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

《心经》的殊胜加持

一些老修行、老削发人都知道,在碰到一些大的违缘,如地震、海啸等等时,人人都要念《心经》。藏传佛教中也有这样的传统,在出现一些违缘,特别是在每年藏历的12月29日,人人平日都要念《心经回遮仪轨》(在《心经》的基本上,加上一些咒语和仪轨,个中《心经》占了主要的成分),以..

弗成思议的大悲神咒之加持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世,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聚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心的悟老东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经书中有什么希奇古怪的器械。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忏,而大悲忏..

净土法门法语:六道原是梦中梦

回头,先学小乘,小乘果位叫阿罗汉。小乘得到的是什么?是清净心。怎样才叫做清净心?见思烦恼断掉,就叫清净心。见思烦恼没断,你心里染污,不清净。见烦恼,见烦恼是你看错了,三界九地有八十八品,叫见惑。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好教。第一个就是身见。你看..

南禅七日(12)

南怀瑾:南禅七日(12)【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2)【文字版】三摩是三摩地,就是修定,现在弥勒菩萨很科学地给你分类,告诉你怎么样修定,加上我再来给它注解、弥补,那么以所有寻有伺等三地在上面,这个很重要,就是我们现在打坐起来,不是有个同学,你们今天,我收到好多..

南禅七日(13)

南怀瑾:南禅七日(13)【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3)【文字版】在上午我们介绍了见思惑,这个小乘窍门的最基本。现在我们需要懂得,见思惑是佛法修证最根本的事理,这十个思惑是根本烦恼,基本无明所在之处,见惑,也就是无明的现状。假如我们拿现在学术观念的分类,完全属于..

南禅七日(14)

南怀瑾:南禅七日(14)【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4)【文字版】佛为什么拈花,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还没有唐朝啰,唐朝还要等几十年今后才有。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窍门。不过达摩祖师没有那么讲,这是我们后世讲禅宗的事理。达摩祖师,有人问..

南禅七日(15)

南怀瑾:南禅七日(15)【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5)【文字版】五祖演堂堂的一个大和尚,像妙老一样,道高德重的,果真讲出风流诗来了,因为这小我问他,佛法有捷路吗,他说有啊,你读过唐人的小艳诗吗。读过埃他说唐人有两句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小我一听..

南禅七日(17)

南怀瑾:南禅七日(17)【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7)【文字版】现在有人问,中观正见与这个唯识的问题,很困惑,这是个大问题,学术思惟上,器械方文化几千年来,重大的问题,先倒转来介绍一下,唯识,世界上哲学概念,就是人类文化整过思惟的指导,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人人..

南禅七日(21)

南怀瑾:南禅七日(2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21)【文字版】鄙人面教室外圈的同学们,下雨气象冷,听到香板声,不要逗留在走廊,赶紧进教室,不要伤风。伤风不是感冒,感冒不是伤风,两样不能混为一谈。今天是我们人人集中在一路,合营进修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开始的一天..

南禅七日(18)

南怀瑾:南禅七日(18)【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8)【文字版】破山禅师,字也好啊,那真写的,那个字我真认为是学不到的。对子、诗也好。破山禅师是明朝末年的人,满清入关了,打进来了。他走了,他跑回到四川。四川人。他的皈依学生是那个女将军,反抗满清的叫什么?不是梁..

虚云长老:悟道与修道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合: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溘然一念顿歇,..

六祖为什么否决“看心观静”

对于坐禅,六祖慧能大师从对般若窍门的体悟中,提出禅宗特有的方法。然而一般的坐禅,禅者都特别重视坐相,并对坐姿及呼吸都有一定的规定;对若何用心也有一定的方法,即:从六根门头摄一而人,系心一境。而《坛经》中却呵斥坐相:看心观境,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节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谈到密咒功德深广之处。粗略依据各经典圣教可以分为十门,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描述完美。(因为世人大都不知道密教深胜的地方,所以暂且分用十门法来赞扬,以便给未曾听闻的人明白。不过若是一向舍弃显教专门赞扬密教,也不是通达佛法的人。..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

种福有福

种福有福世间人心动,爱著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大智度论卷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初品如是我闻一时》一般愚人只愿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种豆种瓜,只想要享福而不愿去种福。《大智度论》这个偈子把众生的愚昧倒置,很明确地点了出来。世间人心动,为什么动呢?因为有贪爱幸..

