏文,结束了此前藏地没有..
索达吉堪布:八句话帮你破除对女人肉体的贪欲
有些人认为:“我不喜欢木棉枕,因为它不是女人的身体,我对女人的细皮嫩肉才有兴趣,不喜欢拥抱那些无情物。”这种说法也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呢?“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如果有些人不喜欢木棉枕,只贪爱异性的身体,对于这种身体,不仅想接触、拥抱..
敬畏因果,要对心中每一念负责
小小的业力,是我们不经意就可能造下的,种下恶因之后,若来不及忏悔清净,在机缘成熟时,果报一定会显现出来,影响会很大。这些种子只会存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不会存到其他地方,也不可能成熟在其他地方,一定是“自作自受”,就是佛经所说的“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现在还..
如何面对生活和修行中的顺逆缘
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幸福。当享有世间的幸福或修行上的圆满(如在闻、思、修上的进步)时,..
烟供是累积资粮的殊胜法门
在一个城市里,如果有一个人能如理如法的进行烟供,那么这样的举动将真正的利益到整个城市所有的鬼神。在我们放生看得见的有情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慈悲救度看不见的恶趣众生。烟供是对三宝最上之供物,令三宝欢喜及加持摄受最好方法。常形以妙香供养,必定成就清净戒体及功德妙用,..
修行人的七种福报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第一,信,即信念。信念要坚定。比如我们信佛,坚信很重要,若是你能坚信,最后一定会成就的。否则,即使刚开始很有劲头、很努力,但终将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第二,戒,即戒律。我们信佛,肯定有很多该做和不该做的,要用这些戒律来约束自..
原来运气就是福报
文:普巴扎西仁波切我们很多弟子都是在家居士,平常要从事自己的事业。即便是世间事业,我们也希望事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利。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成办自己事业的同时,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比如有时候你做事,感觉各方面条件都很具备,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似乎..
佛菩萨依靠什么窍诀来消除自他的痛苦?
问:佛菩萨依靠什么窍诀来消除自他的痛苦?索达吉堪布:真正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把自己的快乐施给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这也是换位思考的一种更深层的修行。就算是诸佛菩萨,除了这个自他相换法以外,也没有别的了。自他相换该如何修呢?要依靠呼气、吸气进行修持。..
修行人不能以五种邪命过活
只要活得非常清净,没有以世间八法和邪命养活,那自己当下死亡也没有怨言。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根识散于外境所带来的财富也叫邪命养活。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
戒杀放生的功德
关于戒杀放生的功德,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在以前关于放生的开示中,也讲过一些戒杀放生的功德,所以一听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是不值重提的话题,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此,显得有点多此一举。但今天要讲的,也有一些不同往常的新鲜内容。这些内..
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
学佛要从解剖自己的内心开始
难得在滚滚红尘中,有一群忙忙碌碌的人,愿意当一名佛弟子。认同不仅是今生,而且来世乃至生生世世,佛法僧三宝都是我们的能依所依,是我们的庇佑所在。什么叫佛法?能够帮我们破除六道轮回一切苦难的方法,就是佛陀的妙法。对于我们而言,重点是能够破除无始以来囤积在内心的烦恼..
学佛的因缘累劫难逢殊胜难得
现代社会,看起来学佛很容易。其实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十分殊胜难得,需要极大的福报。首先,暇满人身难得。很多人都认为生为人并不难得,全世界有七十亿人口,中国就有差不多十四亿人口。搞计划生育、意外怀孕等造成堕胎,导致很多生命无法来到人世,但人们还是觉得人口不少。..
今生享福,还要把福报延续到下一世
天道、阿修罗道看似高级,却难以修行。身为人类,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是我们能用暇满人身闻思修佛法,知道有苦也不怕,有佛法就有办法。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暇满人身的宝贵时间,去好好修行。在这红尘俗世,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接触佛法,闻思修佛法。比如,大家都听说过富..
怎样做到心不随境转,保持一颗欢喜心?
问:怎样做到心不随境转,保持一颗欢喜心?索达吉堪布:所谓的欢喜心,是不乐意相反的心态,包括种种因世出世间善法而引生的愉悦安乐心。在《无尽意经》中,欢喜心定义为随念佛法而生起的信心和胜解心。作为一个修行人,保持欢喜心非常重要,这其中有许多深妙的道理。浅层次来说,..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真空妙有的真理。“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包含一切法。一切法也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从相上讲都是有,从体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