最高的聪明

最高的聪明行者舍诸法,亦不依止慧,亦无所分别,是为决定智。《大智度论卷四十五释大肃静品》此偈是说,一小我若能不执著各种现象,也不执著聪明的追求,在贰心目中,也不分别诸法的现象和聪明的功用,达到这种境界他就是有了最高聪明的人。行者是指修行菩萨道的人,是以无我的聪..

没有异端

没有异端般若是一法,佛说各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此偈是说,般若聪明虽没有二相,佛却跟着对象及时地之不合,而以各类名称来称呼它,用不合的方法来介绍它。般若是一法,更深一层来看,般若之中不仅没有异端,也可以说,般若并无一..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民间的观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产物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民间的观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的观音信仰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其一是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显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显教的成分;其二是藏传佛教的观..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窍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前提地接收,然后将其化于无形。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聪明。而聪明,就是清楚明了事物的本质。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

《信心铭》释义

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向占领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算作早课来诵。《信心铭》,表达了传统禅宗的修行理念与方法,提示了禅门不二(一亦不守)的修持。阅读之下,令人有一种原来如是的感触感染,认为轻松、舒适。禅宗的这..

【法事】仪轨是如何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典礼。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由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甚至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感应事迹

弘扬佛法是我最大愿望,但高僧大德讲的理的太多了,也说得很好,哪里还有我等凡夫俗子说的份,所以,我想经由过程我自己的经历,用事实来措辞,用事实弘扬佛法,这符合现代人生信的途径。我现在想就自己的亲自经历来告诉人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殊胜功德,也算是弘扬佛法,感恩..

易经能知命,佛经能改命

余幼承家训,研习中医学。自幼随家父习岐黄、采药草,弱冠之年开始研习易学,闲玩《易经》五载后,自知命运诸多坎坷,灾运、苦楚、失败、负债、情变,一一如射中显现,时常预知灾祸,竟无法避免,心中疑问渐多,立志探其玄奥,以达知命而改命,乃遍访名山大川,深究经典。研习易学十..

吃素、念大悲咒的感应

大悲咒的功德确实弗成思议。九四年前我接触佛法,一读金刚经,深合我意,立时就发心皈依。然则我对吃素一说,颇为不解,既然金刚经说,万法唯名,应无所住,烦恼皆因执着,放下随缘即得安闲,为什么还非要执着一个吃素呢?我去问我的皈依师,他给我说他正忙着,今后有空再告诉我。..

净土法门:念佛要记住关键在一心,一心念佛六度万行就圆满了

疏【而今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是这个法门,念佛要记住是一心,关键在一心。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他不是用一心,而是用散心、乱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心来念佛,这个不得力,这一生不能成就。怎么不能成就?伏不住烦恼。你纵然不能断烦恼,你要能伏得住!散乱心、妄想心..

净土法门:造作恶业之人临命终肯念佛还是可以往生

《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迷了,无论做什么错事,做了五逆十恶,佛眼当中他还是一尊佛。会不会有责备的念头?没有。有责备的念头,我们自己已经堕落了,是凡夫,凡夫他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才会责备人;佛菩萨这个断干净了,佛菩萨不会责备造五逆十..

净土法门:回向文的意义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今天所研究的题目是「回向文」,诸位一定觉得很奇怪。我们在台中追随老恩师(李炳南),知道他老人家所学的非常渊博,但老人..

净土法门: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

学佛要有学佛的条件,古人讲法器,你是不是一个法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法器,这个法给你没用处。譬如我们想要水,问你你有没有盛水的工具;我有一个杯子,我这杯子就是法器,我可以盛水。你拿那个大杯子来,我就给你盛多一点,你拿小杯子来,就给你盛少一点,各如其量!你说「我没有..

净土法门法语:其义自见从哪里来?从戒定慧

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地球上出现,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释迦牟尼佛从哪里来的?常寂光来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言教,身教那是八十年,处处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十九岁舍弃宫廷富贵的生活,舍弃王位,这是做出放下烦恼障给我们看的。出去参学..

返回顶部